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在重读《倚天屠龙记》,刚好读到王盘山扬刀大会,越看越觉得天鹰教这波操作透着股子莫名。明明打着“扬刀立威”的旗号,干的事却全是“四处漏风”的糊涂账。
最近在重读《倚天屠龙记》,刚好读到王盘山扬刀大会,越看越觉得天鹰教这波操作透着股子莫名。明明打着“扬刀立威”的旗号,干的事却全是“四处漏风”的糊涂账。
尤其是这两处细节,怎么琢磨都不合常理,完全不像老谋深算的殷天正能办出来的事。
第一处:想“扬刀立威”,请来的却全是“小鱼小虾”
按说“扬刀”是臣,“立威”才是君。屠龙刀这东西,在江湖上就是“行走的炸药包”,谁拿到手里都想借着刀的名头,让自家门派在江湖上显显威风,另外就是告诉大家,刀归我了,有本事抢你就放马过来吧。
天鹰教费了老大劲把刀抢来,办这么个大会,按理说该请些有分量的人物——比如六大派的掌门来参会才对。这些人来第一是显得场面宏大,第二是消息传播的快。
你琢磨啊,要是少林武当的人亲眼看着屠龙刀在天鹰教手里,而且有实力护得住这把宝刀,这“威”才算立住了。
可实际呢?来的全是些神拳门、海沙派的小门派,名气最大的也就是昆仑派,而且来的还是两个年轻弟子。这哪是立威?简直是赶集。
有点没明白殷天正的心思。你要是想低调吧,干脆别办这大会,把刀藏起来偷偷研究多好;你要是想高调吧,又只请些“臭鱼烂虾”,这些人回去顶多跟人吹“我见过屠龙刀了”,根本帮天鹰教撑不起“能镇住屠龙刀”的场子。
更别扭的是,这种小门派最是“见利忘义”,看到屠龙刀眼馋,又都是一肚子歪心思——这不等于把肥肉放给一群饿狼,还指望狼不吃肉吗?殷天正好歹是江湖老油条,这点道理不该不懂。
第二处:要“震慑众人”,安保却弱得像“纸糊的”
大会的目的是要扬刀立威。但是最根本的是你有能力保住这把刀。刀在,威才在;刀没了,脸就丢尽了。
既然是这么关键的场合,天鹰教本该把家底亮出来——教主殷天正亲自坐镇,儿子殷野王带着精锐守着,再配上几个得力的坛主,里三层外三层把王盘山围起来,这样不管是有人想抢刀,还是想挑事,都得掂量掂量。
可实际到场的是谁?只有紫微堂堂主殷素素,再加上一个玄武坛坛主白龟寿。殷素素是教主女儿,论江湖经验和武功,对付小门派还行,真遇到硬茬根本扛不住;白龟寿虽说也是坛主,但在天鹰教里算不上顶尖高手。
最关键的是,殷天正和殷野王这两个“主心骨”,从头到尾没露面。这就好比家里办喜事,主人家不出来迎客,只让闺女和管家招呼,还把传家宝摆在客厅中央——不是明着让人惦记吗?
要知道,当时江湖上多少人盯着屠龙刀,就凭殷素素和白龟寿那点人手,别说保刀了,连自己都得搭进去。
最后刀被谢逊抢走,殷素素还被掳走,说白了就是“安保太拉胯”。殷天正要是真把立威当回事,怎么可能把这么大的事,交给两个非主力去办?这根本不是“引蛇出洞”,而是纯纯的“不当回事”。
其实回头想想,王盘山大会的不合理,未必是金庸写漏了,更像是为了剧情故意让天鹰教犯糊涂——要是殷天正真把人请对了、把安保做好了,谢逊抢不走刀,张翠山和殷素素也遇不上,后面冰火岛的故事、张无忌的人生,就全没了由头。
但抛开剧情刚需单说这两处操作,殷天正的“老谋深算”确实有点站不住脚,也难怪读者看的时候会忍不住琢磨:这教主到底是心太大,还是真的算错了?
来源:梨乡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