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886.383-2025 英文版/翻译版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1 10:55 1

摘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聚乙烯醇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乙烯法和乙炔法制得的食品添加剂聚乙烯醇。结构式、分子式2.1结构式OR-R:H或COCH;,随机分布。2.2 分子式(C:H:OR).R:H或COCH:,随机分布。3技术要求3.1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

GB 1886.383-2025 英文版/翻译版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聚乙烯醇

标准翻译网提供下列标准英文版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聚乙烯醇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乙烯法和乙炔法制得的食品添加剂聚乙烯醇。
结构式、分子式
2.1结构式
OR-R:H或COCH;,随机分布。
2.2 分子式
(C:H:OR).
R:H或COCH:,随机分布。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附录A
检验方 法
警示:本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腐蚀性及易燃性,操作者须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使用易燃品时,严禁使用明火加热。
A.1 -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 GB/T 601、GB/T 602、GB/T603的规定制备。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
A.2.1 pH
称取 4.0g试样,置于烧杯中,加入 100 mL,水,加热至溶解完全,冷却至室温后测定溶液的 pH,应为5.0~6.5。
A.2.2 红外光谱
以溴化钾作为分散剂,试样的红外光谱图应与附录B中图B.1一致。
A.2.3 显色反应A
A.2.3.1笫愨继转剂和材料
A.2.3.1.1 碘溶液:在 100 mL,水中溶解 14g碘和 36g碘化钾,加3滴盐酸,用水稀释至1000 mL,播匀。
A.2.3.1.2 硼酸溶液:在 25 m乚水中溶解1g硼酸,摇匀。A.2.3.2 鉴别方法
称取约 0.01g试样,置于盛有 100 ml, 水的烧杯中,适当加热使试样溶解,冷却至室温,取5 ml 试样溶液,滴加1滴碘溶液,滴加数滴硼酸溶液。试样溶液应呈现蓝色。
A.2.4 显色反应B
称取约 1.0g试样,置于盛有 20 ml,水的烧杯中,适当加热使试样溶解,冷却至室温,取5 ml试样溶液,滴加1滴碘溶液,放置1 min~3 min。试样溶液应从深红色变为蓝色。A.2.5 沉淀反应
取5 ml 显色反应 B中制备的试验溶液,加人 10 mL乙醇(95%),应产生浑浊或絮状沉淀。A.2.6 溶解性
称取约 1.0g试样,置于盛有 10 ml~30 mL,水的烧杯中,搅拌不少于 5min,可完全溶解

干燥减量的测定A.3
A.3.1 仪器和设备
A.3.1.1称量瓶:460mmx30 mm。
A.3.1.2电热恒温干燥箱:控温范围 105 ℃士2 ℃。
A.3.2 分析步骤
称取约5g试样,精确至 0.000 2g,置于 105 ℃±2℃下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中,在 105 ℃±2℃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干燥3h。干燥器中放置至室温后称量。
A.3.3 结果计算
干燥减量的质量分数:1按式(A.1)计算。

灼烧残渣的测定
A.4.1仪器和设备
A.4.1.1瓷坩埚:100 mL。
A.4.1.2 高温炉:控温范围 800 ℃士25 ℃。
A.4.2分析步骤
称取约2g试样,精确至 0.0002g,置于在 800 ℃士25 ℃下恒重的瓷坩埚中,置于电热板上缓慢加热,直至样品干燥并完全炭化,移人 800 ℃士25 ℃的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重。
A.4.3 结果计算
灼烧残渣的质量分数w:按式(A.2)计算。

A.5 水不溶物的测定
A.5.1 仪器和设备
玻璃砂坩埚:滤板孔径为100 μm~160 μm。A.5.1.1A.5.1.2电热恒温干燥箱:控温范围 105 ℃士2℃。
A.5.2 分析步骤
称取约 10 g试样,精确至 0.000 2g,置于 500 ml,烧杯中,加入 100 ml 刚加热至沸的水,使之溶解。搅拌并冷却1h。用已于105 ℃士2 ℃下干燥至恒重的玻璃砂坩埚过滤,用热水(65 ℃~75 ℃)洗涤3次~5次。将玻璃砂坩埚移人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在 105 ℃士2℃下干燥至恒重。
A.5.3 结果计算
水不溶物含量的质量分数w;按式(A.3)计算。

A.6 粒度(通过 0.150 mm 试验筛)的测定
A.6.1 仪器和设备
A.6.1.1 试验筛:$200x50-0.150/0.1 GB/T 6003.1-2022,带有筛盖和筛底。
A.6.1.2电动振筛机:振动频率为100次/min~300 次/min,振幅1 mm~6 mm。
A.6.22分析步骤
将清洁、干燥的 0.150 mm 试验筛置于试验筛底盘上,一起装在电动振筛机上。称取约 100g试样,精确至 0.01 g,置于筛上,加筛盖。开动电动振筛机,振为2mm,频率为 150 次/ min,振动30 min士10 s,停止振荡后取下试验筛和试验筛底盘,取试验筛底盘上的试样称重。也可采用手动法进行测定。
A.6.3 结果计算
粒度(通过 0,150 mm 试验筛)的质量分数 ::按式(A.4)计算。

