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盛极一时到人人喊打,机械车库仅用了四年,为何被民众所抛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20:16 2

摘要:不久前,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联同中国市政停车专业委员会等多家专业机构一起,出具了份关于中国停车行业的发展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机械停车设备的销售额与年均新增泊位数,自2020年起就持续下滑,目前已经跌至巅峰时期的一半不到。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不久前,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联同中国市政停车专业委员会等多家专业机构一起,出具了份关于中国停车行业的发展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机械停车设备的销售额与年均新增泊位数,自2020年起就持续下滑,目前已经跌至巅峰时期的一半不到。

简而言之,就是广发开发商们对于立体机械车位的投资兴趣正在急速下滑。这个自90年代开始兴起,在华持续发展近40年的专业设备,目前正在面临着相当堪忧的发展前景。

红极一时的机械车库究竟为何被民众所抛弃?它又该如何摆脱眼下的困境?

机械车库的天然弊端

机械车库起源于国外,至今在日本已经有长达4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中国对于机械车库的研究则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其便捷可靠、提升土地利用率、改善市容环境的特性,机械车库早年间一经投用便引起了巨大的市场反响。

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机械车库衍生出了水平循环类、简易升降类、垂直升降类等九种不同类型。可根据车位周转率、土地价格、车辆规格等不同方面的要求,按其所需的安装于住宅小区、酒店写字楼等不同场所。

但在经历了充分市场考验后,广大车主对于立体车库的实际表现却并不认可,许多区域的机械车库甚至荒废多年,沦为了积满灰尘的僵尸车位。

合肥市公园道1号小区的地下车库,在开发时安装了大量的三层立体车库。但经过实地走访后发现,这些立体车库的二三层均面临空置,仅有一层还零零散散的停着些许汽车。并且车位一侧的停车控制器如今已经布满灰尘,处于断电状态。

小区车主吐槽道:这座小区建成十多年了,机械车库从建成时就几乎没人用过,这么多年没人维护也没人检验,如今是想用也用不了。没有了立体车库,小区2000户人家需要争抢剩余的几百个车库,实在太难了。

广州蓝色海湾小区近3000个车位中,有超过2000个都是立体车库。这些车位限高限长限重,根本无法满足中大型车辆的停车需求,在小区几乎是人人喊打的存在。多位业主甚至联合反映到广东民生热线,但最终调查结果却不了了之。

再比如西安市的官方统计,全市3.48万台机械车库中,目前在用数为2.65万,停用8259台。记者经过走访调查,发现雁塔区MOMOPARK艺术购物中心的大量机械车库均已停用。莲湖区唐延中心城的机械车库也虚位以待,现场巡逻人员表示:只有车辆严重饱和时,这些车位才会启用停放。

为何机械车库市场表现如此遇冷?归根结底还是公众的实际体验过于差劲。绝大多数的机械车库限长不超5米、限重2吨以内、限宽1.85米内。其中最为致命的就是限宽1.85米,比正常划线车位的2.5米宽度足足少了65公分,这65公分的差距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停车体验。汽车必须要严格按照标准,毫无偏差的直线入库,但凡有一点失误,车辆轮毂就会被狠狠的擦上一些印痕。

外加近些年身宽体胖的新能源汽车越加畅销,这些车辆因尺寸、重量原因根本无法停入机械车库。久而久之,机械车库的风评就越来越差,最终引来民众的口诛笔伐。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机械车库如此难用,难道开发商们就不知情吗?为何还要用更多的钱去建造华而不实的机械车库呢?

对于小区开发商来说,建造机械车库完全是为了满足政策的车位配比需求。国家政策对于小区配套车位有着严格要求,但开发商们在规划环节根本没有准备充足的车位数量,为了通过部门验收,只能选择机械车库来增加车位,根本不切实考虑民众实际体验。

后来政府也意识到了开发商们的钻漏洞行为,于是纷纷制定新规,要求新设车位不得采用机械车库形势。《广州市建设项目停车泊位配建指标规定》以及杭州新增细则都详细说明了这些规定。但对于一些老小区而言,他们的立体车库是在新规实施前建成的,如今拆除后又达不到车位配比标准,于是就这样进退两难,既拆不掉又用不了。

面对这些僵尸车位,部分省份小区通过业委会牵头,业主众筹实现了二次盘活。比如合肥现代名苑小区,2012年配备的地下机械车位由于闲置多年出现损坏,业主们决定集资100多万进行维修改造,后来成功缓解了小区停车难的问题。

但机械车库的所有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吗?当然也不是。严格意义来说,机械车库的操作是具备一定难度门槛的,一般需要配备辅助工作人员,否则就容易突发意外。

2023年就出现过这样一个案例,李某与北京物业公司签署租用协议,承租了一个立体升降车位。后来李某儿子取车时,打开右侧后车门拿放物品,结果一旁的车主王某没有发现处于停车区的李某儿子,随即启动了取车程序。结果导致李某车辆严重受损,整体撕裂。

事后,李某以未尽维护保护义务和未及时观察停车环境为由,一纸诉状将北京物业公司、王某都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车辆维修费5万余元。

丰台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某在操作时未能及时观察周围情况,承担60%责任。北京物业公司作为车库管理者,也无法免除管理责任,因承担20%责任。而李某儿子作为成年人,事发前未采取任何提醒措施,也因该承担20%责任,最终裁决由王某赔偿李某1.7万元

这件事之所以具有传播意义,是因为如今绝大多数商场小区的机械车位都没有配备对应工作人员。这代表着看似安全的机械车位实则具有重大安全隐患,部分车位甚至因为年久失修,存在隐形硬件失效尚未被发现。

机械车库的前景

当机械车位陷入窘境时,运营方和销售公司的现状也并不好过。去年西安市降低了各类场所的机械车位比例,造成行业市场的销量进一步缩水。目前西安常规机械车位单价为1.1万左右,大尺寸标价则在1.2万以上。

此类车位通常单月保养两次,一次价格20元左右,涉及具体配件价格另算。如果加上维修与人工费用,一个机械车位每年的维护成本大约为2500元。从当下机械车位的市场表现来看,是难以维持收支平衡的。

那么机械车位的市场前景究竟在哪里呢?其实如今的机械车位设计标准是于2015年公布实施的,至今已经历经十年未曾更新了,这也是机械车库无法匹配车辆需求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尝试在车位上假装充电一体化设备,预留新能源充电接口。升级车位尺寸和载重能力,紧跟市场发展需求。

对于年久失修的机械车位,要做到出手果断及时淘汰。新投用的机械车库设备要大胆加入技术创新,推广机器人搬运、升降等智能技术。并采用智能感应系统和实时监控设备,进一步提升整体安全性和适应性。

在具体运营模式上,可以尝试引入第三方管理公司,探索极致运维成本方案。机械车库归根结底是个好项目,好创意,但错就错在未紧跟市场脚步,贴合民众需求。

来源:说宇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