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31日讯(通讯员 唐小婷 徐攀)春回大地,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石门县各地纷纷抢抓农时,全力推进绿肥翻耕还田工作,让绿肥化作春泥更护“田”,为全年水稻增产丰收、筑牢粮食安全“底线”打下坚实基础。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31日讯(通讯员 唐小婷 徐攀)春回大地,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石门县各地纷纷抢抓农时,全力推进绿肥翻耕还田工作,让绿肥化作春泥更护“田”,为全年水稻增产丰收、筑牢粮食安全“底线”打下坚实基础。
在夹山镇三板桥社区种粮大户吴志国的高标准农田里,千亩紫云英花正迎春绽放。八台旋耕机正在田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轰鸣声,一片片长势茂盛的紫云英花海被翻压还田,为今年的春耕生产做准备。
“今天把田翻耕了后,要七到八天进行二次翻耕,之后再进行抛秧。抛秧十一二天才能大插秧了。”石门县国朋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志国说道。
在吴志国的心里,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多种粮、种好粮。多年来,他把抛荒地和零散地从老百姓手中流转过来,种粮面积也由最初的50亩发展到了如今的3000多亩。今年,吴志国将计划种植的2000亩早稻都种上了紫云英。
紫云英又名“红花草”,是稻田冬种的重要绿肥之一,在种植过程中,能够通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植株腐解时将其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释放到土壤中,增加土壤肥力,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
“种紫云英好处多,可以改变土壤。再一个就是一亩田可以减少复合肥二三十斤。”吴志国说。
与此同时,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人员来到紫云英示范片,查看紫云英的生长情况,并选取2块标准田块进行现场鲜草实割测产。
“我们今天测了两个点,从我们测产的情况来看,国朋粮油专业合作社的紫云英,无论是规模、还是产量,都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状态。翻耕以后我们的绿肥增加了土壤里面的有机质,增加了氮磷钾的含量,那么我们可以减少复合肥的用量到15公斤,就可以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石门县农业农村局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农艺师陈刚介绍道。
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年来,我县积极响应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把“冬种绿肥”作为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举措,不断扩大绿肥种植规模,探索“高标准农田+绿肥种植”模式,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公司通过去年十月份种苕子,种了1200多亩。这个苕子有两大好处,第一大好处,它可以保湿。第二大优点就是控制杂草。”常德华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蒋文平说。
“全县今年生产紫云英的面积大概是5.8万亩,除了水田以外,我们还有果园绿肥,特别是苕子今年的长势也非常旺,大概有2000多亩,这个对改良土壤、提高作物品质、提高产量起到非常好的效果。”陈刚说。
本文来自【新湖南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