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鸣第38期|全民智驾元年,智驾事故谁负责,智驾险真有必要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8 20:02 1

摘要:今年开年,比亚迪就提出了“全民智驾”的概念,以前二、三十万的车才有的高阶智驾功能,现在可能已下沉到了十万元级。此外,两会期间,小米汽车雷军、小鹏汽车何小鹏、长安汽车的朱华荣等都提到智驾立法及智驾保险等议题。本期同济大学朱西产教授、知名媒体人宫涛及专业律师陈柏安

本期《轰鸣》聚焦智能驾驶,涉及智驾保险、智驾安全等议题。

今年开年,比亚迪就提出了“全民智驾”的概念,以前二、三十万的车才有的高阶智驾功能,现在可能已下沉到了十万元级。此外,两会期间,小米汽车雷军、小鹏汽车何小鹏、长安汽车的朱华荣等都提到智驾立法及智驾保险等议题。本期同济大学朱西产教授、知名媒体人宫涛及专业律师陈柏安做客直播间,由搜狐汽车新闻主编马倩主持,一起聊聊智驾元年那些事儿。

|关于“高阶智驾”与自动驾驶的区别:

比亚迪刚推出全民智驾的时候,华为的余承东发了一个调侃:不是所有的智驾都能称为高阶智驾,就像不是所有的手机之前都能被称为智能手机一样。我们怎么样去定义全民智驾,有没有一个标准叫做“高阶智驾”?

A朱西产:

没有。一个词叫“自动驾驶”。今天的自动驾驶全世界就没有一个范式,大概率我觉得L3的认证车型今年会发,目前中国还没有自动驾驶车型,RoboTaxi是“无人驾驶”,车型是在示范区,我们叫它“纸牌子”,不是由公安部交管局的车管所发的“铁牌子”。

第二个词就是“智能驾驶、高阶智能驾驶”。这个范围就太宽了,其实现在真正说的高阶智驾是NOA,L2就是AEB L0级的,ACC是L1级的,LCC是L2级的,NOA达不到L3,但是比L2又高,定为L2+级。目前L2和L2+统称“组合辅助驾驶”。“辅助驾驶”大家觉得不够高端,所以企业宣传时用“智能驾驶”,再加个“高阶”,这是营销用语。到L3就用不着“智能驾驶”这么隐晦地来说,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叫“自动驾驶”了。

L2+允许脱手不许脱眼,L3允许脱手允许脱眼但是不许脱脑,L4就是无人驾驶了。

A宫涛:

在我目前个人看来,由于中国这方面的制造能力、制造成本、研发能力的增强、均摊和量产量化使得这部分的成本大幅下降,就最终会进入到惠及全民的阶段。产生的争议我觉得也都很正常,其实就是希望自己的商品在对应的高价格售卖的时候拥有一种溢价的权利。我相信这个局面只会越来越普惠,尤其是在L2级和L2+级这个层面上。

A朱西产:

L3和L2+法律责任有明显的差别,技术上一点差别都没有,适用范围要看各家声音,这一家的L3不等于那一家的L3。用户手册现在只是给律师看的,我呼吁我们的用户要去看看用户手册。

A陈柏安:

关于L1、L2、L3到L5,它本身不是一个法律标准,至少在中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下没有这个标准。说句非常简单的话,一个车本身就是你的工具,在法律的概念里面,跟一个锄头、一把剪刀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在现行的法律体系下,汽车本身不是责任主体,谁在控制工具,谁在使用工具,谁在操作工具,谁要承担责任,毫无疑问在《民法典》的体系下,都是由驾驶员来承担责任的。

但L2跟L3责任可能会有区别。可能在L3的体系下,我作为驾驶员,可以向汽车厂商提供者要求追偿。对外还是我来承担。在L2级别下,你开着辅助驾驶跑到后面睡觉,发生交通事故和汽车厂家要赔偿肯定不可能的。

|多方对智驾险的看法:

A陈柏安:

智驾险部分程度上能解决汽车用户使用智驾时,关于责任承担的顾虑。比如开着智驾把人撞了,这个在现行的第三者责任险里面就可以解决,只是说专门拎出来让保险公司多一点收益,本质上它现行的保险赔偿体系里面能解决这个问题。

我不知道所谓的智驾险有没有,把车主本身撞伤了,它会不会赔,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在智驾状态下所造成的一切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由保险公司来赔,可能在这个方面有用。

A朱西产:

我相信智驾险必将成为一个大势所趋。全球第一个推出智驾险的是特斯拉,特斯拉其实是自己做保险的,到FSD12.4版本的时候,特斯拉承诺,在使用FSD期间发生的事故由特斯拉理赔,这是第一个智驾险。国内自己不做保险的、向保险公司购买智驾险的第一个应该是华为,大家去关注一下去年广州车展,华为宣布了它为ADS3.0以上的用户购买了智驾险,也就是在使用ADS3.0的智能驾驶期间发生的事故,由华为为用户购买的保险来理赔,保险额300万。这是智驾险的国际上智能驾驶的两个头部企业。那么头部企业做了表率以后,我相信所有的企业必须得跟,你要不跟,大家就认为你对你的智驾技术没有自信心,对吧?所以必然会购买。

但理赔的时候难度在什么地方?怎么界定是智能驾驶的事故还是人的事故?在发生事故前,驾驶员一般会有介入,现在的系统,你碰一下方向盘也视同为你接管了,你碰一下自动踏板也视同你接管了,问题在这。

A宫涛:

保险非常明显它是一个市场行为,我觉得这个东西没有必要到两会上提。交强险是个强制险,剩下全部是市场的险,商业险。所有的数据理论上来讲,包括正常的运行数据和事故发生的数据,汽车公司自己都有,它是完全能判断出来的。我认为,智驾和保险相关的部分,它不值得提。责任归谁,证据其实都在,智能化的车型所有的数据都存在那里。问题在汽车公司自己能不能,方不方便,把数据拿出来做判断。

网友们普遍的心里不踏实,为啥?是因为你买了车回去没有认真看用户手册,觉得这个风险很大。用户认为智驾车有一定的破坏力是十分需要一个安全保障,那谁给他保障,其实就是他信赖的这个企业应该给他这种保障。企业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义务,给车主这种保障。

|预测久能够真正实现全民智驾的普及?:

A宫涛:

这才刚一个半月,智驾竞争就如此的激烈,而且价格已经又下探了。智驾肯定是会大量普及,毫无疑问。在大概五六年前的时候,智驾技术价格还奇高无比。这几年的技术发展很快,中国企业的拼命劲儿也很快,成本不断下降可能会影响未来,产生变数。另外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绝大多数的企业的利润是很稀薄的,也可能会有影响。

而且,当我们聊L2+和聊L3的时候,我们理都没有理过L1,它已经毫不犹豫地被替代掉了。这就是明确的趋势。

A陈柏安:

两到三年吧。永远要相信中国人的创造力,永远要相信中国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新能源渗透率已经在几年内超过了51%,对吧?所以智驾只要10万块钱的车都搞起来,我觉得不会超过三年,肯定会占有50%的。

来源:搜狐汽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