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鲁迅简洁犀利的风格相比,莫言的风格更加华丽繁复、充满想象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6 18:59 1

摘要:在中国文学的灿烂星空中,鲁迅与莫言无疑是两颗最为耀眼的星辰。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以如椽巨笔撕开旧时代的黑暗幕布,其作品如匕首、似投枪,直刺社会的脓疮,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走向,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而莫言,作为当代文学的领军人物

在中国文学的灿烂星空中,鲁迅与莫言无疑是两颗最为耀眼的星辰。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以如椽巨笔撕开旧时代的黑暗幕布,其作品如匕首、似投枪,直刺社会的脓疮,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走向,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而莫言,作为当代文学的领军人物,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以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将中国故事讲述给世界,为中国文学赢得了国际声誉 。

这两位文学巨匠,虽处于不同的时代,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鲁迅对莫言的创作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贯穿于莫言的文学历程,从创作风格到思想内涵,从人物塑造到主题表达,都能看到鲁迅的影子。

莫言与鲁迅的缘分,始于他的童年时期。那时的莫言,不过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却在不经意间翻开了鲁迅作品的书页,就此开启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文学之旅 。

在那个物质匮乏、书籍稀缺的年代,莫言能接触到的读物十分有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大哥留下的书堆里,发现了那本《鲁迅作品选》。封面上,鲁迅那坚毅而深邃的侧面头像,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莫言,让他忍不住翻开了这本书。尽管当时的莫言识字不多,书中许多字词如同难以逾越的障碍,但这并未阻挡他探索书中世界的脚步 。

他从第一篇《狂人日记》读起,那晦涩难懂的文字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让他感到既陌生又恐惧的世界。“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狂人的呓语,在莫言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恐惧的种子。那个时代,正值老百姓生活困苦,关于人食人的传闻虽令人惊心,但听得多了,也渐渐麻木。而《狂人日记》中 “吃人” 的意象,与这些传闻相互交织,在莫言的脑海中幻化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恐怖画面,让他产生了一种模糊的恐惧,以及幼年不该有的绝望 。

这种恐惧并非毫无缘由。当时的社会环境,人们在饥饿与贫困中挣扎,人性的丑恶与残酷在生存的压力下逐渐显露。莫言从《狂人日记》中,感受到了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尽管他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但那种震撼心灵的力量,却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记忆中 。

除了《狂人日记》,书中的其他作品,如《药》《故乡》等,也给莫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药》里小栓的母亲从灶火里剥开用荷叶包着的馒头时,莫言似乎也能闻到那奇特的香气,他希望小栓吃了这馒头病能治好,却又隐隐知道小栓活不了,结尾处两个老妇人怔怔地看着坟上的花环,那种无限怅惘的感觉,让莫言初次体会到了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

《故乡》中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的描写,在莫言眼前勾勒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也让他对乡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

这些早期的阅读经历,虽然莫言对鲁迅作品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但鲁迅作品中独特的叙事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对人性的洞察,已经在他心中种下了文学的种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莫言对鲁迅作品的理解逐渐从懵懂走向深刻,从表面的故事感知深入到作品的精髓内涵。鲁迅的作品如同一片深邃的文学海洋,莫言在其中不断遨游,汲取着无尽的养分 。

《故乡》中,鲁迅以细腻而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故乡的变迁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我” 与闰土儿时亲密无间,长大后却被生活的洪流冲散,闰土的 “老爷”,如同一道鸿沟,隔开了曾经的纯真与亲密。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让莫言感受到了鲁迅对人性和社会的洞察。他看到了鲁迅笔下旧中国农村的破败、农民的困苦,以及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

《故事新编》则展现了鲁迅独特的冷幽默和对历史的重新诠释。这部作品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蓝本,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和创新。鲁迅以现代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对传统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了重新演绎,让古老的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其中,《铸剑》的影响尤为深远 。

莫言曾多次提到《铸剑》对他的影响,他认为这部小说包含了现代小说应有的元素,如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等。他在阅读《铸剑》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感受到了文学的无限可能。这种对文学的全新认识,为莫言的创作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大胆地尝试各种新的手法和风格 。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以狂人的独特视角,撕开了封建社会温情脉脉的面纱,将 “吃人” 这一残酷的主题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这段经典的描述,如同一把利刃,直刺封建社会的心脏,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扭曲和残害 。

