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英国卫生和社会保健部(DHSC)提议修改《2018年卫生服务药品条例》的相关法规(以下称“法定定价方案”),提高药品返款率,此举引起了英国制药工业协会(ABPI)的反对。
近期,英国卫生和社会保健部(DHSC)提议修改《2018年卫生服务药品条例》的相关法规(以下称“法定定价方案”),提高药品返款率,此举引起了英国制药工业协会(ABPI)的反对。
买得越多交得越多
英国有两个控制品牌药品价格的制度——法定定价方案和为期五年的“品牌药定价、获取和增长自愿计划”(VPAG),目标均为限制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在品牌药品上的支出。前者强制执行,适用于未加入VPAG的药企,后者则是自愿加入,由DHSC和ABPI共同谈判和管理,兼顾控费和鼓励药企研发与投资。
法定定价方案最近一次修订于2025年1月1日生效,目的是使该计划的部分条款与2024年VPAG保持一致。2024年第一季度,计算出的纳入2025年法定定价方案的药品,药企给政府的返款率为15.5%,大致与当时预测的VPAG支付比例(15.3%)相当,商业上大致等效。
然而,2024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的销售数据表明,英国市场新药的销售情况增长超出预期。对此,VPAG已为2025年药企返款率进行调整,法定定价方案彼时未跟进,无法实现商业等效性。
因此,DHSC指出,法定定价方案返款率拟上调至23.8%。由于此修订要到2025年7月1日生效,所以今年上半年按15.5%支付返款的企业,下半年需按32.2%的返款率支付对应款项。
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以年为单位来看,2025年该方案23.8%的增长率仍低于2023年设定的27.5%,未来几年返款率存在继续破纪录的风险。
企业缩减在英投资
ABPI首席执行官Richard Torbett指出,除非VPAG和法定定价方案下的过度返款问题得到解决,否则可能对新药在英国上市以及本土生命科学行业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这并非空穴来风。今年1月,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AZ)宣布其位于英国利物浦的疫苗生产基地停产,有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原因是英国政府的财政支持有限。相比之下,AZ在2024年11月承诺将在美国增加20亿美元的额外投资,扩大在该国的研发和生产规模。
此外,对于已宣布调整返款率的VPAG,药企也持保留意见。由于支出增长上限,英国政府于2024年12月宣布,根据VPAG,制药公司需要对2025年新药品的销售额支付22.9%的返款,外加0.6%的投资计划额外贡献。
AZ、百时美施贵宝(BMS)、强生、诺华、辉瑞等都在呼吁英国政府修订相关计划,为制药行业提供更广阔的增长空间。根据ABPI的估计,在VPAG计划下,该行业今年将需要向政府支付约34亿英镑(约合43.85亿美元)。
行业呼吁政企沟通
英国和爱尔兰强生创新药物公司董事总经理Roz Bekk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VPAG返款率急剧上升至22.9%,再加上已经充满挑战的准入环境,使该地对制药业吸引力有所下降,还损害了新药推出、行业就业和英国在研发和制造方面的投资。
根据制药行业与英国政府此前达成的协议,2024年NHS对品牌药品的年度支出增长限额定为2%,这一数字预计到2028年将增至4%。现在,药企呼吁这一指标增长与NHS整体资金的增长保持一致,并希望该指标每年进行调整,而非现在的每5年确定一次。
此外,制药行业还提议引入风险共担机制,包括当药品支出超过某个预设的增长水平,政企可以共同承担这部分增长的费用;如果药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药企可以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或更灵活的政策扶持。ABPI希望此举能平衡药企的财务压力与政府预算,确保药企能在较稳定的环境下继续为NHS提供新药物。
ABPI指出,由于支出上限,在过去十年中,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英国品牌药品市场销售额实际上萎缩了11%。相比之下,同期NHS的预算却增长了33%。据ABPI称,药品在英国整体医疗支出中约占9%,低于美国(14%)、德国(17%)和日本(17%)等国家。英国和爱尔兰BMS总经理Guy Oliver表示,英国临床试验、创新药物的推出都在减少,支持NHS的合作伙伴关系减少。ABPI正在呼吁与政府进行详细的对话。(来源:Fierce Pharma,GOV.UK)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