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快速发展的今天,英伟达作为全球算力芯片巨头,其产品布局与技术路线备受关注。本文将系统梳理英伟达各领域主力芯片,并盘点国内对标企业,为读者呈现一幅完整的全球算力竞争版图。
在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快速发展的今天,英伟达作为全球算力芯片巨头,其产品布局与技术路线备受关注。本文将系统梳理英伟达各领域主力芯片,并盘点国内对标企业,为读者呈现一幅完整的全球算力竞争版图。
一、消费级GPU:游戏与轻量AI的主力军
英伟达GeForce系列是消费级市场的霸主,最新RTX 40系列采用Ada Lovelace架构和台积电4N工艺,拥有760亿晶体管,提供83TFLOPS的FP32算力。即将到来的RTX 50系列更将采用Blackwell架构,晶体管数量增至920亿,算力突破100TFLOPS。
这些芯片不仅支持4K/8K高清游戏和3D渲染,还能胜任AI绘图等轻量级AI应用。
国内对标企业:摩尔线程(MTT S80)、砺算科技(7G106/东芯股份)、景嘉微(JM9)、天数智芯(智铠100)、芯动科技(风华1号)正积极布局该领域。
二、数据中心GPU:AI训练与科学计算的基石
英伟达在数据中心领域推出了H200(Hopper架构)、B200(Blackwell架构)和集成度更高的GB200等多款产品。其中GB200集成2颗B200 GPU和1颗Grace CPU,通过NVLink 5互联,FP64算力高达90TFLOPS。
这些芯片专为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推理和大规模算力集群设计,应用于气候模拟、科学计算等高端领域。
国内对标阵容强大:华为昇腾(910B)、海光信息(深算三号)、寒武纪(思元590)、壁仞科技(BR100)、沐曦集成(曦云C600)、燧原科技(邃思3.0)、云天励飞(深穹X6000)、昆仑芯(R/K一代)、平头哥(含光800)等企业正在该领域积极突破。
三、边缘计算与嵌入式芯片:机器人与智能设备的核心
英伟达Jetson AGX Thor平台采用Blackwell架构,专为低功耗边缘计算与实时处理设计,提供高达2070TFLOPS的FP4算力。
主要应用包括人形机器人、工业机械臂、物流AGV和无人机等需要实时处理的智能设备。
国内对标企业:瑞芯微(RK3588)、全志科技(T527)、安霸(A311D)等芯片公司在该领域有所布局。
四、自动驾驶芯片:智能出行的算力引擎
英伟达Orin芯片采用Hercules架构和台积电7nm工艺,提供254TOPS的INT8算力。新一代DRIVE Thor平台更采用Blackwell架构,集成B200 GPU和Grace CPU,算力高达2000TOPS。
这些芯片为自动驾驶系统和智能座舱提供核心算力支持。
国内竞争厂商:地平线(征程6)、黑芝麻智能(武当C1296)、蔚来(神玑NX9031)、芯驰科技(V9)、芯擎科技(星辰一号)等企业正在该赛道加速发展。
来源:走进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