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家有红白事,谁来当总管,可不是随便拉个人就行。这个人得有点威望,起码在家族里说话顶天立地,你不得不听。他还得对一些特定的地方风俗门儿清,说话办事不含糊。
□ 本报记者 冯海砚
过去的农村红白事少不了一个角色。这个人在吕梁山区被叫做总管。
谁家有红白事,谁来当总管,可不是随便拉个人就行。这个人得有点威望,起码在家族里说话顶天立地,你不得不听。他还得对一些特定的地方风俗门儿清,说话办事不含糊。
总管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大气。谁家遇到红事或者白事,只要你认准了他,事关红白事上的事情,大大小小你都得听他安排。纵使是你花钱办事,那也得按他说的条条框框来。但是你放心,他会让你的事办的体体面面。
现在在吕梁,谁家遇到婚丧嫁娶,又多了一个人管。这个人不仅管某一家的红白事,而且管着全村的婚丧嫁娶,被人们戏称为“大总管”。这个大总管倒是没有那么大气,他的规矩不仅省钱,更重要的是省力、省心,但是事情照样办得井井有条,让你脸上有光。
这个大总管就是农村红白理事会。
壹 由来
在吕梁农村,红白理事会算是新闻。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一些地方的红白事出现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攀比成风等现象,加重了农村群众的经济负担,影响了社会风气。2021年8月31日,为革除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歪风陋习,把广大群众从过重的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破解因婚致贫、因丧致贫、支出型贫困问题,建设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振兴,建设文明城市,吕梁市委、吕梁市人民政府明确出台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意见。
《意见》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就农村婚丧嫁娶,以及除婚丧事宜外的满月圆锁、庆生祝寿、升学入伍、建房乔迁、商铺开业、百日周年等事宜作了明确要求。
《意见》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明确了关于操办婚丧的彩礼、随礼、殡期、宴席等上限标准以及其他具体礼俗,各县(市、区)可通过推广村规民约范本的形式,本着文明节俭、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的原则,作出具体规范。鼓励各村(社区)统一办事场所、统一办事标准。
《意见》也要求各行政村(社区)要对照移风易俗的有关要求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健全红白理事会、村(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特别要建立起队伍稳定、章程完善、工作有力的红白理事会,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理事长,积极开展婚丧服务。
党委、政府有规定、有要求,基层农村怎做?
《意见》中几处提到红白理事会的建设,这也是基层农村可以借鉴和推进工作的有力措施。
其实,红白理事会不算新鲜事。
早在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推行移风易俗,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一些地方的农村早就开始建立健全农村红白理事会。德州陵城678个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全覆盖;太原市小店区7个乡镇(街道)39个行政村已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
这样看来,吕梁农村的红白理事会是应时而生、顺势而来。
贰 实践
在吕梁,按老旧丧俗,人去世后要经过报丧、吊丧、守灵、出殡等十多道程序,接着还要上“三日坟”“头七”“五七”“过百”等,不光程序复杂,而且费钱费人,特别是在传统观念和人情世事的影响下,亲属内心不想办,但不得不“随大流”,丧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让群众不堪重负。
这几年,临县城庄镇村里外出务工挣了钱的群众多,不少人喜欢攀比,铺张浪费现象特别严重,有的群众本来没有钱,为了面子也盲目跟从,甚至负债办酒席,给自己家庭和亲友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类似这样的事情,农村红白理事会就得去管。