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封建礼教成为了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人们在 “仁义道德” 的名义下,互相残害,道德沦为了压迫和剥削的工具。鲁迅通过狂人的呐喊,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批判和对人性解放的渴望 。

莫言在《酒国》中,继承并拓展了鲁迅的 “吃人” 主题。在《酒国》里,“吃人” 不再仅仅是封建礼教的象征,更与现实社会中贪婪紧密相连。小说中描绘的 “红烧婴儿” 等情节,虽然荒诞离奇,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面。这种对 “吃人” 意象的创新运用,使得莫言的作品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他以夸张和荒诞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的病态和人性的丑恶,让读者在震惊之余,也对现实社会进行反思 。除了《酒国》,莫言的其他作品,如《红高粱家族》中血腥的场景,《檀香刑》中惨绝人寰的凌迟和檀香刑等,都在实指或者暗指 “吃人” 的意象。

鲁迅的作品常常笼罩着一层怪诞的氛围,这种风格在《狂人日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狂人的思维跳跃、言行举止异于常人,他眼中的世界充满了扭曲和荒诞。“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这段描写,通过狂人的感受,营造出一种紧张、怪诞的气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诡异和恐怖的世界 。

这种怪诞风格并非仅仅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新奇,而是与鲁迅深刻的批判精神紧密结合。鲁迅通过怪诞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人性的丑恶,使读者对社会现实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气氛营造上,莫言继承了鲁迅的手法,使整篇小说都被紧张怪诞的氛围所笼罩。在酒国,人们对 “吃人” 之事心知肚明,却又不敢轻易提及,这种压抑的氛围与《狂人日记》中人们对 “吃人” 的恐惧和讳莫如深如出一辙 。莫言对鲁迅风格的借鉴,不仅体现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更体现在内在的批判精神上。他以怪诞的风格为载体,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看客形象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是其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类人物。这些看客冷漠、麻木、愚昧,他们以他人的痛苦为乐,对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视而不见。在《孔乙己》中,咸亨酒店里的看客们,以取笑孔乙己为乐事,对他的悲惨遭遇毫无同情之心。当孔乙己被打断腿,艰难地来到酒店时,他们关心的不是他的伤痛,而是如何继续嘲笑他 。

在《药》中,看客们对革命者夏瑜的牺牲表现出冷漠和麻木。他们围观夏瑜被处决,甚至用他的鲜血蘸馒头,认为可以治病。这些看客的行为,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冷漠和国民的劣根性 。

莫言在作品中也对看客形象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在《檀香刑》中,莫言描绘了刑场上形形色色的看客。这些看客来自各个阶层,他们对残酷的刑罚表现出一种奇特的热情。当孙丙遭受檀香刑时,看客们不是感到同情和愤怒,而是被刑罚的残酷所吸引,将其视为一场热闹的表演 。

与鲁迅笔下的看客相比,莫言笔下的看客更加复杂多样。他们不仅具有冷漠、麻木的一面,还展现出了一种原始的生命力和本能的欲望。在面对刑罚时,看客们的内心既有对血腥场面的恐惧,又有对刺激的追求,这种复杂的情感使他们的形象更加立体 。

莫言通过对看客形象的再刻画,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病态和人性的弱点。他让读者看到,在社会的重压下,人性是如何被扭曲和异化的。同时,莫言也对看客们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呼吁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成为冷漠的看客 。

超越与创新

莫言在继承鲁迅批判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现实,开拓出独特的批判视角,奏响了时代的新声。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莫言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变化,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对当代社会的诸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

这种对人性的多面描写,使莫言的作品更加真实、立体,也让读者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鲁迅相比,莫言的批判视角更加多元化,他不仅关注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对人的影响,还深入到人性的深处,探讨人的本能、欲望和情感 。

莫言还善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的营养,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在《檀香刑》中,莫言巧妙地运用了猫腔这一民间戏曲形式,为小说增添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猫腔的唱词和旋律,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相得益彰,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

与鲁迅简洁犀利的风格相比,莫言的风格更加华丽繁复、充满想象力。鲁迅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批判性著称,如匕首投枪,直击要害;而莫言的作品,则以丰富的意象、独特的叙事和奇幻的情节取胜,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出文学的无限可能 。

来源:细看历史三棱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