A.7 甲醇和乙酸甲酯的测定
A.7.1 试剂和材料
A.7.1.1 水:符合GB/T 6682 规定的一级水。
A.7.1.2 内标液:准确称取 0.6g丙酮,精确至 0.0002g,置于10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A.7.1.3 甲醇和乙酸甲酯溶液:分别准确称取 0.125g甲醇和 0.125g乙酸甲酯(乙酸甲酯的质量分数>99.95%),精确至 0.000 2g,置于 50 ml,容量瓶中,用内标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含甲醇2.5 g/L,含乙酸甲酯 2.5 g/L。
A.7.2 仪器和设备
A.7.2.1 气相色谱仪:配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A.7.2.2顶空自动进样器。
A.7.2.3顶空瓶:20m。
A.7.2.4顶空进样针:1.0 mL。
A.7.2.5记录仪:色谱数据处理机或色谱工作站。
A.7.3 分析步骤
A.7.3.1 参考顶空条件:
-顶空瓶平衡温度:80℃;平衡时间:30 min;
--定量管温度:80℃;
-传输线温度:100℃
A.7.3.2 参考色谱条件:
-毛细管柱:6%氰丙基苯基和 94%聚二甲基硅烷(30.0 mX0.530 mmX3.00 μm);-载气:高纯氨气,纯度>99.999%;
-载气流速:2 mL/min;
进样方式:自动进样:
-分流比:不分流:
-进样口温度:200℃;
--检测器温度:250℃:
--柱温程序:初始温度为40 ℃,维持8 min,10 ℃/min 升至 150 ℃,维持2 min。

A.7.3.3 甲醇和乙酸甲酯溶液的测定:准确移取 2.00 ml,的甲醇和乙酸甲酯溶液,置于顶空瓶内,密封,放入气相色谱顶空进样装置进行测定,得到该溶液对应的甲醇、丙酮、乙酸甲酯的峰面积。

A.8.2仪器和设备
A.8.2.1圆底烧瓶:500 mL。
A.8.2.2球形冷凝管。
A.8.2.3水浴恒温磁力搅拌器,
A.8.3 分析步骤
在圆底烧瓶中加人 200 ml, 无二氧化碳的水和电磁搅拌子,安装上球形冷凝管后置于沸水浴中称取 10.0 g试样,精确至 0.001 g,置人烧瓶中,持续于沸水浴中加热并搅拌30 min后移去沸水浴,持续搅拌冷却至室温。将溶液移人 250 ml,容量瓶中,用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至刻度并摇匀,移取 50.00 ml该溶液置于 250 ml,锥形瓶中,滴加 2滴酚酞指示液(10 g/L),用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滴至粉色并保持15s不褪色。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 0.3%。
A.9 酯化值(以 KOH 计)和水解度的测定
A.9.1 试剂和材料A.9.1.1 氢氣化钾乙醇溶液:称取 35 g氢氣化钾,溶于 20 ml 无二氣化碳的水中,用无醛的乙醇稀释至1000 m,放置24 h取上层清液使用。
A.9.1.2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0.5 mol/L。
A.9.1.3酚酞指示液(10 g/L):使用期为 2周。
A.9.2仪器和设备
A.9.2.1圆底烧瓶:250 m。
A.9.2.2球形冷凝管。
A.9.2.3沸水浴。
A.9.2.4玻璃珠。
A.9.3 分析步骤
称取 1.00 g士0.01g试样,置于圆底烧瓶中,加人 25.00 ml, 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和 25 ml水以及5 粒~7 粒玻璃珠,将圆底烧瓶连接球形冷凝器后于沸水浴中加热回流 30 min,冷却后取下,加人 2滴酚酞指示液(10 g/L),立即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粉红色褪去即为终点。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A.9.4 结果计算
皂化值(以 KOH 计)的质量分数w,,单位为毫克每克(mg/g),按式(A.8)计算。

A.10 黏度(4%溶液,20 ℃)的测定
A.10.1 试剂和材料
标准黏度液:运动黏度为5 mm'/s。
A.10.2 仪器和设备
A.10.2.1烧瓶:圆底,250 mL。
A.10.2.2玻璃砂坩埚:滤板孔径为100 μm~160 μm。
A.10.2.3搅拌器。
A.10.2.4恒温水浴:温度波动<0.5 ℃。
A.10.2.5温度计:分度值 0.1℃。A.10.2.6奥斯特瓦尔德毛细管黏度计(又称奧氏黏度计,见图 A.1)或乌别洛特毛细管黏度计(又称乌氏黏度计,见图 A.2):材质为硬质玻璃。
A.10.2.7 秒表:精度 0.2 s。
A.10.3 分析步骤
称取与以干基计 6.00g相当的试样,精确至 0.001g。在烧瓶中加入约 140 mL水,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将称取的试样迅速倒人烧瓶中,待试样完全溶解后,加速搅拌但不应使溶液中产生气泡,恒温水浴加热溶液至90℃并保持5 min,停止加热后保持搅拌1h。补充一定体积的水,使溶液质量为150g,继续搅拌使溶液均匀。用玻璃砂坩埚抽滤溶液至锥形瓶中,冷却。在 20℃士05 ℃下用奥斯特瓦尔德毛细管黏度计(或乌别洛特毛细管黏度计)分别测定试样溶液和标准黏度液的流出时间(标准黏度液的流出时间可根据黏度计状态不定期进行测定)。

来源:爱吃香菜大蒜薯片不爱茄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