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想想,我手还在发抖,不是因为力气用大了,是因为心疼和后悔。那根塑料扫把杆断成两截的时候,我看见女儿胳膊上红了一大片,可她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就那么低着头站在原地,像个做错事的木偶,反而让我这当妈的,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
现在想想,我手还在发抖,不是因为力气用大了,是因为心疼和后悔。那根塑料扫把杆断成两截的时候,我看见女儿胳膊上红了一大片,可她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就那么低着头站在原地,像个做错事的木偶,反而让我这当妈的,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
事情的起因说起来又气又无奈。女儿今年刚大学毕业,找工作找了俩月没着落,最近天天窝在房间里刷手机、追剧,饭都得我端到门口。昨天下午我下班回家,看见客厅茶几上堆着外卖盒子,地上扔着零食袋,她房间门紧闭着,里面还传来电视剧的声音。
我当时就压不住火了,敲了半天门她才慢悠悠开门,头发乱糟糟的,眼睛盯着手机屏幕没挪开。我指着客厅说:“你看看这屋子乱成什么样了?毕业俩月了,天天在家躺平,找工作一点不上心,你以后打算怎么办?”
她头都没抬,小声说:“找不到合适的,急也没用。”这话一下把我惹毛了:“什么叫急也没用?你投了几份简历?面试准备了吗?天天就知道刷手机,你这样能找到工作才怪!”
可能是我声音太大,她终于抬头看我,眼神里带着点不耐烦:“我自己的事我知道,你别管行不行?”我气得心口发堵,顺手拿起墙角的扫把,指着她说:“我不管你谁管你?你吃我的住我的,还敢跟我顶嘴?今天我就好好管管你!”
现在我都想不起来,自己是怎么举起扫把的。第一下落在她背上,她身子颤了一下,却没躲,也没哭,就那么直挺挺地站着。我当时脑子一热,又打了几下,直到“咔嚓”一声,扫把杆断了,我才猛地回过神来。
女儿还是保持着原来的姿势,胳膊上的红痕特别显眼,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没掉下来。我看着手里断成两截的扫把,再看看她委屈又倔强的样子,突然就慌了,手里的扫把“啪”地掉在地上。
“你就不能跟我好好说吗?”女儿终于开口,声音带着哭腔,“我不是不想找工作,我面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我也着急,可你每次都只会骂我、逼我,我跟你说这些你都不听!”
她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得我清醒过来。是啊,这俩月我只看到她在家躺平,却没问过她面试遇到了什么困难。有次她跟我说“面试官问的问题我答不上来”,我当时还骂她“准备不充分,活该”,根本没注意到她眼里的失落。
女儿接着说:“上次我投了一家特别喜欢的公司,笔试过了,面试的时候太紧张,说话都结巴,最后没选上,我躲在房间里哭了一下午,你都没发现。我怕你说我没用,就不敢跟你说,只能天天在家假装无所谓……”
她说着说着,眼泪终于掉了下来,我再也忍不住,走过去想抱她,她却轻轻躲开了。我心里像被掏空了一样,原来我一直以为的“为她好”,在她眼里全是压力和指责。我蹲在地上,捡起断了的扫把,眼泪也跟着掉下来:“对不起,妈妈错了,妈妈不该打你,也不该不问清楚就骂你……”
那天晚上,我们母女俩聊到半夜。女儿跟我说起面试时的紧张、被拒绝的难过,还有对未来的迷茫;我也跟她道歉,说自己太急躁,忽略了她的感受。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之间缺的不是关心,是好好说话的耐心。
第二天早上,我特意早起给女儿做了她爱吃的 pancakes。她起床看到早餐,愣了一下,然后小声说了句“谢谢妈妈”。我笑着说:“今天咱们一起看看招聘信息,你要是有想投的,妈妈帮你一起准备面试,咱们娘俩一起加油。”
接下来的几天,我陪着女儿改简历、练面试话术。她面试前紧张,我就陪她模拟面试场景;她面试回来开心,我就跟她一起庆祝;她没面试成功,我就安慰她“没关系,下次继续努力”。慢慢的,女儿脸上的笑容多了,也愿意跟我分享她的想法了。
昨天,女儿收到了一家公司的录用通知,她拿着手机跑过来跟我分享,眼里闪着光。看着她开心的样子,我心里又庆幸又后怕——幸好那天我及时醒悟,没有因为自己的急躁,把我们之间的关系越推越远。
现在想想,养孩子真的就像种庄稼,不能只想着收获,还要耐心施肥、浇水,遇到问题不能一味地打骂指责,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烦恼,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控制她、逼她,而是成为她的后盾,在她需要的时候,给她支持和鼓励。
我也想跟所有为人父母的人说一句,别让“为你好”变成伤害孩子的借口。多花点时间跟孩子沟通,多听听他们的心声,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比十句指责更有用。毕竟,孩子的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来源:小瑶爱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