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叙事性作品写作系列|事情要说清楚更要说精彩:开篇与结尾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31 09:43 1

摘要:更新的速度有些慢,现在逐步进入轨道,为2026年要参加全国统考艺术类考试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的考生分享知识是一个责任重大的活——准确和有用。起码不能误人子弟,因为这个专业从参加培训到成为一名也许能养活自己的“导演”毕竟要花掉父母半生的积蓄。同时我们也开始分享为6月

更新的速度有些慢,现在逐步进入轨道,为2026年要参加全国统考艺术类考试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的考生分享知识是一个责任重大的活——准确和有用。起码不能误人子弟,因为这个专业从参加培训到成为一名也许能养活自己的“导演”毕竟要花掉父母半生的积蓄。同时我们也开始分享为6月份要参加文化课考试的2025年的艺考生准备的材料作文40课时精品训练课。

藝考[戏剧影视导演专业叙事性作品写作]|常识系列|

@云上悳大立人/澄心散人

开篇与结尾

开篇与结尾在叙事性作品写作中的重要性

叙事性作品写作,犹如搭建一座精美建筑,既需要坚实的地基,更需要有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开篇和让人回味的收官——开篇与结尾——正是这座建筑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们如同开启故事大门的钥匙和点亮作品灵魂的灯塔,直接影响着评卷人对文字“先入为主”和“阅后评分”。

理想的开篇,就是一见倾心的邂逅,不会擦肩而过,一定会驻足回首。

开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阅卷的人与作品的初次相遇,决定着她或者他是否愿意继续深入阅读。一个引人入胜的开篇,能够迅速抓住阅卷人的注意力,激发起她或者他的阅读欲望。做到这一点,在她或者他的心里就已经把分数给出来了,继续审阅就会越来越仔细,只会加分而尽量不去减分。

考试写作,首先要做到不减分,就已经成功了百分之九十!

开篇,一见倾心的邂逅

营造悬念,激发好奇:

开篇可以设置一个悬念,留下一个未解之谜,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例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开篇就笼罩在一片神秘的氛围之中,一桩发生在豪华列车上的离奇命案,瞬间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设置冲突,制造紧张:

开篇可以设置一个冲突,让人物陷入困境,制造紧张的气氛,引发读者的关注。例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开篇就描写了一位孤独的老渔夫,面对大海和巨鱼的挑战,预示着一场艰苦卓绝的搏斗即将展开。

描绘场景,渲染氛围:

开篇可以通过细致的描写,营造特定的场景和氛围,让读者身临其境,产生情感共鸣。例如,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开篇就描绘了伦敦贫民窟的黑暗和肮脏,为故事的悲剧基调奠定了基础。

展示人物,揭示命运:

开篇可以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让读者对人物产生初步的了解和兴趣。例如,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开篇就通过班内特太太对女儿婚姻大事的喋喋不休,展现了她庸俗和势利的性格。

结尾 余音绕梁的回响

结尾是收官之笔,升华主题,引发思考,它决定着阅卷人的最终评价。一个成功的结尾,可依让阅卷人毫不犹豫地打出在开头就已经要给你的分数了,而且还会多几分,因为你满足了她的或者他的期待。

揭示真相,解开谜团:

结尾可以揭示开篇设置的悬念,解开故事中的谜团,让读者恍然大悟。例如,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结尾通常会由福尔摩斯详细解释案件的真相,让读者体验到推理的乐趣。

解决冲突,达成和解:

结尾可以解决故事中的冲突,让人物达成和解,展现光明和希望。例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以悲剧结尾,但两位主人公的死,最终化解了两大家族的仇恨,实现了和解。

升华主题,引发思考:

结尾可以升华作品的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让读者对人生和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结尾阿Q被枪决,引发了读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反思。

留下余韵,意味深长:

结尾可以不落俗套,留下一些未解之谜或暗示,让读者回味无穷,产生无限遐想。例如,卡夫卡的《城堡》,主人公K始终无法进入城堡,这个开放式的结尾,引发了读者对权力、官僚主义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相得益彰 浑然天成

开篇和结尾,在你读到试卷上的题目和写作要求时,首先想到并要完成的就是开篇和结尾。开篇是你要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结尾是写作题目要求你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只有精心设计的开篇和结尾,才能使你写作的整体风格和主题相协调,才能写出一篇你想拿到的分数的叙事性作品。

1.叙事散文

精心设计开端,能够吸引读者进入故事的世界;巧妙安排结尾,能够深化故事的主题,引发思考。 就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看看它们是如何相互呼应的。

例子一:以人物速写开端,以命运反思结尾

开端: “老王是个一辈子没出过村的泥腿子,憨厚老实,最大的能耐就是种地。 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人,竟然成了村里的第一个百万富翁。” (人物速写,埋下伏笔:老王如何成为百万富翁?)

