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4日,四川、陕西等地多地连续遭遇强降雨,多条道路有不同程度被淹情况,部分乡镇一夜之间积水最深处甚至超过膝盖。相关部门加紧疏导交通和人员撤离,确保人员安全。受影响的小学、医院和社区及时收到通知,有些临时关闭或者调整开放时间,以防意外发生。气象台已经提前发布了
9月4日,四川、陕西等地多地连续遭遇强降雨,多条道路有不同程度被淹情况,部分乡镇一夜之间积水最深处甚至超过膝盖。相关部门加紧疏导交通和人员撤离,确保人员安全。受影响的小学、医院和社区及时收到通知,有些临时关闭或者调整开放时间,以防意外发生。气象台已经提前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提醒大家注意住房漏水和出行安全。
图片来源网络
这轮暴雨其实是有迹可循的。前几天天气预报里就反复提到了西南和西北的中低气压活动活跃,加上冷暖空气交汇,造成降水云团不断生成。最初雨势主要集中在川中平原、陕西关中一带,随后雨区逐步往东北推进,波及到了重庆、湖北西部等地。气象部门通过卫星云图观测,发现对流云团移动速度不算快,但水汽极其充沛,一旦落到地面就是阵阵瓢泼大雨。
从9月中旬开始,四川盆地多地的降水量就一直居高不下。随着暴雨云团不断进入,成都、绵阳这些地方首当其冲。不少市民清晨起来,发现小区路面积水,排水口被树叶堵住,物业和志愿者不得不一大早冒雨疏通。有些巷子因为地势低洼,水流不畅,积水短时间内难以消退,给居民生活带来不少不便。受此影响,部分公交线路临时改道,学校和家长们也都提高了警惕。
与此同时,陕西地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比如西安和汉中这几天普遍降雨量大,有些地段出现了城市内涝。多条主干道在下班高峰期被积水困扰,环保和排水工作人员全员上岗,街头的排水泵几乎没停过。农田受淹的情况较为普遍,村里干部和群众协力排查水渠、加固堤坝,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各类应急物资,包括沙袋、抽水机和救生衣等,也在第一时间调配到位。
图片来源网络
说到气象部门的预警,他们没有掉以轻心,几乎每隔一小时就会刷新一次雨情通报。暴雨蓝色预警的覆盖范围,除了四川、陕西,还包括了甘肃南部、重庆、湖北西部和贵州北部等地。预警里明确指出,这些地区未来24小时内,降水可能达到50毫米以上,部分地方甚至能突破100毫米,个别站点有望出现超200毫米的极端降雨。公安机关和交管部门提前制定车辆绕行路线,中心城区主要路段设置了临时交通标志,减少聚集和滞留现象。
当地气象专家分析认为,造成这一轮强降雨的主要原因,是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再加上印度洋季风的输入,为我国西部和中部带来了大量水汽。再碰上冷空气偶尔南下,两股力量夹击之下,形成了持续反复的强降雨。具体来看,四川盆地因为地势封闭,水汽容易滞留不散,暴雨持续的可能性就更大。正因如此,相关部门对防洪排涝工作高度重视,比如河道巡查、山洪易发区警报等措施一刻都没放松。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暴雨蔓延,农村和城市的情况各有不同。在城市,最棘手的还是低洼地带和地下空间容易积水,有些地下车库被泡,车辆损失不小。人员集中区域—比如学校、商场、医院等纷纷开始自查防涝设施,物业值班密度增加。农村则更多考虑河流塘坝蓄水风险。一些老旧堤坝已经安排加固,部分村组提前布置防汛物资,每个生产队都组建了抢险小分队,以备突发。
另一个特点是,这种降雨还伴随雷电、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陕西南部有观测站报告称,有地块树木被大风刮倒,电力线路短暂跳闸。四川局部地区的夜间降雨尤为猛烈,居民睡梦中被雨声惊醒。社区广播反复提醒大家不要在雨夜外出,尤其要注意远离积水和断电区域,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图片来源网络
这几天媒体不断跟进现场报道。镜头里,城里不少环卫工人身穿雨衣冒雨清理积水垃圾,农民则趁着雨减小时抓紧加固房屋和转移牲畜。气象专家也不断在新闻节目中讲解避险知识,比如暴雨期间如何选择安全场所、在洪水来之前有哪些生活细节需要注意等等。当地志愿组织参与疏导居民搬运财物,送饭到积水严重的小区里。
来源:小辉辉不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