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前几天,概伦电子发布一份公告,称其正在筹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锐成芯微控股权。这已经不是概伦电子第一次并购同类企业,而此次的并购,不过是国内EDA并购浪潮的一个缩影。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前几天,概伦电子发布一份公告,称其正在筹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锐成芯微控股权。这已经不是概伦电子第一次并购同类企业,而此次的并购,不过是国内EDA并购浪潮的一个缩影。
如果了解半导体的发展史,就会知道,这就是一部不断并购的历史。而EDA作为“芯片之母”,更是将这一趋势贯彻到底。近几年,更是发生了多起并购事件。包括此次的概伦电子对锐成芯微进行控股,也是其填补自身EDA资源的重要一环。
锐成芯微作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IP供应商,在模拟IP领域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6.6%,位列中国第一、全球第三。锐成芯微的存储IP和模拟IP已经应用于中芯国际、华虹等产线中。2024年,锐成芯微IP助力客户芯片出货量近20亿颗,累计客户数量超过了600家。
而概伦电子本身以器件建模与仿真工具见长,但在IP生态布局上较弱。通过收购,概伦电子可快速补全数字电路设计工具链中的IP验证环节,并强化DFT(可测试性设计)能力,为其拓展AI芯片、车规级芯片等高增长市场提供技术支撑。
这也不是概伦电子第一次收购,比如在2019年,概伦电子便以现金收购了专注于器件建模和测试技术的博达微,此次收购强化了概论在半导体参数测试和模型生成领域的竞争力。到了2021年,概伦电子收购韩国EDA公司Entasys,补全其在存储器设计和验证工具链的不足,这也是国内首个跨国EDA并购案例,通过整合技术资源,概伦电子得以快速提升产品线覆盖能力,并在全球市场获得更多客户认可。
除了概伦电子外,华大九天也在本月拟股权及现金的方式收购芯和半导体控股权。成立于2010年的芯和半导体,专注于全栈集成EDA工具,尤其在射频仿真、多物理场分析和Chiplet先进封装领域具有技术优势。
此次收购,华大九天将覆盖“芯片-封装-系统”全流程,尤其在Chiplet 设计、3D IC仿真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与国际三巨头Synopsys、Cadence、西门子EDA的竞争格局将变得更加均衡。
同样是在三月份,北方华创发布公告,计划分两步走拿下芯源微的控股权,先以16.9以远收购芯源微9.49%的股份,并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进一步增持以取得控制权。尽管北方华创并非EDA企业,但作为设备厂商整合EDA相关技术,例如芯源微的封装EDA工具,反映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趋势。
而作为国内三家上市公司之一的广立微,在2023年宣布以3478万元收购上海亿瑞芯43%股权。亿瑞芯是一家成立于2022年的公司,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可测试性设计(DFT)技术服务及产品开发,此次收购加强了广立微在DFT领域的布局。
从上述的收购案中可以看,目前国内的EDA 领域的并购整合已从“单点技术补充”转向“全流程生态构建”,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广立微等头部企业通过并购快速突破技术壁垒,而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加持为行业注入活力。
上世纪80年代,受到国外的禁运管制,中国无法购买到国外EDA工具,因此只能开始自主研发。1988年开始启动了国产EDA工具“熊猫系统”的研发工作,1993年成功的研发出了中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DA工具“熊猫IC CAD系统”。
但就在1994年2月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一场重要商业活动开始了,会场上方的横幅写着“Cadence Come to China”,正式宣布了这家全球EDA巨头进入到了中国市场。随后Synopsys、Mentor Graphics等相继跟进,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对国外EDA工具产生了重度依赖,本土工具市场份额被迅速挤压。
尽管国家908项目在努力推动半导体产业链布局,但彼时由于技术差距显著,导致国产EDA市场化进程缓慢。
直到2009年,华大九天正式成立,而其前身正是原华大电子“熊猫”EDA设计平台。也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EDA龙头企业,能够提供全流程数模混合芯片设计系统、SoC后端设计分析及优化解决方案、平板(FPD)全流程设计系统、IP以及面向晶圆制造企业的相关服务。
而概伦电子则成立于2010年3月,其公司创始人刘志宏曾在美国硅谷与胡正明团队合作,开发了BSIM3仿真模型,后续的BSIMPro SPICE便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而来,该创始人还曾担任Cadence全球副总裁。
广立微成立时间为2003年,总部位于杭州,是一家专门为半导体企业提供性能分析和良率提升方案的公司。此外,国内还有一大批未上市的EDA公司,据统计,本土的EDA企业已经超过120家,在数量上做到了全球第一。
但是营收规模上的差距比较明显,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EDA市场规模达到了12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球市场的10%。而全球市场份额主要由Synopsys、Cadence以及收购Mentor Graphics的西门子EDA所占据,份额超过70%。
纵观这几家国际EDA巨头的发展史,同样是一部并购史,先后历经70多次的收购才成长为如今的EDA霸主。而EDA本身就是跨学科知识密集型行业,所覆盖的关键技术点非常多,工具种类较多、细分程度较高、流程复杂,单一企业往往需要通过长时间不断的行业并购整合来实现对EDA全流程的覆盖。
目前国内EDA企业尽管数量众多,但至今都是小而散的局面,因此不仅需要企业努力自研,同时还需要发展出龙头企业来对整个行业资源进行整合,以此来与国际厂商进行竞争。
当然,前路并不平坦,国际EDA大厂除了技术领先外,还与晶圆厂、IP供应商进行深度绑定,构建封闭生态。例如此前台积电5nm工艺仅支持Synopsys和Cadence的工具链,而国内企业需额外适配。同时国产工具与工艺库、IP 核的兼容性不足,导致设计效率低。
好在华大九天等企业正联合晶圆厂构建开放生态,如与中芯国际合作开发28nm工艺专用工具链。并且国内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开源路径,如OpenEDA开源平台通过整合开源组件,降低了工具开发门槛。而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在DAC等国际顶会发表多篇开源EDA研究成果,推动算法创新。
此外,合见工软、思尔芯等企业将AI技术融入EDA,实现设计自动化。通过AI辅助布局布线工具可将设计周期缩短30%,且PPA(性能、功耗、面积)指标提升15%。
目前国内 EDA产业正经历从跟跑到并跑的关键转折,并购的加速从另一方面证明国内相关EDA企业在某些技术点上已经相对成熟。就像华大九天在互动平台上回复的那样,并购整合是EDA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公司将采取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和并购整合相结合的模式加速全流程布局和核心技术的突破。
来源:核芯产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