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市黄浦区陕西南路上的长乐邨,曾名凡尔登花园(Verdun Terrace),是一片始建于1925年的里弄住宅。2023年,黄浦区以“房屋修缮+环境更新+智能化改造”组合拳的形式,让这片拥有百年历史的优秀历史建筑在重塑昔日凡尔登花园风貌的同时,更全面提升房屋
上海市黄浦区陕西南路上的长乐邨,曾名凡尔登花园(Verdun Terrace),是一片始建于1925年的里弄住宅。2023年,黄浦区以“房屋修缮+环境更新+智能化改造”组合拳的形式,让这片拥有百年历史的优秀历史建筑在重塑昔日凡尔登花园风貌的同时,更全面提升房屋使用能级和居住品质,践行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长乐邨俯瞰
长乐邨(凡尔登花园),位于今陕西南路、长乐路口东南角,具体门牌号为陕西南路39弄1-103号以及长乐路197-247(单号),占地面积2公顷,由华懋地产有限公司投资。
长乐邨位置图,来源:《上海市行号路图录》1940年
据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馆藏档案,该项目由安利洋行(Algar & Co,. Ld.)设计,自北向南分三期建造, 1920-1929年期间陆续完工,共7排住宅(包括沿长乐路商铺)。建筑前部为2层,后部为3层。外立面混水处理,窗洞、山花等位置以清水红砖拼出装饰图案,屋面部分采用法国“孟莎式”坡屋顶,是其一大特色。住宅主入口位于南侧,底层为客厅、餐厅、厨房、仆室等,二层为卧室、浴室(卫生间)等,三层为卧室等。
立面图,来源:《建筑历史(新版)》
建筑现状,孟莎式屋顶、凸肚窗等元素清晰可见
窗洞位置以清水红砖做装饰
长乐邨住宅屋前花园面积较大,因此被认为已经具有花园里弄住宅的特征,其楼与楼之间的间距较宽,楼高与楼间距的比例达到了1:1.5,不仅满足了汽车通行的需求,对采光、通风也非常有利,这是长乐邨另一个显著的特色。整体而言,从空间布局,户型设计,到所处的区位(紧邻法国总会,离霞飞路仅一箭之遥),称长乐邨(凡尔登花园)为近代上海上好的新式里弄住宅,毫不为过。
1:1.5的楼高与楼间距比例,使得整片里弄空间显得较为宽敞
需要说明的是,如今的长乐邨(陕西南路39弄)内,最南侧的陕西南路39弄107-118号这排西班牙式风格的住宅,虽然在主流叙述中并不属于“凡尔登花园”的范畴,但其同样由华懋地产有限公司投资,安利洋行设计,且建造年代相近(1930年),因此在整体调性上与前述住宅并不违和。
长乐邨内名人辈出,比如中国近代知名女企业家、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魔术大师,南方魔术代表人物莫非仙等,而人们最耳熟能详的则是居住于93号的文学家、漫画家丰子恺先生。长乐邨93号是丰子恺一生中最后一处住所,从1954年搬入,直至1975年离世。
丰子恺在长乐邨门口的旧影,旁边是他亲笔为长乐邨题写的名牌。来源:《新闻晨报》
本次更新修缮中,长乐邨三个字重新采用了丰子恺先生的字体
93号二楼朝南的阳台,是丰子恺的书房,凸肚窗的造型,让这间小小的书房既有南窗,又有东窗、西南窗,还有天窗,日观朝阳出东方、落日余晖西下,夜观浩瀚星空繁星点点。所以,丰子恺给书房取名为“日月楼”。在日月楼的21年,是丰子恺写作、翻译、绘画、笔耕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他翻译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写了《缘缘堂新笔》和《续笔》等文章,出版了《听我唱歌难上难》《子恺儿童漫画》和《丰子恺画集》等著作。
1994年2月15日,陕西南路39弄(1-103号),长乐路197-247(单号)被公布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优秀历史建筑保护铭牌
随着时光的流逝,百年沧桑的长乐邨也在岁月的洗礼中逐渐“苍老”。2022年,黄浦区将陕西南路39弄(长乐邨)列入优秀历史建筑住宅修缮项目及小区环境提升工程,正式开启了为时一年多的修缮提升。针对外立面墙体局部开裂、发霉,清水红砖部分风化、脱落,木质窗框老化、油漆脱落、屋面渗水等问题,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进行了细致全面的修缮。比如39弄107-118号,根据现场勘查与历史图纸考证,原墙面应为鱼鳞状刮毛墙面,现状米色涂料为后期粉刷,本次修缮更新,就将原鱼鳞状刮毛墙面按照原状进行了复原。
39弄107-118号修缮更新后的外立面,恢复了最初的风貌
除此之外,针对白蚁防治,卫生间、灶间功能优化等问题,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更新改造。在重现了历史风貌的同时,也帮助居民改善了实际居住体验,切实践行了人民城市的理念。
来源:上海规划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