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攻防战:中国自主的“矛”,能否刺穿传统豪强的“盾”?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6 15:41 1

摘要:铁流滚滚,雄鹰翱翔。一场气势恢宏的大阅兵,拉开了大国崛起的序幕。从颠覆规则的陆域合成旅到智能化的空中蜂群,中国正以全新作战体系重构现代战争规则。

作者:王珊珊

铁流滚滚,雄鹰翱翔。一场气势恢宏的大阅兵,拉开了大国崛起的序幕。从颠覆规则的陆域合成旅到智能化的空中蜂群,中国正以全新作战体系重构现代战争规则。

一边是东风-61、东风-5C,“覆盖全球”更尖的矛,另一边是堪比星球大战现实版、地球最强反导系统,红旗-29更厚的盾。

军事领域的不对称战略,正在中国的豪华车市场上演商业版本。

当下的中国豪华车市场,也在经历一场“矛”与“盾”的对攻——自主品牌以技术和服务为“矛”,持续刺穿传统豪华车以品牌和时间砌成的“盾”。

从市场表现来看,自主品牌的崛起已经对传统豪华车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豪华车市场中,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提升至20%左右,而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则有所下滑。然而,传统豪华品牌依然占据着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其品牌溢价能力和用户基础依然雄厚。

自主品牌能否进一步攻破传统豪华车的溢价体系,还有待观察;而传统豪华品牌能否成功利用中国市场的资源和智慧,重构其豪华的“盾”,也充满了变数。

“矛”的尖锐:新兴品牌打出体系化火力

2023年,中国自主品牌在30万元以上细分市场的份额首次突破18%,而在2020年,这一数字还不到5%。蔚来、极氪、阿维塔、问界等品牌组成“新能源火力集群”,从不同维度发起攻势。

综合来看,自主品牌的矛集中在“三大火力单元”。

技术火力单元:以高压超充、智能座舱、城区NOA为“穿甲弹”,打击传统豪华车的技术长板。例如蔚来发布的500kW超充桩,理想5C超充电池,极氪的“金砖电池”,均在补能效率上超越传统豪华品牌;智能驾驶方面,小鹏、华为ADS2.0、蔚来NOP+已进入城市领航阶段,而多数传统豪华品牌的高阶智驾仍以高速场景为主。

用户生态火力单元:NIO Life、理想社区、极氪伙伴计划……这些基于用户运营的生态服务,构建出传统4S店模式难以快速复制的“软壁垒”。

如果说比亚迪是靠掌握技术主动权撕开了豪华车市场的一道口子,那么蔚来的杀手锏就是用户服务至上。从2015年创立,蔚来就立志成为一家用户企业。

服务体系火力单元:蔚来的换电网络、理想的交付一体化服务、极氪的直营体系,都试图在“车之外”重构豪华定义。

蔚来、理想、极氪的这些服务实践,其核心逻辑是:从“车”到“人”的体验重构。服务围绕用户的时间成本(省时)、焦虑成本(省心)、情感需求(归属感) 展开,将豪华从冰冷的金属和皮革,转变为一种温暖的、随叫随到的解决方案和社群认同。

相较互联网造车的新造车势力,出身3C的新新造车更像是豪华车市场凶猛的“鲶鱼”,把原有生态搅得天翻地覆。他们手里的“矛”不仅锋利,而且攻击角度刁钻。

它们的“矛尖”主要体现在技术迁移、生态协同、用户运营和快速迭代等方面。如下表格汇总了主要特点:

华为的“矛尖”,“尖”在技术赋能与平台式突破,包括全栈自研的技术纵深、领先的智能驾驶、鸿蒙生态的跨端流转,以及技术品牌的赋能效应。小米的“矛尖”集中体现在,堪称恐怖的流量与营销能力,“人车家全生态”的闭环体验,极致的效率与成本控制,以及快速迭代与用户响应。

“盾”的加固:传统豪强启动“中国化反导”

中国本土高端品牌的爆发式增长,已经对传统豪华品牌构成了尖锐冲击。

最新上险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德系三强在华新能源车销量同比下滑12.3%,而同期搭载华为ADS 3.0的车型订单量却激增超六成。

这不是简单的供应链替代,而是整车价值体系的重构。传统豪华品牌以往标榜的“全球统一标准”理念,已不合时宜。

当然,传统豪华品牌并未坐以待毙。

BBA(奔驰、宝马、奥迪)正在快速推进“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转向,利用本土供应链、智研团队甚至中国技术,构筑新的防御体系。

一方面,加强研发本土化。包括宝马在上海设立德国之外最大研发中心,奔驰上海研发中心聚焦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奥迪则与华为达成合作、寻求智驾方案本土落地;

另一方面,实现供应链再造。宝马新款纯电车型采用宁德时代电池,奔驰与蔚来合作换电技术(虽后续暂停),奥迪与上汽合作电动平台;

此外,推进生态妥协式创新。宝马推出“悦享”订阅服务、奥迪部署超级App运营,试图在生态层面与自主品牌同台竞技。

正如一位豪华品牌中国区高管坦言:“我们意识到,在中国的竞争,已经从‘品牌权威’转向‘技术和服务响应效率’的竞争。”

人汽观察:

自主品牌之所以能撕开曾经坚固的豪华护城河,关键在于他们抓住了传统豪强“转身慢、包袱重”的弱点,打出三重不对称优势:

技术迭代不对称:自主品牌APP软件迭代以“周”为单位,而传统车企仍以“年”为周期;

组织能力不对称:新组织架构专注用户直达与数据驱动,传统车企仍依赖经销商与区域代理;

商业模式不对称:车辆+服务+生态的收益模式,对比传统一次售车+售后保养模式。

但这不代表传统豪华品牌毫无机会。品牌认知、全球体系、底盘调校、安全冗余,仍是他们厚重的“盾”。尤其在40万以上市场,BBA仍占据70%以上份额,说明“信任溢价”尚未被完全击穿。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写道:“防御是一种较强的作战形式。”但前提是,盾要知道矛的方向。

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矛和盾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来源:人汽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