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第41个教师节丨杭州学军中学罗旭良:40年教龄带出22届高三毕业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6 14:45 1

摘要:1985年9月10日,新中国迎来第一个教师节。这一年,20岁的罗旭良从温州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成为泰顺县一所初中的化学老师。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丽珍 通讯员 钟徐楼芳

1985年9月10日,新中国迎来第一个教师节。这一年,20岁的罗旭良从温州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成为泰顺县一所初中的化学老师。

今年是第41个教师节,也是罗老师在教坛一线工作的第40年。从泰顺小城到省会杭州,杭州学军中学是他教师生涯的第四站,也将成为最后一站——再过几个月,罗老师将迎来退休。

或许连自己都没想到,那个曾经因为性格内向腼腆,而觉得不适合当老师的青年,能在这条路上走得那么久:40年教师生涯,已是一个漫长的纪录,40年里带出22届高三毕业班,更是很难被刷新和突破的数字。

罗老师与学生合影

两个班级两个课件

22年的高三毕业班带出秘诀

成为杭州学军中学的一名化学老师时,罗旭良已经38岁,经过泰顺、苍南等地三所初、高中的锤炼,人到中年的他,已成为学科教师中的中流砥柱。不过教师生涯的开始,却带有一点“自我怀疑”。

“高中的时候性格内向腼腆,想当医生或者当兵,后来因为志愿限制等原因,才读了师范。”做事踏实认真的性格底色,让罗老师对待走上讲台这件事,更加事无巨细,有时候夸张到,每一句要说的话都会写在备课本上。

40年里,罗老师见证教学硬件、技术的迭代升级,从充满油墨味的刻蜡纸,到动动手指就连网点题的平板电脑,他既是讲台上的老师,也是不断学习的学生——有什么能提高教学成效的新技术,总是乐于尝试,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很多年轻人还强。

备课本从纸质的变成了小小一台平板电脑,但课前充分准备的内核却没有改变。

打开罗老师的备课平板,好奇同一个化学知识,为什么有两个不同课件?

“这是给两个不同班级准备的,学生的差错不一样,针对性讲解也不同。”给每位学生提供一张错误统计表,是他多年保留的习惯,“重视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哪怕一道题全班只有一个人做错,上课也会点评,不排除其他同学也存在这方面的知识漏洞。”

罗老师带毕业班的日常,是每天6点定时起床,7点前准时到校,注重每一天的过程,不纠结最终的结果,用心培养出了无数“清华北大”,还有像高考全省前十的毛许意这样的“超级学霸”。

罗老师答疑

课堂上一句表扬

影响了学生的职业选择

从最初担心自己不适合,到如今一走进课堂就全身细胞兴奋,这是时光把教师这份职业的基因,融进了罗老师的血液。

他享受课堂。每天跟两个班级近百名同学交流互动,他们都是最好的参与者;课间跟年轻有活力的学子们头脑风暴,这让他保持年轻;目送一届又一届毕业生成长、离开,成就感不是来自于分数,反而像一场游戏打了通关。

谈起老师,总会聊到学生。情感的双向奔赴,这是其他职业很难超越的。

过去多年,罗老师仍记得那个女生。一次课堂提问没答上来,担心对方尴尬,罗老师改让她读题,结束后送上一句赞美:“你的声音挺好听的。”

没想到多年后,师生再次相遇,成为家乡一名女主播的女生,红着眼睛感谢罗老师当年的那句肯定。

“老师课堂上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影响学生一辈子。”坚信这一点的罗老师,对学生更多的是鼓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有快有慢,我们要把目光放得

杭州学军中学化学老师罗旭良:教育是深耕静待的艺术,不急于一时的绽放,而是信守时光的力量。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