摘要:上班打工,很多领导嘴上说着“团结协作”、“一家人”,背地里却在做什么事?
寻找属于你的“八千里路云和月”
上班打工,很多领导嘴上说着“团结协作”、“一家人”,背地里却在做什么事?
他们会在工作安排上故意促使员工内斗:
资源分配不均是常态,只要涉及利益,就会刻意制造竞争;处理你和同事的矛盾时,明里暗里打压一些人,拉拢另一些人;甚至会用“拉踩”、“挑拨是非”的手段,搅动一池浑水。……
做局让员工内斗,是领导的一种管理手段。
当然,真正有实力的领导不屑于去做这种事,反而是那些“半桶水”乐此不疲。
正所谓“能力不足,权术来补”。
这些领导,对上,怕不好交差;对下,担心被取代;同级之间,也怕被比下去。
当他们自己在工作上使不出什么劲时,就会想方设法要手底下的人卖命。
“让员工内卷互斗、彼此消耗”就是一种办法。
员工竞争,领导得到的好处最多。
上班时,你有没有想过:
明明一个项目,为什么非要拆成AB两组“良性竞争”?绩效考核、晋升机会、奖金制度,总是提前放出消息“名额限量”;当团队斗志消沉时,领导总会招潜力新人,并说“末位淘汰”;……
这些行为的目的赤裸裸:让你们卷,卷到天昏地暗。
当你们为那点资源抢破头、为KPI互相拆台、为在领导面前露脸而明争暗斗时,
不仅大家工作产能上去了、他管理团队的业绩提高了,你们也没有心思琢磨“怎么抢领导的位置”。
当员工的精力全耗在“内斗KPI”上,领导的椅子自然稳如泰山。
不仅如此,当员工无法抱成一团,那领导的权力就更加放大了。
因为你们要是铁板一块,领导反而容易被架空:叫谁谁不理,他开展工作就会困难重重。
所以促使员工内斗,领导受益最多。
员工不和,领导才好掌控全局。
试想一下,如果你们同事之间“抱团取暖”、“同气连枝”:
谁工作出错、谁业务偷懒,是不是更容易被包庇?谁公然摸鱼、谁提前早退,是不是更容易成常态?长久以往,领导就无法了解团队动向,失去了“指挥棒”。
所以有些领导就会鼓励员工“打小报告”、挑拨你们之间的关系、引发你们的对立情绪……让你们无法信任、彼此防备。
你们在猜忌中互相消耗,他就能更好的掌控局面。
谁和谁不对付,谁有什么软肋,谁最近情绪不稳、谁的工作出了问题……这些碎片信息就成了拿捏你的筹码。
我表弟在上一个公司就遇到一主管。他会在工作餐期间和表弟“聊天谈心”:
今天说“我觉得xxx工作做得没你细心”;明天问“你觉得xxx对我是不是有埋怨”;后天聊“这个项目很重要,马上要调薪了”;……
表弟每次都装傻敷衍过去,后来才从老同事那听说,主管和很多人都“谈过心”。。。。。
知道背后真相后,表弟和我吐槽:“原来我这小人物也经历了职场权谋啊。”
员工内斗,领导还可以适时立威。
当下级产生摩擦时,领导大多不会第一时间来灭火。
小矛盾,他会选择和稀泥,不会用心去化解;
冲突升级,但不影响自己的利益时,他会观望,甚至“不经意”再添把柴。
等火烧得足够旺、影响大局了,他才“适时”登场。
这时候出手既可以居中立威,让下属更加信服;
裁决对错,还可以收买人心、收编自己人、打压不顺眼者;
更可以挖问题,毕竟斗得越凶,互相揭短越狠。手握把柄,以后管理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你看吧,你和同事斗得越狠,领导才是那个最终“既得利益者”。
打工要清醒,拒绝情绪入戏。
上个破班,当你和同事争得面红耳赤、互相看不顺眼时,先别急着上头。
你先问一下自己:这“架”,非打不可吗?
是对方真踩了你的底线,还是你不知不觉被推上了“斗兽场”?
上班清醒第一条:情绪不入套。
很多时候我们的愤怒和委屈,真的没必要,别中计!
你要明确自己上班图什么,我想应该没人图“讨领导开心、讨同事不爽”吧?
看懂棋局,别当炮灰。内斗无赢家,稳坐钓鱼台的永远是做局人。
最高明的破局不是赢过同事,而是不被拖入局中。
以上,共勉。
来源:小诺言的V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