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的卫星影像图上,大部分区域呈现出刺眼的白色,只有周边点缀着少量绿色,该基地的国家级公益林护林员艾山江・阿布都吾甫告诉记者:“图中白色部分代表着盐碱,该区域属于重盐渍地,最高全盐含量达到178g/L,是当地农民自古以来的土盐坑”。而另一幅2022年的卫
驱车30多公里,记者走进位于喀什市阿克喀什乡的喀什市中水利用生态造林基地,一进门两幅巨大的卫星影像图便映入眼帘,直观展现了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的卫星影像图上,大部分区域呈现出刺眼的白色,只有周边点缀着少量绿色,该基地的国家级公益林护林员艾山江・阿布都吾甫告诉记者:“图中白色部分代表着盐碱,该区域属于重盐渍地,最高全盐含量达到178g/L,是当地农民自古以来的土盐坑”。而另一幅2022年的卫星影像图中,原本白色区域已被成片的绿色和大片的水域所覆盖,生机盎然
2017年,为治理阿克喀什乡重盐渍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喀什市正式启动中水利用生态造林工程。这项工程将城市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通过长达31公里的管道输送至位于阿克喀什乡的中水库。2018年秋季,喀什地区各族干部群众近10万人次开进了千年盐滩,当年完成义务植树造林8000亩,同时利用原有地形筑坝建设了600亩湿地,探索了重盐渍地生态自然恢复的创新之路。经过数年的持续治理与不懈努力,地市两级各族干部群众80余万人次在这里植树1400万株。
生态环境的改善让这里成为鸟类栖息的乐园,继续深入湿地内部,首先传入耳边的是密集的鸟鸣,野鸭发出的“嘎嘎”声清脆短促,还有不知名水鸟的“咕咕”声穿插其间共同交织成一曲层次分明的自然乐章。这些声音从芦苇荡深处、水面上空等各个方向传来,清晰可辨却并不喧嚣,彰显出这片水域生态系统的蓬勃活力。
循着鸟鸣前行,浅滩处聚集着数十只水鸟,令人倍感惊喜。黑翅长脚鹬静静地伫立在水边,脖颈微微收缩,专注地观察着水下的动静;一群黑鹳低着头在泥滩上啄食,不时扬起翅膀调整着位置;几只野鸭悠闲地漂浮在水面,轻轻划水,偶尔将头扎入水中觅食。它们各自占据着一定的活动空间,互不干扰,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生态图景。
忽然,数十只鸟组成的群体在湿地上空盘旋起来,部分鸟群掠过芦苇顶端,惊起了更多藏于其中的小鸟加入队列,场面颇为壮观。“你们现在看到的鸟还不算多,从2021年开始,每年冬天这里的鸟是最多的,会有许多候鸟来此越冬。”艾山江说。
“我们现在除了2名国家级公益林管护人员,还有80名生态护林员一同守护这片湿地。”艾山江介绍道,“大家的主要工作是每天在湿地内巡查,观测鸟类情况,防止非法打猎,另外还要做好防火工作,确保湿地的安全。”
阿克喀什乡库木买里斯村村民夏依达・吾守尔欣喜地表示,这些年除了能经常看见黑鹳、野鸭等鸟类,村里的风沙天气也明显减少了,空气质量也变得越来越好,生活在这里越来越舒适。
本文来自【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