城庄镇的做法是由村党支部牵头,村民民主投票,选举产生了红白理事会。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理事长,吸收威望高的“总管”、乡贤、村民代表等为理事会成员,打造群众信得过的工作专班;汾阳市各地农村的红白理事会更来劲,对婚丧事宜办理时长、宴席规模、礼金数额、菜品酒水、现场布置、车辆使用等规格及丧事祭奠方式等制定统一标准,群众按照标准规格执行。并安排理事会成员到群众家中帮忙筹备,并组织村民开展互助服务,义务参与红白事操办。而且将各村(社区)的红白理事厅利用起来,方便群众操办各类事宜,所有理事会成员义务无偿服务,尽心竭力为事主着想,最大限度减少开支。更为重要的是把红白理事的时间、标准、规模做了详细规定。其中,满月圆锁、庆生祝寿、升学入伍、建房乔迁、商铺开业、百日周年等其他事宜,一律不举办宴席,不随礼、不收受礼金;离石区成熟条件的农村(社区)还设立了红白理事厅,方便群众办事,对办事标准和流程统一规定管理,形成制度严格落实;岚县各个行政村都建立了“一约四会三中心(党群、综治、实践)”,实施“九个一”城乡移风易俗新风尚;方山县依托红白理事会开展了网上移风易俗的倡议书签名活动、举行了“感党恩 颂党情 传家风 育新风——移风易俗 幸福方山”公益集体婚礼、一场以追思会为主的丧礼和一场老人集体生日会,通过“四项引领”活动推动移风易俗新风尚深入人心……
吕梁地域面积大,人口众多,东西南北风俗各有差异,各地的农村红白理事会开展的工作和制定的具体措施也不尽相同。临县城庄镇在婚礼形式上,提倡订婚不操办,鼓励集体婚礼、公益婚礼、旅游结婚等,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简约而富有意义的选择;反对结婚迎亲雇用豪华车队,提倡使用大巴车和中巴车集中乘车、简约用车的绿色迎亲方式,减少铺张浪费,践行环保理念;坚决抵制恶意闹洞房、恶搞伴娘等不文明行为,让婚礼氛围文明和谐;岚县阴湾村在满月、生日、升学、就业、入伍、乔迁等喜庆事宜时,自觉抵制盲从攀比、跟风宴席,做到不请客、不送礼、不收礼,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在亲朋好友间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杯清茶、一句问候等文明方式,表达贺意,增进感情。自觉除陋习、树新风;交城县大营村红白理事会将移风易俗“三字经”挂在进村最显眼的位置,“重厚养、简婚丧、勤为本、俭养德……”通过简洁上口、好记易懂、群众明白的形式造浓宣传氛围,把推行新风尚的种种细则和好处圈点出来,内容全面、贴近实际,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大操大办,地地道道的“顺口溜”成为指引群众树立文明新风的一种宣传教育新模式。并利用村级大喇叭、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移风易俗广泛宣传,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明意识和道德素质。
都说“十里不同俗”,而各地农村在践行红白理事会的过程中就是让这些“俗”的东西变为不俗,真正让红白理事会成为吕梁大地推进移风易俗得最生动注脚。
叁 效果
红白理事会这位大管家管事的效果到底如何?
“取消以往白事大操大办的筵席。现如今,白事就在自家院子里起锅架灶,熬上一大锅烩菜,来帮忙的邻居亲友每人一碗‘掐疙瘩’(在汾阳,揪片被称为掐疙瘩)。一碗‘掐疙瘩’就代表了主家对前来帮忙、吊唁的亲朋好友的感谢。”3月23日,谈及丧事新变化,汾阳市三泉镇郭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温万强打开了话匣子,“村委会为村里统一购置了办理白事所需要的锅灶、餐具、桌椅、帐篷等,还制定了移风易俗白事简办条幅,免费提供桌椅餐具。就这个标准,一场白事下来能为村民省下不少钱!”
郭家庄村的红白理事会对宴请规模、彩礼数额、丧事的停灵时长、丧葬用品的选用都做了明确规定。在白事简办方面,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多次沟通商议,最终确定推行“手端一碗面”的白事简办制度,让白事真正做到简办。去年,村里92岁的老党员马琥去世,在“追思会”上,村“两委”干部和红白理事会成员全部到场,并介绍其生平,默哀、鞠躬、瞻仰遗容。整场“追思会”简朴而不失庄重,既让去世的老人有尊严,家属有面子,又获得了邻里乡亲对老人生前事迹的传颂和身后开明抉择的赞扬,为乡村移风易俗树立了榜样。
老人的“追思会”后,前来帮忙的亲朋好友端起一碗热腾腾的“掐疙瘩”,无不说这样的新风尚早该来了。
前些年,石楼县和合乡大洼村村民呼延瑞老人过80大寿。十来个人的大方桌,围坐着的都是最亲最近的人,桌上没有名烟名酒,几个简简单单的小菜都是老爷子的胃口,一碗软糯糯的长寿面老爷子吃了直夸香!
