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哥哥淘汰不冤,作为广东人实话实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6 20:05 2

摘要:"广东白切鸡的极致在于嫩滑,180天的鸡早已错过黄金期,肉质粗糙如柴。评委淘汰全红婵哥哥的'老母鸡白切鸡'实属明智——真正的行家都懂,只有养足一年的土鸡才能呈现皮肉紧致、油脂流淌的完美口感。"

"广东白切鸡的极致在于嫩滑,180天的鸡早已错过黄金期,肉质粗糙如柴。评委淘汰全红婵哥哥的'老母鸡白切鸡'实属明智——真正的行家都懂,只有养足一年的土鸡才能呈现皮肉紧致、油脂流淌的完美口感。"

你们看了没,全红婵哥哥这次被淘汰,真的是不冤!我就是广东人,实话劈头盖脸说出来,养180天的鸡已经是老母鸡了,别想着拿来做白切鸡,那纯粹是拿“柴”去糊弄嘴巴,吃一口能蹦掉一颗牙。手机刚放桌子上,我就忍不住要嘚吧嘚了。

你说,广东人做白切鸡讲究什么?讲究的是那种刚刚好的嫩滑,皮肉紧致工整,油而不腻,咬一口香气扑鼻,肉质还带点甜味。不是你养了半年,像块老腊肉那样的口感。一只鸡养180天,听着挺厉害对吧?其实这鸡已经老了,肉质开始变粗糙,纤维变硬,牙齿不好的人根本咬不动。吃白切鸡最怕的就是这口感“咬劲”,不是香嫩,是硬实,加盐水都救不了。而且,南方人对白切鸡的要求其实蛮苛刻的,非得是那种刚成年的亚种鸡,再养个两个月,气味鲜,油脂全是流淌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刚刚好”。

你看那评委也没什么毛病,口味不是自己的感觉,是有理有据的。那些一上来就说评委黑、说全红婵哥哥厉害的人,恐怕连广东的白切鸡是讲什么都没弄明白。到底哪有老鸡做白切鸡好吃的说法?原来我们真是“吃鸡”这事儿根本没弄懂。要说鸡味,基本上广东土鸡都得养一年以上才有味儿,180天的只能算是“小白兔”,不管怎么捣鼓都难变“皇帝鸡”。

还有更尴尬的事情,比如那些说啥“180天鸡做白切鸡正宗”的,拜托,别说广东人,就算是外省人听了都觉得这话很怪。难道不是说给别人听的?照这样说,我家那只平常养着的鸡180天了,是不是能卖个“高档老母鸡”的价格了?你们想啊,白切鸡这档子事,还能凭时间长短走个极端?

这点我跟你们讲,不是吹,讲真广东白切鸡的核心其实就是那个“嫩”,嫩到每一口都像舌头在滑雪,就算是全年龄段都能接受。老鸡不行,不管是做汤还是白切,都有大差别,汤你可以熬出味道,但白切鸡就真没戏,肉质紧实成阵阵考验。

拿比赛来说就是这样的一个逻辑问题,评委在考虑的是口感、肉质连贯性,还有孩子对材料的掌控能力,不是光靠时间或者“硬实力”来吹牛,180天的鸡真的不是做白切鸡的料,说到底就是道地广东厨艺的底线问题。要不然你看看广东哪个餐厅敢上这么老的鸡来做招牌白切鸡?根本没市场,也没回头客。用这种老鸡上场,难怪评委没给满分,淘汰不意外。

这不仅是厨艺的事,这还是文化的传承和口味的把控。我们广东吃鸡有老规矩,不是随便谁说鸡养多久就能做出好白切鸡的,180天的这种东西,最多是老母鸡能煲个汤,煲汤都得熬几个小时,口感都偏清淡了,更别说做白切鸡得讲究原汁原味。

讲讲赛场外的舆论也挺有意思的,比如不少网友还在热搜底下吵成一锅粥,有人说“全红婵哥哥用的大鸡就是好鸡”,有人说“评委眼睛瞎了”;其实就是大家对讲白切鸡的那套广东标准认识不够。说白了,你是吃惯了快餐店那种冰冻鸡块,就会觉得任何鸡肉都能做白切鸡。实际上,广东人自家的白切鸡是有故事的,是养鸡户和厨师用心摸索出来的。

更有谁注意到吗?广东土鸡普遍需要养一整年才有真正的风味,那种鸡肉味是慢慢积累出来的。这180天的鸡,等于是小弟弟,冲劲足但肌肉还没发厚,吃起来粉粉的,你吃不惯嫩口感的人反而觉得“没味道”。但过度老化,就变成牙口不好的人噩梦。

一想到全红婵哥哥那边还洋洋得意地用180天的“老母鸡”白切鸡效果,我上次看到的时候都快笑抽了——这哪里是拿“正宗广东白切鸡”吓唬人,这分明是误会进行了到底。养鸡180天真心不是开玩笑的数字,但这数字背后的肉质质感普通人根本搞不清楚,评委看的是实打实的肉质,不是你“听说养久一点好”的传言。

最后说一句,这事儿真就这么过去了?半年鸡能做白切鸡正宗,广州的厨师和资深吃货都躺枪了,粉丝们还能信?这么操作,真能不翻车?我猜你们心里都明白,不然哪来的口碑危机和热议?反正我是看够了。

来源:头号小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