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徽合肥某新能源汽车工厂的流水线上,机械臂正以每分钟一台的速度组装电池组。这个曾被视为“汽车洼地”的省份,2024年狂揽262万辆汽车产量,硬生生从广东手中夺走全国第二的宝座。而在1200公里外的武汉,东风集团总部会议室里,一场关于新能源转型的紧急会议已持续了
安徽合肥某新能源汽车工厂的流水线上,机械臂正以每分钟一台的速度组装电池组。这个曾被视为“汽车洼地”的省份,2024年狂揽262万辆汽车产量,硬生生从广东手中夺走全国第二的宝座。而在1200公里外的武汉,东风集团总部会议室里,一场关于新能源转型的紧急会议已持续了8小时。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湖北汽车产量暴跌至全国第十三位,被安徽甩开近8万辆差距。更残酷的是,湖南、河南首次闯入全国十强,陕西凭借119.8万辆新能源车冲进前七。这场洗牌背后是铁律:燃油车每萎缩1%,新能源车就吞噬1.5%的市场。
湖北并非没有家底——2017年全省每10辆国产车就有1辆“鄂造”,东风集团年销427万辆的巅峰时刻,合肥还在为突破百万产量挣扎。但2024年,东风销量缩水至248万辆,合资品牌日产、本田同比暴跌12.7%、29.2%,岚图8万辆的年销量在造车新势力中仅排第九。
武汉经开区聚集着12家整车厂、500余家零部件企业,这条价值3000亿的燃油车产业链,如今却像沉重的锚。2023年武汉新能源车产量29万辆,不及合肥的1/4;2024年全省新能源车占比36.5%,远低于安徽的60%、陕西的68%。
“流水线改造成本够建三条新能车产线。”某合资车企工程师透露,厂区80%设备专供燃油车,转型相当于自断臂膀。更棘手的是人才结构——3万名传统技工中,掌握三电技术的不足10%。
3月20日,湖北放出狠话:今年必须实现“双百万”——东风新能源车产销破百万,全省产量冲百万。东风随即砍掉7款燃油车,岚图追光PHEV定价直降7万,猛士917硬派越野对标仰望U8。内部流出的文件显示,研发经费向800公里超充、固态电池倾斜,营销预算砍掉传统广告,全部投向直播带货。
这场豪赌已有征兆:2024年东风新能源车销量86万辆,增速超行业29个百分点;与长安的合作被曝涉及三电技术共享。但业内人士算过账——要完成百万目标,东风每月需卖出8.3万辆新能源车,而2024年月均仅7.1万辆。
在合肥,大众安徽工厂正以36秒/辆的速度下线新能源车;长沙三一重卡电动重卡拿下北美10亿美元订单;郑州比亚迪基地单日产能突破3000辆。三省不约而同押注细分市场:安徽攻高端智能,湖南抢商用车电动化,河南打性价比牌。
湖北的选择显得被动——岚图追光、奕派007、纳米01三款主力车型集中在20-35万元区间,正面对抗特斯拉、比亚迪、蔚来。武汉某4S店销售坦言:“现在每卖一辆岚图,要送终身保养+万元充电卡。”
汽车产业百年变局下,没有永恒的王者。当安徽用五年时间从全国第八逆袭至第二,当陕西靠新能源车一年进位三名,湖北的背水一战已无退路。这场战役的胜负手,或许就藏在东风工厂彻夜不熄的灯光里——那里正在组装的,不仅是汽车,更是一个老工业基地的命运转机。
来源:唯一影视推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