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这门中医百年未断传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1 06:34 1

摘要:怀着对中医的憧憬与家族传承的使命感,1923年,吴少春将22岁的儿子吴啸江送往嘉兴,师从中医名家朱斐君。嘉兴中医底蕴深厚,朱斐君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的吴啸江白天随师出诊,仔细观察诊疗细节,夜晚潜心研读中医经典,三年便尽得真传,回到天凝老家开设

文 | 汪纯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中医,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华夏大地绵延数千年,凝聚着无数医者的仁心与智慧,历经岁月洗礼,愈发熠熠生辉。

“吴氏中医内科”恰似其中一颗耀眼星辰,百年来以精湛医术和传承精神,谱写着独特的传奇。

图为吴氏中医内科创始人吴啸江(前排左一怀抱幼子者)及其家人。

吴氏中医内科的渊源,要从吴静芝先生的祖父吴少春说起。彼时村东的前清老中医凭借妙手仁心备受敬重,其济世救人的身影深深烙印在吴少春心中,播下了中医的种子。

怀着对中医的憧憬与家族传承的使命感,1923年,吴少春将22岁的儿子吴啸江送往嘉兴,师从中医名家朱斐君。嘉兴中医底蕴深厚,朱斐君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的吴啸江白天随师出诊,仔细观察诊疗细节,夜晚潜心研读中医经典,三年便尽得真传,回到天凝老家开设诊所,就此拉开吴氏中医内科传承的序幕。

回乡后的吴啸江凭借扎实医术,在当地迅速崭露头角,尤其在内科辨证论治上造诣非凡。他深知准确诊断是治愈疾病的关键,因此在诊疗中格外注重细节。

舌诊是他的拿手绝技,在他眼中小小的舌头犹如人体健康的晴雨表,通过观察舌尖、舌中、舌根等部位,便能洞悉心、肝、脾、肺、肾的状况。面对药物导致的舌苔假象,他总能明察秋毫,精准辨证,在望诊与切脉结果不一致时,他会依据病势缓急灵活抉择治疗方案。

曾有一位长期胃脘疼痛的患者,四处求医无果,找到吴啸江时已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吴啸江通过仔细问诊、切脉和舌诊,判断其为脾胃虚寒、湿邪内阻,遂开出温中散寒、健脾祛湿的药方。

患者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经后续调理得以康复。凭借这样的高超医术,吴啸江声名远扬,吸引十里八乡的患者慕名而来,成为当地百姓的健康守护者,也为吴氏中医内科筑牢根基。

图为吴氏中医内科传承人吴静芝在为病患看诊。

在父亲的熏陶下,吴静芝自幼便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常常跟在父亲身边,看着父亲为患者诊治疾病,心中充满了对中医的向往。17岁时他前往邻镇油车港范应先老师处学习古文、英语、数学。

在那个时代,学习这些知识并非易事,但吴静芝深知,这些知识对于深入钻研中医典籍、汲取古今中外医学智慧至关重要。良好的古文功底是打开中医经典著作的钥匙,只有具备较好的古文阅读能力,才能读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英语则为他打开了了解现代医学知识的窗口,使他能够接触到国际前沿的医学研究成果,数学的学习,培养了他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中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问题。

1947年,吴静芝22岁,参加全国高等考试(中医师考试),全国参考人数多达4万余人,而录取人数却仅有300人,录取率不到1%。在如此激烈竞争中,吴静芝凭借扎实的学识,成功考取执业证,继续在中医道路上笃定前行。

图为吴氏中医内科传承人吴静芝和学生一起为病患看诊。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国家对中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956年,31岁的吴静芝和年近花甲的父亲一起投身到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中。血吸虫病,虽为现代病名,但中医古籍中却早有类似记载。父子俩深入研究腹水型、肝脾肿型等6种常见的晚期血吸虫病症状,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他们收治了150名病患,对每一位患者的体征数据都进行了仔细记录。

在治疗过程中,他们发现,单纯依靠中医或西医的方法,都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于是,他们大胆尝试将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西医的药物治疗相结合。

对于腹水型患者,他们采用中医的利水消肿之法,同时配合西医的利尿剂,以减轻患者的腹水症状,对于肝脾肿型患者,他们运用中医的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法,结合西医的抗血吸虫药物,以缩小患者的肝脾。他们还尝试使用绿豆大蒜这一民间单方,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他们的努力下,众多血吸虫病患者重获新生。

1970年夏,一位曾被救治的病患痊愈并喜得贵子。这位患者在患病期间身体极度虚弱,多年未育。经过吴氏父子的精心治疗,他不仅恢复了健康,还迎来了自己的孩子。

这一案例成为中医在嘉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有力佐证。中医不仅为患者解除病痛,更在这片土地上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彰显了其在公共卫生领域不可忽视的价值。

图为吴氏中医内科传承人吴静芝向外孙女吴新颜传授医理。

1986年,吴啸江先生离世,而吴静芝也已年过6旬。改革开放的浪潮带来社会巨变,中医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吴静芝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融合现代医学技术。他认识到中医与现代医学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借鉴。

利用先进仪器和化验方法辅助诊断,他将脂肪肝患者分为肝郁气滞型、痰湿内阻型等,精准用药。对于症状不明显的患者,采取保肝、降脂、对症治疗措施,借鉴西医思路,取得良好疗效。

有位脂肪肝患者体检发现肝脏问题却无明显症状,吴静芝通过化验判断其为肝郁气滞型,开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药方,叮嘱患者注意饮食和休息,最终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症状改善。吴静芝的探索为中医治疗现代疾病开辟新路径,使其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吴静芝深知传承的重要性,出诊之余致力于培养下一代中医人才。1997年,外孙女吴新颜从中医学院毕业后到他身边实习。吴静芝让吴新颜抄了七年方子,在抄方过程中,吴新颜深入学习外公的辨证思路和用药习惯,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后才独立坐堂。后来,吴新颜在医学刊物发表多篇文章,展现出出色的学术能力和临床思维,预示着吴氏中医内科传承后继有人。

2016年,“吴氏中医内科”入选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吴啸江先生被追授为创始人。这一荣誉是对吴氏家族百年传承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中医文化传承发展的有力推动。

吴氏中医内科的百年历程,是家族坚守中医理想、不懈奋斗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医文化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发展创新的生动缩影。我们坚信,只要有像吴氏家族这样的传承者,中医这颗璀璨明珠必将在未来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为人类健康事业持续贡献力量。未来,吴氏中医内科将继续秉承先辈遗志,不断探索创新,把中医文化传承下去,造福更多人 。

顾 问 | 陆勤方

编 辑 | 汪纯

责 审 | 丁珩、顾燕

终 审 | 计剑平、金治平、王培澄

来 源 | 文/汪纯 照片由嘉善县卫生健康局提供

来源:嘉兴正春和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