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长评 | 九三阅兵中的抗战老兵:今天,我替你们看看祖国的强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6 13:57 1

摘要:九三阅兵的余温尚未散去,全球目光仍聚焦于那些彰显国威的尖端武器装备。如果正义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那么毫无疑问的是,今天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于正义与真理之巅。

九三阅兵的余温尚未散去,全球目光仍聚焦于那些彰显国威的尖端武器装备。如果正义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那么毫无疑问的是,今天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于正义与真理之巅。

我们仍然记得几个月前,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外交场合的发言:“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战场的局势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现在回头再看,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往上涨。

然而,当我们为大国重器而深感自豪时,镜头中那些身影更是让人动容。他们满头白发、满身勋章,虽步履蹒跚却精神矍铄。他们是抗战老兵,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人。在那一刻,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他们,而他们的眼睛,却似乎穿透时空,看见了那些再也无法归来的战友。

102岁的傅英是这些老兵中的杰出代表,他曾参加百团大战、反“扫荡”等战役。1938年6月参加革命,1942年在冀中“五一大扫荡”中带领战友与敌人殊死搏斗,身负重伤被百姓救下。老英雄后背上至今仍可见一处枪伤,“鬼子的子弹从胸口打入,离我心脏只有几厘米,咱这是捡了条命。”傅英获得过多枚勋章和功绩,但他总是说:“战斗中,倒在我身边,那数以万计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这平淡之言,道出的却是一代人的集体信仰——荣光永远归于集体,牺牲永远为了家国。

99岁的翟维俊,身上有40多处枪伤,体内还留着4块弹片。十年前,他曾作为老兵方队的一员接受检阅,如今再次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受阅的队伍,翟维俊缓缓开口:“今天,我替你们去看看祖国的强大。”

“你们”是谁?是倒在硝烟中的无名战士,是尸骨无存的同袍,是用生命换取这个时代的人。

那些曾经的星星之火,在这一天,以最隆重的方式,再次燎原。

在贵州龙里,100岁的时念英老人用另一种方式完成了这种承诺。她将已故丈夫解保田的各类奖章和遗像摆在桌上,一起观看阅兵仪式。今年5月,同为抗战老兵的解保田去世,没能等到这个特殊的日子。阅兵开始,时念英一家人紧盯屏幕,当先进武器亮相,老人连连感慨:“现在武器先进多了。先进,先进,什么都先进。”这句话简单却有力,道出了从“小米加步枪”到大国重器的沧桑巨变。

在湖南,102岁的抗战老兵彭长竹,在ICU里看完了阅兵仪式,当晚安详离世。据孙女讲述,爷爷1939年参加第一次常德会战,在肉搏战时被刺瞎右眼。家人用手机在ICU病房里让老人观看了九三阅兵直播,当晚九点半爷爷就安详离世了。老人家不是简单地“离世”,而是“归队”——去告诉战友们,现在的中国是何等盛世。他的一生,是对“一生报国,终得圆满”最好的诠释。这一刻,生命的终结与精神的永恒交织在一起,成就了最动人的告别。

当天,还有很多老兵身穿军装,眼含热泪,在观看阅兵式直播时感叹:国家强大了,不被人家欺负了!

在四川内江,96岁的张树梓穿上军装、佩戴勋章,从早晨五点就等待阅兵。他原是部队里的摄影员,用镜头留下战士们最后的身影。如今看着新时代战士迈着铿锵步伐,他忍不住在客厅里走了几步正步,最后挺直腰板,敬了一个军礼。他笑着说:“我也想去走上几步。”那是一个老兵的心愿。哪怕年迈,也要与祖国的队伍齐步。即使路远,也要与年轻的战士并肩。

新中国的老兵渐渐老去,精神却不会消失。看到他们行军礼,总让人热泪盈眶。因为那不仅仅是一个动作,而是一种交接。九三阅兵,不只是展示军威,更是一次庄严的叩问,我们如何接续他们的未竟之志?

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但他们的眼神依旧炽热。那一声“我替你们看看”,那一个颤抖的军礼,像是跨越时空的接力,把未竟的心愿交到我们手中。

胜利不是终点,盛世当然也不是。真正的纪念,是在他们曾经浴血的土地上,让新的梦想继续生长。

八十载光阴流转,不变的是精神的传承;千万里山河依旧,永恒的是家国的情怀。这些从战火中走来的老人,如今可以欣慰地看着这片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的土地——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而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纪念,就是让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在我们手中延续、生长、绽放。

继续爱你所爱的人间,继续愿你所愿的笑颜。

来源:零度时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