主体: 讲述老王通过种植有机蔬菜,历经艰辛,最终获得成功的经历。 其中穿插着老王与村民的矛盾、与市场的博弈,以及对土地的热爱。

结尾: “站在自家别墅的阳台上,老王望着脚下那片曾经挥洒过无数汗水的土地,心里却空落落的。 他得到了财富,却失去了曾经的快乐和纯真。 或许,当初就不该走出那片土地。” (命运反思,呼应开端,点明主题:财富与幸福的抉择)

分析: 开端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老王的人物形象,并埋下了“如何成为百万富翁”的伏笔。 结尾则通过老王的反思,揭示了故事的主题:物质财富的获得,并不一定带来真正的幸福。 开端与结尾相互呼应,深化了故事的内涵。

例子二:以场景预示开端,以希望重燃结尾

开端: “凛冬的风,像一把把刀子,刮过这座破败的小城。 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几只流浪狗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 一片死寂,仿佛世界末日。” (场景预示,暗示悲惨的命运)

主体: 讲述小城在经济衰退后,人们失业、贫困、绝望的故事。 其中穿插着小人物的挣扎、奋斗,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结尾: “当第一缕阳光穿破厚厚的云层,洒在这座沉睡的小城时,孩子们欢快的笑声打破了寂静。 新建的工厂开始试运营,带来了就业机会和希望。 冬天终将过去,春天还会到来。” (希望重燃,呼应开端,点明主题: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分析: 开端用阴冷的场景,暗示了小城悲惨的命运。 结尾则用充满希望的场景,预示着小城的未来。 开端与结尾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故事的主题: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要坚持寻找希望。

例子三:以事件开端,以真相揭示结尾

开端: “一封匿名举报信,打破了这座宁静的大学校园。 信中举报的对象,是德高望重的李教授,举报的内容,是学术造假。” (事件开端,埋下伏笔:举报信的真假,李教授的清白?)

主体: 讲述学校调查举报信,李教授澄清事实,以及揭露幕后黑手的过程。 其中穿插着学术界的黑暗、人性的复杂,以及对真相的追寻。

结尾: “原来,举报信是李教授的学生为了争夺科研经费而捏造的。 真相大白,李教授恢复了名誉,但学术界的黑暗,却依然存在。” (真相揭示,呼应开端,点明主题:对学术道德的思考)

分析: 开端以一封举报信,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埋下了“举报信真假”的伏笔。 结尾揭示真相,呼应了开端,并点明了故事的主题:对学术道德的思考和反思。

这三个例子,分别展示了以人物速写、场景预示和事件开端的方式,如何为故事奠定基调、埋下伏笔,以及如何在结尾处呼应开端,升华主题。

2. 微小说

核心原则: 开篇即高潮,务必在最短的篇幅内迅速抓住读者。

常见技巧:

语不惊人死不休: 抛出一个反常识、有冲击力的信息。例子: “我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发现我的猫继承了我的全部遗产。” (后续可以围绕猫如何处理遗产展开,充满黑色幽默)

制造极致悬念: 留下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引诱读者读下去。例子: “她每天早上醒来,都会忘记自己是谁。” (失忆梗,后续可以探讨身份认同、爱情等主题)

截取关键场景: 直接进入冲突的核心,省略背景介绍。例子: “枪声响起的时候,他正准备向她求婚。” (生死抉择,后续可以围绕爱情、遗憾展开)

营造强烈反差: 用看似平静的语言,描绘一个极其诡异或残酷的场景。例子: “阳光洒在洁白的餐桌上,一家人正享用着丰盛的晚餐。 只是,餐盘里的食物,是昨天走失的宠物。” (恐怖悬疑,后续可以揭示人性的扭曲)

结尾:

重要性: 微小说的结尾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需要在极短的篇幅内完成反转,升华主题,或留下深刻的余韵。

常见手法:

反转式结尾: 颠覆读者之前的认知,制造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子:反转式: (接“午夜,我收到一条陌生短信:‘我知道你所有的秘密。’” )“我颤抖着回复:‘你是谁?’ 对方回复:‘我是你的Siri。’