而在这之前,老人的儿子呼志平则打算大操大办,为老父亲办一次有分量的寿宴,给老人一个惊喜。“以往村里老人过大寿,不仅要摆风光体面的宴席,还要搭台请戏班唱大戏,杀猪宰羊,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呼志平说,父亲生日前,村干部三番五次来家给他做思想工作,作为一名党员,他从内心深处打消了大操大办的念头,辞了锣鼓队,退了预定席,并挨家挨户上门向乡亲们解释,一再说明不办酒席的原因。
老父亲知道后,也是态度坚决支持儿子不大搞大摆宴席。“作为儿子,尊重父母的意愿是尽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拥护党的纲领是尽忠;作为父亲,为子女树立榜样是尽责。”呼志平深有感触地说。
文水县北辛店村党员贺建忠前几年为母亲办丧事时,仅在自家范围内简单操办了一下,基本没有宴请亲朋好友。像这样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红白事简办的事例在北辛店村还有很多。随着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村民们也纷纷效仿起来,文明新风尚在北辛店村逐渐落地生根。村里还依托村史陈列室,深入挖掘身边良好家风、家训,深化家庭道德建设,分级分类评选表彰身边好人、移风易俗示范户等先进典型,学典型、追先进的文明风尚在北辛店村蔚然成风。
各个农村红白理事会的各项举措不仅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最为重要的是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方山县前东旺坪村是修建横泉水库时的整村移民搬迁村,也是吕梁首批“移风易俗示范村”。村党支部把移风易俗融入重点工作和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创新开展了‘文明户’评选活动,在树立文明乡风的同时扎实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村里的“文明户”评选囊括的类别不少,分别有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勤劳致富、诚信守法、崇文学技、助贫帮困、拥军爱国、环保卫生、邻里友好、教子有方、移风易俗等11个类别,在评选的过程中,全村536户人口,竟然有270户入选“文明户”;汾阳市杨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贺海祥为小儿子简单操办婚礼,受到了村民的一致点赞。在贺海祥的倡导带领下,杨家庄村的党员干部除了带头抵制高价彩礼的陋习,还经常到村民家里讲政策、做宣传。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红白理事会、张贴村规民约、村喇叭广播、红白事上现场宣传等多种形式,确保婚丧新规人人皆知,争取全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如今,随着移风易俗宣传倡导的不断推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争脸面、讲排场、摆阔气”的过时观念正在悄然淡化,红白理事会不仅管住了陈规陋习,更为重要的是管出了好风气、好风尚。
肆 尴尬
移风易俗永远在路上。
“大管家”管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农村红白理事会在推行和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但仍有一小部分群众对红白理事会的做法持反对意见。有的认为,规格排场是身份的标志,越大操大办越有面子;也有的人觉得红白事这是自家的事情,别人无权干涉;有的则认为,婚丧嫁娶、孩子满月、开业大喜等逢事摆酒设宴、燃放鞭炮由来已久,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废除有些不妥。
而深刻分析这一观念,离不开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在作祟。当然也包括,红白理事会在实际中,仍有一些理事会成员碍于人情面子,对一些违规行为未能严格制止,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导致一些村民对规定视若无睹。再加上,红白理事会成员大多是义务服务,他们在组织和策划红白事时,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导致一些活动的质量不高。
观念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陋习的彻底摒除也并非一朝一夕。当陈规陋俗日渐显现出它的弊病时,一定会顺应民心民意被逐渐淘汰。
红白理事会,“理”到合理;婚丧嫁娶,“取”向适中;革弊立新,势在必行,红白理事会顺势而为,也必将顺势有为。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