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上巳节已逐渐被世人所淡忘,但农历三月三的风俗讲究,一定要知道,不忘来路,方知归途!
作者 :儒风君
古语云:“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
中原地区自古认为,三月初三,是轩辕黄帝的诞辰。
此外,三月三,也是中华古老且盛大的节日——上巳节。
上巳节,又被称作春浴日、女儿节和中国情人节。
这一天,男女老少都会结伴出游,水边洗浴,举行雅集宴饮。
俗话说:“三月三,需三沾。”
虽然上巳节已逐渐被世人所淡忘,但农历三月三的风俗讲究,一定要知道,不忘来路,方知归途!
01
沾水:兰汤沐浴,消灾辟邪
杜甫诗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古人认为,暮春时节,季节交替,阴阳未调,人容易患病。
因此每年上巳节,都会在水边举行祭礼祈福,并用兰汤沐浴。
使用香薰草药沐浴净身,能够洗去冬日的尘垢,消除灾祸与不祥。
而外出水边祓禊也为青年男女提供了见面的机会,可互赠花草传情定情。
不止如此,春日是孕育的时节,水是神秘的感生物质。
所以,妇女临河沾水,既是为了祈求身体安康,也是盼着早生贵子。
同时,三月三又叫女儿节,是古代汉族少女的成人及笄礼。
女孩们会穿上漂亮衣裳,临水而行,游玩采兰,踏歌起舞,以祛除邪气。
白居易说:“何处春深好,春深上巳家。”
今日上巳佳节,山青草漫漫,桃瓣轻如翦。
何不效仿古人,采摘些佩兰、藿香、艾叶等香草沐浴。
不仅能化湿气、防病毒,其芳香物质还能放松身心,消除不良情绪。
若有闲暇,亦可出门前往水边游玩,祈福消灾,趁兴而行,尽兴而归。
还能在这从山水墨画流淌出来的自由恋爱之日,携有情人赴一场浪漫的约。
02
沾酒:曲水流觞,取乐养身
《荆楚岁时记》有载:“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
到了魏晋朝,上巳节已不限于祭祀求福,而是慢慢变成娱乐性的习俗活动。
一群人在举行祓禊仪式后,会列坐在蜿蜒的河流两旁。
在上流放置酒杯顺流而下,杯盏停在谁的面前,谁就饮酒作诗。
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上巳节。
王羲之邀约了数十位文人士大夫,相聚于绍兴会稽山兰亭。
他们一觞一咏,吟诗作乐,为宗教色彩浓厚的上巳添了无数风雅情趣。
当时,喝得微醺的王羲之乘着酒兴,挥笔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从此之后,无数文人雅士前赴后继,在三月三这日举办雅集,以文会友,以酒助兴。
上古时,酒被视为“百药之长”,有驱秽消毒的效用。
因而在水边沐浴时,人们会将酒洒入流水中或饮用椒花酒,祓除不祥,祈求福佑。
女子则是共饮百花酒,与花草繁盛的春景相合,是对生命力的礼赞。
《本草纲目》中说三月饮酒可“通血脉,厚肠胃。”
上巳节,适量喝些低度的发酵酒,如松花酒、桃花酒、枸杞酒等。
既迎合春日的诗意风雅,亦能祛风活血,预防风寒,养颜美容,延年益寿。
03
沾柳:插柳戴柳,平安健康
《岁时杂记》有云:“三月三日,民间皆插柳。”
先秦时,巫者会用柳枝蘸水挥洒驱疫,防春瘟于无形。
道家中也将柳枝视作“鬼怖木”,插于门户上可阻恶气侵入。
因柳树最先感知到春回大地,人们插柳戴柳亦象征着迎接新生。
柳与“留”谐音,人们将柳枝插在粮囤上,寓意着五谷丰登,年年有余。
况且柳树扦插即可成活,枝条又柔韧如丝,生命力极其旺盛顽强。
家中长辈还会将柳条编成柳冠或柳圈,给孩童戴上,祝福他们平安健康。
不止如此,春暖花开之时,细菌病毒开始迅速繁殖传播。
从科学角度出发,柳树中含有丰富的水杨苷,插在门口可消毒杀菌。
鼻端闻到柳叶的缕缕幽香,也有助于提神醒脑,消解疲乏,远离春困。
只不过,随着春秋晋国大臣介子推抱柳而死的故事流传开来,人们大多在寒食节和清明节时折柳插柳,以作追思缅怀。
大诗人贺知章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杨柳轻垂,春风摇曳,生机无限,这是独属于阳春三月的风情。
恰逢阳光正好,新柳如烟,不如抬脚出门去,折下一枝柳,留春在家住。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