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整个行业都在为“降价10万活不下去”哀嚎时,有个玩家却用每台车降价1.5万的操作,硬生生把毛利率从特斯拉手里抢到22.3%。2024年狂揽402亿净利润的比亚迪,活成了新能源圈的“反常识怪物”——别人越降价越亏钱,它却越砍价越暴利。但这份光鲜财报背后,藏着三
#头条创作挑战赛#
价格战砍出22%毛利率!比亚迪“自残式增长”暗藏三大生死劫
万亿帝国暗雷:现金流萎缩+出海受阻,比亚迪迎来至暗时刻?
砍价砍出402亿利润!比亚迪的"吸血式增长"还能持续多久?
从价格屠夫到利润屠夫:起底比亚迪反逻辑生存术
当整个行业都在为“降价10万活不下去”哀嚎时,有个玩家却用每台车降价1.5万的操作,硬生生把毛利率从特斯拉手里抢到22.3%。2024年狂揽402亿净利润的比亚迪,活成了新能源圈的“反常识怪物”——别人越降价越亏钱,它却越砍价越暴利。但这份光鲜财报背后,藏着三把悬在王传福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自研狂魔”的AB面:成本屠刀砍向谁?
翻开比亚迪的财报就像打开一本《商业悖论大全》:全年汽车销量暴涨41%至427万辆,单车均价却从15.99万暴跌至14.45万。更魔幻的是,在行业平均毛利率跌破15%的2024年,比亚迪硬是把汽车业务毛利率抬到22.31%,比BBA燃油车还高。这背后是王传福二十年练就的“垂直整合七伤拳”——75%零部件自产自销,连激光雷达都敢自研到成本打三折。
但供应链上的中小玩家正在用脚投票。某摄像头模组厂商负责人透露:“给比亚迪供货就像参加饥饿游戏,保隆科技这些龙头早跑了,留下的都在4.6%净利润率生死线上挣扎”。财报里2416亿应付账款如同巨型抽水泵,每卖1辆车就有5.7万资金卡在账期里。这种“吸星大法”式的增长,正在把供应商逼向两个极端:要么跟着迪王喝汤,要么卷铺盖退场。
智驾豪赌:每天烧掉1.5亿的疯狂实验
2025年开年,比亚迪突然宣布全系标配天神之眼智驾系统,把高阶智驾门槛砸到7万元级。这场“技术平权”看似风光,实则是断臂求生的疯狂:裁撤30%中低阶团队,4000研发大军all in高阶战场。542亿研发投入超过净利润的激进策略,像极了赌徒押上全部筹码——要知道这相当于每天烧掉1.5亿,比小米造车首年研发预算还高。
内部流出的“璇玑架构”设计图暴露了野心:通过统一智驾平台DiPilot,实现从L2到L4的弹性伸缩。搭载DiPilot 300的腾势N7已能实现城市领航,但对比华为ADS 3.0的全国无图方案,比亚迪的智驾地图才刚画完高速路部分。这场豪赌若是失手,万亿帝国或将遭遇技术断层的反噬。
高端化的尴尬:仰望星空,脚陷泥潭
当仰望U7以62.8万起售价冲进豪华市场时,残酷的数据撕开了遮羞布:2024年腾势、仰望、方程豹三大高端品牌合计销量仅19.6万辆,在427万大盘里不足5%。更扎心的是,汉唐家族降价3万抢市场,导致比亚迪整体品牌价值持续失血。某4S店销售坦言:“来看仰望的客户,十个有八个最后买了打折的汉EV。”
王传福的“多品牌战略”正在遭遇魔咒:30万以上市场被蔚来理想把持,20万区间遭华为小米绞杀。即便是月销过万的腾势D9,也要面对理想MEGA和小鹏X9的贴身肉搏。高端化这场硬仗,光靠改名换壳可打不赢。
出海迷航:巨轮转向的生死时速
41.7万辆海外销量同比增长71%的捷报背后,藏着泰国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60%的尴尬。更戏剧性的是,比亚迪滚装船在巴西港口积压的3000辆新车,正在热带烈日下暴晒掉漆。这些“海上库存”暴露出本土化运营的短板——当特斯拉用柏林工厂收割欧洲时,比亚迪的“整车出口”模式正在遭遇反补贴调查的狙击。
财务数据的预警更值得警惕:1022亿现金储备同比缩水5.8%,却要支撑匈牙利工厂建设和435亿港元闪电配售。这种“既要又要”的扩张,像极了当年乐视的生态化反故事。
比亚迪的狂飙突进,像极了考场上的偏科天才:供应链管理满分,技术攻坚勉强及格,品牌升级直接挂科。当行业从“卷价格”转向“卷价值”,这种用富士康模式干高科技的套路,还能创造多少奇迹?
王传福说“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但看看现实:电动化在啃刀片电池的老本,智能化在吃天神之眼的预制菜。当雷军宣布小米汽车城市NOA百城齐发,这位“卷王”是时候思考:是要做新能源界的价格屠夫,还是成为中国的苹果?
来源:破局者Bre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