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朱时茂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那句经典台词"你要老婆不要",这个71岁的老爷子,不在家带孙养老,反而满中国跑,路边啃猪蹄、拍竖屏剧、直播带货,样样都是。
说起朱时茂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那句经典台词"你要老婆不要",这个71岁的老爷子,不在家带孙养老,反而满中国跑,路边啃猪蹄、拍竖屏剧、直播带货,样样都是。
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禁想问:一个年过60岁的知名艺术家,为何不在家享清福,反而过得如此“折腾”?
他似乎决心要用脚步丈量祖国的美食地图,身影频繁地出现在全国各地,不是为了工作,更多是为了与老友相聚,为了那一口地道的风味。
在西南的一座城市,他和一位姓王的老友钻进一家热锅店,对当地菜肴的独特滋味赞不绝口,转头又在街边摊位,对着一份猪蹄大快朵颐,甚至发出了“生平从未尝过”的极高赞叹。
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感,是任何聚光灯都无法给予的,从江西的特色菜到北部草原的烤肉,他用味蕾感受着生活的鲜活,也用行动证明,对世界的好奇心,从未因年龄而衰减。
在北京,他也会和老搭档陈姓演员,以及另一位姜姓艺术家小聚,没有排场,就是简单的家常便饭,气氛轻松得像邻家大叔,在华南,他与一位姓张的资深演员对酌,一杯酒,感慨的是四十余载未曾褪色的友谊。
对他而言,和孙辈们一起观看重要的直播活动,享受天伦之乐,与穿梭于城市之间,品味人间烟火,似乎并无不同,它们共同构成了他当下的生活拼图——一种被普遍认为是“贴近民众”的真实状态。
但别以为他只满足于做个“美食博主”,这位老艺术家对新事物的触角,伸得比许多年轻人还远,他一头扎进了竖屏短剧的拍摄工作,这是他从未涉足过的全新领域。
在他参演的一部名为《黑色焰火》的动作短剧中,剧照流出,他手持武器,眼神锐利,整个人的状态完全不像一位七旬老人,充满了力量感,这种不服老的精神,让人惊叹。
回望他的职业生涯,并非一路坦途,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部《牧马人》让他红遍大江南北,那真挚的表演和清澈的眼神,至今仍是一代人的银幕记忆,电影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流传至今,成为网络时代的热梗,那时的他,是毋庸置疑的顶流。
紧接着,他与陈姓搭档的合作,更是开创了一个喜剧时代,他们在国家级电视晚会上的第一个小品《吃面条》,以其前所未见的表演风格,让全国观众眼前一亮,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此后,两人成了那个舞台的常客,贡献了无数经典作品,成为除夕夜最令人期待的笑声来源。
然而,辉煌之下,暗流涌动,上世纪末,他与搭档为了作品版权,将一家强大的电视机构告上法庭,尽管最终胜诉,但代价也是巨大的——他们从此告别了那个曾经给予他们无限荣耀的舞台。
风波不止于此,一桩个人事件也曾让他卷入舆论的漩涡,尽管他本人出面解释,但公众形象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面对事业的波折和外界的议论,他没有消沉,而是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与适应力,他开始主动转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逐渐减少了台前的工作。
他悄然将重心转向了商业领域,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做起了影视投资,他的儿子也深度参与到家族的商业运营中,逐步接班。
如今,他除了享受生活,也时常以商界人士的身份出席各类活动,比如为品牌站台,或是为商业地产剪彩,他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演员,而是一个活跃的、成功的商人。
娱乐圈的竞争何其残酷,明星早年的光环总会随着时间褪色,对于老一辈艺人而言,如何适应市场,如何跨界求变,是一道必答题,朱时茂用自己的经历,给出了一个颇具普遍性的答案。
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有趣的是,他那位合作多年的老搭档,陈姓演员,却在人生的下半场,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如果说朱时茂是拥抱人间烟火,追求生活的广度,那么陈佩斯则是深耕艺术殿堂,追求作品的深度。
陈佩斯将全部心血倾注于舞台艺术和电影创作,对艺术品质有着近乎执拗的追求,为了筹集电影资金,他甚至不惜抵押自己的个人财产,赌上全部身家。
他的电影项目《戏台》,历经多年打磨,期间遭遇的困难与波折,外人难以想象,就在这个项目最举步维艰的时刻,朱时茂出现了,他没有太多犹豫,就给老友提供了一笔相当可观的资金支持。
这笔钱,早已超越了普通投资的意义,它更像是一种无言的托付,是基于数十年深厚情谊的绝对信任,也是一位老友对另一位老友艺术梦想的最高肯定。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那部电影在上映初期排片不利的情况下,凭借炸裂的口碑实现了逆袭,最终票房与艺术价值双丰收。
朱时茂的投资不仅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更重要的是,它印证了他对朋友的判断,也共同成就了一段影坛佳话,他们的人生道路虽大相径庭,但这份情谊,在各自的轨道上依旧闪闪发光。
外界曾对他持续活跃的动机有过猜测,是不是面临什么经济压力?毕竟,他近年来的影视作品,并未在市场上激起太多水花。
为了打破这种揣测,或者说,纯粹是出于好奇和好玩,他亲自下场,搞了一次直播带货,团队为此进行了长时间的精心筹备和宣传。
直播当晚,吸引了海量观众在线围观,他没有生硬地叫卖,而是巧妙地融入了表演艺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为消费者争取优惠的“砍价官”,用独特的喜剧节奏掌控全场。
从酒类、传统糕点到进口海鲜,商品种类繁多,部分货品上架即被秒空,最终,那场直播取得了极为显著的销售业绩。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会把直播带货当成事业第二春时,他却浅尝辄止,再未深入,这次跨界,对他而言更像一次有趣的尝试,一次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体验,之后,他依旧回归到自己的生活节奏里——演戏、社交、品尝美食。
他用行动告诉所有人,钱很重要,但怎么花钱,远比拥有多少钱更重要,他曾说,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保持活力,对美食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这些精神层面的富足,在他看来,远比银行存款更有价值。
他的人生哲学很简单,那就是“活得有滋味”才是真正的富有,他挑战了“老年人就该安享晚年”的传统观念,展现了一种不向年龄屈服,敢于尝试、敢于折腾的精神。
真正的明星,或许就该如此:在生活中,是那个能和你在街头偶遇的亲切邻居,在舞台上,则是那个永远不服老的热血战士,朱时茂的故事,恰恰是对这句话最生动的注解,也给每一个在为生活奔波的我们,提了个醒。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朱时茂个人资料
1986年春晚小品《羊肉串》表演:陈佩斯 朱时茂.CCTV
初代“大众情人”朱时茂:和妻子青梅竹马,儿子是他最大的骄傲.澎湃新闻
揭秘朱时茂陈佩斯的春晚趣事:“小品”首登舞台,1990年春晚经历一场意外.上观新闻.
朱时茂陈佩斯导演身份再战影视圈 观众盼二人合作.凤凰网
来源:青史难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