留白式结尾: 不直接给出答案,留下想象空间。留白式: (接“他对着镜子练习微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因为他的心脏被偷走了。”)“他终于露出了一个僵硬的微笑,走向了人群,寻找下一个目标……”

哲理式结尾: 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语点明主题。”哲理式: (接“有些人,一旦错过,就是一辈子。 我在人海中寻找了三十年,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原来,我错过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回不去的青春。”

3. 短故事

核心原则: 开篇要奠定故事的基调,并埋下伏笔。

常见技巧:

人物速写: 快速勾勒出主角的性格特征,让读者产生代入感。例子: “老李是个出了名的犟老头,认准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来。 这次,他认准了要拆掉自家老屋,在村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后续可以围绕老屋的价值、传承等主题展开)

场景预示: 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故事的走向。例子: “暴雨已经下了三天三夜,整个小镇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河水暴涨,冲毁了堤坝,也冲走了希望。” (灾难、命运,后续可以讲述人们在灾难面前的挣扎)

事件开端: 从一个看似平常的事件入手,逐步揭示背后的真相。例子: “小女孩在海边捡到了一只漂流瓶,里面装着一封写满文字的信。 她并不知道,这封信将改变她的一生。” (奇遇、缘分,后续可以围绕信的内容、寻找寄信人展开)

引语点题: 引用一句名言或谚语,点明故事的主题。例子: “‘所有命运的馈赠,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这句话,在多年以后,才被林薇彻底理解。” (命运、代价,后续可以讲述林薇为实现梦想付出的代价)

结尾:开端埋下的伏笔,在结尾处揭晓;开端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得到解答;开端奠定的基调,在结尾处得到升华。

常见手法:

总结式结尾: 对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总结。

升华式结尾: 对故事的主题进行升华。

反思式结尾: 引导读者对故事进行反思。

开放式结尾: 不给出明确的答案,留下想象空间。

4. 微剧

核心原则: 视觉冲击力强,节奏快,信息量大。

常见技巧:

黄金一秒: 第一秒就要抓住观众的眼球,可以是震撼的画面、搞笑的表情、反转的情节等。例子: 画面定格在一个血淋淋的匕首上,旁白响起:”他死了。” (悬疑、谋杀)

冲突前置: 快速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引发观众的好奇心。例子: 视频一开始,男女主角就争吵不休,互相指责。 画面配上快节奏的背景音乐。(爱情、矛盾)

悬念设置: 通过对话、道具、表情等,留下一个未解之谜。例子: 女主对着镜子,喃喃自语:”我到底是谁?” (身份、悬疑)

情景喜剧: 用夸张的表演和搞笑的台词,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例子: 男主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女生。(性别互换、喜剧)

网感台词: 运用网络流行语,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例子: “OMG! 这是什么神仙颜值!” (颜值、追星)

结尾:开端提出的冲突或悬念,在结尾处得到部分解决或进一步加剧;开端展现的人物关系,在结尾处发生变化;开端设定的基调,在结尾处得到延续或颠覆。

常见手法:

悬念式结尾: 在剧情的关键时刻戛然而止,留下悬念。例子:悬念式: (画面:女主角正要打开一扇神秘的门) “(画外音)‘门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集。”

反转式结尾: 在结尾处出现意想不到的反转。反转式: (画面:男主角深情地向女主角表白) “(突然,一个陌生女人出现)‘他是我老公!’"

情感式结尾: 用一段感人的情节或对白打动观众。情感式: (画面:男女主角在夕阳下拥抱) “(男主角轻声说)‘有你在,真好。’"

预告式结尾: 预告下一集的内容,吸引观众继续观看。预告式: (画面:快速闪过下一集的精彩片段) “(画外音)‘下集预告:阴谋、背叛、真相……’”

无论是叙事性散文、微小说、短故事还是微剧,开头的目的都是为了吸引受众,让他们愿意继续阅读或观看下去。 因此,在写作开头时,一定要抓住作品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技巧,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出最重要的信息。

好莱坞的叙事模式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适用的,并且已经被广泛借鉴和运用。 尤其是在商业化的叙事作品中,好莱坞模式凭借其成熟的工业体系和对观众心理的精准把握,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下期集中讨论好莱坞的叙事模式。

【待续】

@云山悳大立人提出的讨论:

随着AI各种强大工具的应用是否意味一个全新电影时代的来临?

来源:汇镜知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