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韬碾庄被围,得知邱清泉来驰援,长叹:相隔5里他都不会救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1 10:27 1

摘要:翻开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场交锋篇章,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国军之间派系林立,在战役关键时刻总会互相掣肘,上下不能一心,彼此之间又很难拧成一股绳,前方将领尔虞我诈,后方老蒋不时出手干预,结果往往就是整支部队的全军覆没。

翻开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场交锋篇章,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国军之间派系林立,在战役关键时刻总会互相掣肘,上下不能一心,彼此之间又很难拧成一股绳,前方将领尔虞我诈,后方老蒋不时出手干预,结果往往就是整支部队的全军覆没。

影视作品中的国军机械化兵团

这几乎成了国军作战的一个“守恒定律”,甚至是无法挣脱的“魔咒”,尤其是在战略决战的淮海战役期间,当被我军围困于碾庄圩的黄百韬在得知前来救援的是邱清泉的第二兵团时,不仅面无喜色,反而向身边人发出了一声叹息:

“就算是相隔5里,他也不会来救我们的。”

同为国军嫡系部队组成的主力兵团,又同是战场上凶猛顽强的悍将,黄百韬对邱清泉的到来为何有着如此强烈的绝望反应呢?

归根结底,源于几个月前的豫东战役后老蒋对待二人的明显态度反差,黄百韬成了“战斗英雄”,邱清泉却坐实了战败的“背锅侠”。

1948年6月22日,粟裕指挥华野外线作战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占了国军在河南的首府开封,全歼守军第66师。对老蒋而言,除了对我军直取中原腹地的“冒险”之举难以置信外,更多的还是对下属国军将领们的怒不可遏,这一点,从他当天的日记内容也可窥知一二:

“下晚后,忽得封各贴已于十五时渝陷之,殊所不料省府自主席(刘茂恩)以下以及李仲辛师长恐已遭受毒手,这是开战以来之奇耻也。”

开封古城俯瞰图

不出意外,重新部署兵力夺回开封是国军必然采取的行动。老蒋虽然余怒未消,但也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能吃掉华野主力机会,一如一年前自己的五大主力之一74师被困孟良崮时他自信可以实施“中心开花”的战术一样。随后,老蒋向此前接替刘峙出任郑州绥署主任的顾祝同下达了重占开封的作战命令。

具体来讲,就是以邱清泉的第五军和新组建的区寿年第七兵团为重占开封的主力军,同时令空军副司令王叔铭派轰炸机对开封城内华野部队实施不间断轰炸行动。

最终,在我军故布疑阵的迷惑操作下,好战的“邱疯子”率部重新占领了开封,却也因此与区寿年兵团拉开了距离,使得华野迅速完成了对这一新组建兵团的合围计划。刚坐上兵团司令“宝座”的区寿年还没来得及庆祝,便成了我军包围态势下的“瓮中之鳖”。

当然,对国军方面而言,豫东会战的主角却并非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区司令”,而是参与救援他的两员主力大将邱清泉和黄百韬。

影视作品中的邱清泉

6月29日,邱清泉的第五军向华野10纵正面阵地发起猛烈攻击,在强大的炮火和机械化优势加持下,邱清泉一度突破华野正面防线,并向桃林岗一线的10纵主阵地逼近。不过,恰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邱清泉的攻势却大大减弱了。

一方面,我军装备虽弱,但阻击经验丰富且部队意志坚决,所谓“排炮不动,必是10纵”的精髓即在于此;另一方面,面对战场紧张激烈的形势,邱清泉保存实力的心思也开始作祟了,他无法预料并面对因全力救援区兵团而导致第五军元气大伤乃至全军覆没的结果,索性在救援的关键时刻磨起了洋工。

相比较而言,“杂牌军”出身的黄百韬却有着一股不顾一切的冲锋劲头,战况最激烈时,他甚至自己乘坦克在前开路冲锋,战场疯狂程度丝毫不亚于“邱疯子”。或许是老蒋的救援严令让他感受到了压力,亦或是他想通过实战表现来抵消自己的“杂牌”身份,总之,黄百韬的“勇猛”不仅出乎邱清泉的意见,也让我军不得不正视这位战场骁将。

也恰在二人战场表现形成鲜明反差之际,老蒋一封训斥电文再次摆在了邱清泉的面前,督战措辞的严厉程度令邱清泉不得不再次紧绷起神经线:

