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句话让于正又翻车,这回网友不吵架,直接甩出2018年那则旧闻:“代孕”两个字,再次戳得热搜喘不过气。
“孩子生日踩点新片上映?
”一句话让于正又翻车,这回网友不吵架,直接甩出2018年那则旧闻:“代孕”两个字,再次戳得热搜喘不过气。
先说最离谱的——时间点。
许荔莎掐着《子夜归》前一天,点明娃的生日,配图只有一个“喵喵喵”。
网友秒翻旧账:当年小号“yuzheng1978”在美国医院po产房照,配文“母子平安”,合作艺人们还挨个点了关注,一曝光秒删光。
于正出来澄清“假的”,可大家笑:这人辟谣战绩拉胯,空口没人敢信。
这回他不吭声,团队静得像剧组突然停电,留外头网友自己编剧本。
吃瓜群众最怕没细节,就有人连夜扒出疑似出生证:地点洛杉矶,时间是18年6月,正好卡在《延禧攻略》后期制作最忙阶段。
剧组工作人员匿名说:“老板那会儿一个月跑三次美国,机票一沓,说是剪片,却从不见剪辑室灯亮。
”真假没人盖章,但这句“剪片”已经成了梗,弹幕狂刷“剪辑室的夜班孩子”。
代孕在娱乐圈不是新词。
伊能静节目里一句“秦昊怕我高龄危险,干脆找个肚子”,当时被夸好男人,转头又被骂把女人当容器;她再加码“同性伴侣三方基因更完美”,网友怒评:孩子是拼乐高?
老徐更直接,2017年就聊冻卵和代孕,说身边一圈都这样,仿佛订外卖。
她们说得轻巧,背后是真实法律红线——在中国,有偿代孕就是买卖身体,谁做谁是共犯。
罗翔那句“代孕是把贫困女性的子宫租给富人”,听着像课堂案例,扔进热搜就变成了明星们的照妖镜。
有人较真:明星跑国外生,就合法?
律师泼冷水:旅行生娃绕得开中国法,绕不开伦理谴责。
重点是,舆论场里,谁赚着国内的钱,谁就得接受国内的尺子。
于正新剧砸钱宣发,豆瓣小组却在刷“拒看代孕咖出品”,投资方私下吐槽:预算的一半都拿来压词条,不如拿去请个合规顾问。
直播里,许荔莎扔出“说假话我坐牢”的狠话,网友瞬间安静:这姐敢把刑责挂嘴边,手里得有点真料?
于正依旧沉默,公关群里却炸了锅,传闻说在请最擅长“冷处理”的团队,打算等新片上了靠票房洗白。
套路熟得令人发困,但大家胃口被吊到嗓子眼,等一个硬锤。
这场闹剧最戳人的部分,其实是普通人代入感:医院排队建档的夫妻、试管三次失败的家庭、深夜送外卖的妈妈,都在热搜下留言——“我们连合法途径都挤破头,明星动动嘴就把孩子‘点到账’。
”情绪一旦落地,明星人设就再也不是人设,而是一块靶子。
有人骂够了,转头问:以后剧还看不看?
一条高赞回答很现实:“看啊,只要别让孩子出来站台就行。
”一句话,把观众底线说透:作品和人品分开算账,前提是得先承认错误、尊重规则。
否则,下一次“喵喵喵”响起,没人再信那只是猫叫。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