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减法,亦是民生加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6 12:16 1

摘要:这并非突如其来。四年前的全国两会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声音:“减负”。四年来,覆盖各行各业各群体的“减负”持续深入推进。而近来,这股减负的春风强劲地吹向千家万户,堪称一份“专属”于家长们的开学礼。

金秋九月,神兽归笼啦!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许多家庭的教育账本上,多了一笔实实在在的“退费”——幼儿园大班儿童的保教费,免了!

这并非突如其来。四年前的全国两会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声音:“减负”。四年来,覆盖各行各业各群体的“减负”持续深入推进。而近来,这股减负的春风强劲地吹向千家万户,堪称一份“专属”于家长们的开学礼。

AI配图

政策落地不含糊、不折腾

一段时间以来,一套旨在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的“组合拳”密集落地。

2024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正式通过,以法条形式固化了“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目标,并提出“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行实施免费学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

从今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最多可领补贴10800元。这可谓是真金白银直补家庭。

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

8月7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举行,会议明确了免费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直接覆盖每个大班儿童,明确具体金额,减免标准和如何实施等等。今年秋季开始,所有幼儿园大班免保教费,惠及约1200万人,有望减少家庭支出约200亿元。

政策清晰明了,免费学前教育分节奏、一步步落地,而且无模糊空间,垂直惠及每个符合条件的家庭,彰显了国家教育惠民的决心和效率。政策“一竿子插到底”,真正为许多家庭增添了生育养育教育友好的信心。

福利背后,是“民心”这笔大账

这一政策,也引起了热议,几家欢喜几家“酸”。有的家长庆幸“赶上了好时候”,也有家长调侃“完美错过”,还有的网友觉得“每月300元不解渴”。

然而,算账,不能只盯着计算器。对于发达地区家庭,300元/月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于许多中西部、农村家庭、经济紧张家庭而言,每年3600元无异于雪中送炭的“第13薪”,是孩子多买几本书、多添几件衣的实在保障。

国家层面,这更是一笔沉重的“民心账”。要普惠到家家户户,财政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就单单免除学前一年的保教费,金额就达到了约200亿元。200亿元的财政付出,换来的不仅是家庭经济的减负,更是生育信心的提振、民生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教育公平的彰显以及社会活力的激发。这笔账,我们不能单从惠及单个家庭的具体金额来判定。这是一笔着眼长远、作用于根本的战略投资。

“免费”是好开端,“上好学”才是真考验

教育减负,绝非“一免了之”。家长们的焦虑,从来不只是学费,更在于让孩子可以上好学。当前我国人口负增长,生育率面临着持续走低的严峻趋势,幼儿园连续多年迎来“关停潮”。唯有高质量的教育,才能真正破解“生不起、养不起”的难题。

因此,学前教育免费只是起点。国家政策设计蕴藏深意:此次学前教育的免费不仅涉及到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一样可以享受减免政策。减免的钱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按照比例分担。政府做“加法”,换家庭做“减法”。

下一步,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健康、多元、公平的教育生态。比如继续为教师剔除非教学负担,让他们安心育人;为家长摒弃“鸡娃”焦虑,回归教育规律;为学生减轻无效作业,守护成长快乐……只有让免费的阳光与优质的雨露共同滋养幼苗,减负的初心才能真正实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从来是慢工出细活,最忌急功近利。九月是新学年的开始,随着幼儿园大班儿童保教费减免的落地,信心的种子就已经播下了。接下来,需要我们共同守护,政府持续发力,社会理性看待,家校耐心浇灌。“走着走着,花就开了”,每一步都算数。让我们静待花开,每一个孩子都在免费的阳光下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文/山谷)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客观理性分享观点,无不良引导,请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来源:学习大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