“弟(邱清泉)今日只派第200旅与83师向东进攻,而仍留主力在西面,未参加向东增援作战,故桃林岗、许村仍难攻克,无任骇异。坐失良机,孤立待亡而已。”

解放战争时期的区寿年

邱清泉接报后的次日,即1948年7月2日即向桃林岗的10纵主阵地发起攻击,正当自己为德国留学时修习的“纵深进攻”战术在豫东战场收到实效而沾沾自喜时,另一边却传来了区寿年兵团全军覆没的消息。至此,邱、黄二人的救援计划宣告夭折。

不过,对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的粟裕而言,战略进攻的大幕刚刚拉开,又怎能仅因一个“围歼区寿年兵团”的节目就匆匆收场呢?

毋庸置疑,华野的下一个目标便是“枪打出头鸟”的黄百韬兵团。当然,黄百韬被华野三个主力纵队围困于睢县、杞县一带,老蒋自然不会无动于衷,而距离最近的邱清泉再次成为豫东战场上的“救火队长”。只不过,邱清泉这次却一反常态的向我军发起猛烈冲锋,竟意外从10纵后方打开一个巨大突破口,将黄百韬从包围圈中拉了出来。

不知是老蒋此前的督战命令奏效了,还是邱清泉在战场上尝到了甜头。总之,不依不饶的他在完成解救黄百韬任务后仍对华野部队紧追不舍,可谓是下了血本。实事求是的讲,邱清泉对区寿年兵团全军覆没是负有救援不力责任的,但对黄百韬兵团却是仁至义尽了,只不过,战后老蒋的一系列“双标”操作却让他大跌眼镜,由此埋下了与黄百韬难以释怀的恩怨。

影视作品中的黄百韬(右)

原来,豫东战事结束后,老蒋在南京召开了总结检讨会。既然是总结和检讨,必然伴随着赏与罚,黄百韬自知不敢邀功贪赏,但邱清泉却自信的认为老蒋会将他树为战场立功的表彰典型。

殊不知,最后的结果令他哭笑不得:黄百韬因作战勇猛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成了战功卓著的将领楷模;自己不仅未获任何褒奖,反而被老蒋在会上公开斥责为“违令不进之罪恶”,成了战场上国军将领的负面典型。

可想而知,脾气火爆的邱清泉此刻心中怒火之盛。尽管他深知老蒋战败后让下属将领“背锅”的惯用伎俩,但“飞来横祸”真正降临到自己头上时,又显得手足无措、无可理喻。最终,一气之下的邱清泉称病撂挑子,返回了老家。而他和黄百韬之间的“梁子”也算是正式结下了。

而老蒋这边看似是通过“赏罚分明”来收拢军心、稳固士气,实则无形中将黄百韬与邱清泉两大战将推向了对立面。除了对“勋章”一事耿耿于怀之外,邱清泉在此后的济南战役和淮海初期的碾庄圩战役中都表现出消极避战的一面,此时的他早已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既然冲锋陷阵都成了负面典型,何不在战场上且行且战、保存实力呢?

淮海战役时的黄百韬(左)与刘峙、杜聿明

看到了这一点,黄百韬便不由得发出邱清泉会“见死不救”的感慨,当得知救援部队是邱清泉的第二兵团时,黄百韬似乎已经预见到自己在碾庄圩一带全军覆没的最终结局。

当蹑手蹑脚的邱清泉东进救援黄百韬时,不仅没能发挥自己4个月前在豫东战场上的“疯狂”劲头,反而左顾右盼、举棋不定,甚至不惜以编造“徐东大捷”的方式为自己“镀金”,最终坐视黄百韬兵团被我军全歼殆尽。

当然,骄横跋扈的邱清泉也并不比黄百韬幸运,在连同李弥兵团在内的近30万大军陷入华野重重包围之时,恍惚不定、惊恐万状的邱清泉在最后突围时刻被我军流弹击中,命丧战场。

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在豫东战后的老蒋能妥善处理好黄百韬与邱清泉的赏罚关系,最大限度维持二人的稳定团结,黄百韬最终是否会像豫东战场上那般侥幸逃脱我军的束缚?

淮海战役纪念馆场景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从始作俑者的幕后指挥官老蒋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淮海战场国军最终失败的必然。

来源:漫步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