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平天国封了多少王?现在一般采用《昭王黄文英自述》的说法,称太平天国后期封了2700多个王。对于此说,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看法。
《黄文英自述》说封了2700多个王
太平天国封了多少王?现在一般采用《昭王黄文英自述》的说法,称太平天国后期封了2700多个王。对于此说,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看法。
洪秀全画像
太平天国前期封王
太平天国前期封王是非常谨慎的。起义之初,洪秀全自称天王,入永安后,封王建制,也仅封东、西、南、北、翼五王。初期五王地位很高,每王府均设六部尚书,均可开科取士,东王开科称东试,北王开科称北试,翼王开科称翼试等,这些情况都是历朝历代所没有的。天王洪秀全后曾增封燕、豫两王,但不久即罢黜。初期五王是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分别称为九千岁、八千岁、七千岁、六千岁和五千岁。
太平天国首义六王
天京内讧以后,初期五王死的死,走的走,仅剩天王洪秀全一个孤家寡人。洪秀全心灰意冷,“自行降诏,言杀东、北王以后,永不封王”。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重新恢复五军主将制,提拔了李秀成、陈玉成等一批年轻将领,但没有封王。
1857年,洪秀全封其兄洪仁发、洪仁达二人为安王、福王,旋又废黜。
洪仁玕封王之后
太平天国后期真正封王始于洪仁玕到京,“今封王者,因其弟洪仁玕九年之间而来,见其弟至,格外欢天,一时好乐,重爱其弟,到京未满半月,封为军师,号为干王”。
洪仁玕画像
太平天国后期,陈玉成、李秀成是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可谓天国支柱。洪仁玕封王,引起陈玉成、李秀成强烈不满。《李秀成自述》记:“封过后,未见一谋。天王再而复思,又见各旧功臣久扶其国,心不忿意。天王见势不同,自翼王他向,保国者以陈玉成与我而为首,后而先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当时未受封,降清的李昭寿为李秀成抱不平,竟派说客劝李秀成降清。在此情况下,李秀成说,“封我为忠王”。
李秀成画像
1859年,太平天国封了干王、英王等8个王。1860年封洪仁发四子、洪仁达一子为王。1861年,封洪仁发、洪仁达其余五子为王。总的来说,安庆陷落前,太平天国对授异姓王是严格控制的。
滥封王
太平天国滥封王是在1861年9月以后,“自此之后,日封日多,封这有功之人,又思那个前劳之不服,故而尽乱封之,不问何人,有人保者俱准”。
太平天国后期封王与日俱增,因封王太多,洪秀全令后封之王称“列王”。再后来,封无可封,于“王”字上加三点称为“小王”。太平天国后期的王有多少呢?
1861年,蒙得恩对英国人称,太平天国有11个王。同年,巴夏礼称太平天国有16个王。《虎口日记》记:“闻已封百余王。”
1862年,天王洪秀全诏旨中列王15人。1863年,曾国藩称:“贼中群酋受封,至九十余王之多,各争雄长。”
1864年,昭王黄文英被俘,其《自述》说“起初是有大功的才封王,到后来就乱了,由广西跟出来的都封王,本家亲戚也都封王,捐钱粮的也都封王,竟有二千七百多王。”
太平天国后期封王很乱,各种资料记载因出处不一所记封王人数也很乱。《太平天国野史)记封30余王;《太平天国诗文钞》、《求阙斋弟子记》两书说有90多王;《太平天国战争史》称百余王;《太平天国史稿》列《诸王表》190余王;《太平天国史事日志》附王200余;《中华帝国国际关系史》录2300余王。
罗尔纲先生统计封王数量
记太平天国王爵及其全衔比较确切的当数《求阙斋弟子记》所附《贼酋名号谱》90余人,在此基础上,罗尔纲等学者下了很大工夫,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一一排列洪秀全所封的王,也仅得200余人,具体如下:
有王爵号、有姓名可考者176人;有王爵号、无姓名可考者79人;袭爵幼王10人;追谥爵号6人;捻军头目及太平军余部将领自称封爵号者6人。以上合计277人,就是277个王也实在是够多的了,所以许多学者认为黄文英所述封王2700余人不确。
洪秀全为何要封这么多王?
太平天国为什么要封这么多王呢?“天王于此,盖有两种用意,一在众建诸侯,而寡其力”,“一在广施名器,以收人心”。不管洪秀全出于什么用意,滥封王爵,造成朝政混乱。黄文英说:“天朝的事,越做越坏”,李秀成说:“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
来源:湖北文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