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利与李广是什么关系?张骞出使西域,赵破奴破楼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0 19:55 1

摘要:李广和李广利,一字之差,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李广属陇西李氏(秦国),李广利属中山李氏(赵国),往前追溯一百八十年,有共同的先祖李兑(赵国相国)。

李广和李广利,一字之差,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李广属陇西李氏(秦国),李广利属中山李氏(赵国),往前追溯一百八十年,有共同的先祖李兑(赵国相国)。

当年李兑饿杀赵武灵王,杀代王赵章,他死后其子李昙逃到秦国,拜御史大夫。李昙长子李崇领陇西太守,封南郑公,他是李信、李广、李陵所在的陇西李氏始祖。李广家族中,几乎每一代都有人领太守级别的封疆大吏,入朝拜三公九卿的也不少。

李昙另一个儿子李玑,回到赵国,官拜太傅。李玑诸子中,有两位较突出,一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他是赵郡李氏的始祖;另一位李牧之弟李齐,为中山李氏的始祖。李广利属中山李氏,只因一个太监弟弟李延年能唱会跳,李广利一下子成了外戚。

表-李广与李广利的关系

李广利多次出征西域和大漠,他的主要战功,便是远征西域时建立的。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西域地方广大,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四千余里,东接河西走廊,西达波斯高原。西域南北皆有大山,中央有河。由敦煌往西域,有南北两道。南道出阳关,依昆仑山西行,经且末、精绝、扞弥、于阗、皮山、西夜至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大夏,达安息、身毒等国;北道出玉门关,由楼兰傍天山溯塔里木河西行,经山国、尉犁、渠犁、轮台、龟兹、姑墨至疏勒,西逾葱岭,则至大宛、康居等国。北道以北尚有焉耆、车师等大国。以上诸国,统称西域三十六国,或西域四十八国,均为概数。

西域除了高山,便是沙漠,其中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西域人的噩梦。塔里木盆地按逆时针方向,由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昆仑山脉、阿尔金山围成。塔里木盆地呈椭圆形,东西最长约1500千米,南北最宽约600千米,总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塔里木盆地海拔高度在800至1300米之间,地势西高东低,东部盐泽(蒲昌海、罗布泊)是盆地最低处,也是积盐中心,海拔约780米。

塔里木盆地的边缘为山麓、戈壁和绿洲(冲积平原),中部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这里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由于塔里木盆地高山环绕,海洋的湿润气流很难到达,盆地年降雨量极少,塔克拉玛干沙漠几乎终年不雨。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十大沙漠,东西最长约1000千米,南北最宽约400千米,面积约33万平方千米。

清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曾写道:“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意思是若想要保住秦陇,必稳固河西,想要稳固河西,必须开拓西域。

公元前119年,漠北大战同年,卫尉张骞筹划再次出使西域,向武帝进言:“蛮夷恋故地,又贪汉财物,此时若厚赂乌孙,招其东居故地,以公主和亲,则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则其西南大宛、大夏、康居等,必闻风归附。”

河西走廊自浑邪王率众投降以来,汉朝将匈奴降兵部族迁离,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置属国安置。河西走廊兵力空虚,人口匮乏,常被匈奴偷袭。张骞的意思是把乌孙请回河西走廊故地,帮汉朝戎守边疆,以防御匈奴。在匈奴看来,乌孙人恩将仇报,二者必有恶战,如此匈奴的威胁自然减弱了。

不久张骞卷入夺嫡之争,武帝将其谪为中郎将(军职四品),率三百精锐,战马六百匹,赍[jī]金币丝帛数千万,牛羊万头,出使乌孙,目的是结盟乌孙夹击匈奴,断匈奴之右臂。

这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仍走河西走廊,这回汉朝已经完全控制该地区,不用担心休屠和浑邪,而且沿途有亭障、关隘、烽燧进行补给。张骞一行过楼兰、焉耆、车师,绕过天山山脉北部的依连哈比尔尕山、博罗科努山、阿拉套山,来到伊犁河盆地。

乌孙和月氏原来都在河西走廊,后来月氏独占河西走廊,乌孙北上投靠匈奴。匈奴用了几十年时间,帮乌孙收复河西走廊,把月氏人赶到了西域伊犁河流域。但匈奴将河西走廊据为己有,右贤王麾下休屠部和浑邪部入主,几十万匈奴人鸠占鹊巢。乌孙迫不得已,继续西行追击月氏,占据伊犁河流域,随后大月氏南迁阿姆河盆地。

乌孙人占据伊犁河谷,牛马衔尾,群羊塞道控弦十余万,军容鼎盛,不愿再事匈奴。

图-乌孙的势力范围

乌孙国有12万户,63万人,控弦18.88万骑。乌孙的势力范围,包括伊犁河流域和天山以北部分区域,在伊犁河谷中央,有一座乌孙山,见证乌孙人的辉煌历史。

伊犁河古称伊列水、伊丽水,平均水量约480立方米/秒,是中国水量最大的内陆河,也是巴尔喀什湖最大的水源。伊犁河上游有3条源流,即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主源为特克斯河。伊犁河主源特克斯河发源于汗腾格里峰北侧,和巩乃斯河和喀什河汇合后称为伊犁河。伊犁河全长约1439千米,约1/3强在中国境内,流经哈萨克斯坦,最终注入巴尔喀什湖。

伊犁河盆地纬度约为北纬42.5度至45度,盆地东西最长约520千米,南北最宽约200千米,总面积约3.4万平方千米。

伊犁河盆地也就是伊犁河上中游,地处天山山脉北支博罗科努山与南支哈尔克山之间,穿越一系列山地和谷地。伊犁河盆地像个三角形,是个半封闭的地方,北可抵御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东可抗拒来自哈密、吐鲁番等盆地的干热,南可阻止塔里木沙漠风沙的入侵。伊犁盆地年降水量达到700毫米,春季还有高山积雪和冰川融水流入,水量丰富。

图-巴尔喀什湖1

巴尔喀什湖与天山山脉之间,是大片的沙漠,伊犁河流出河谷后,由于水量充足,在损失巨量水分后还是注入巴尔喀什湖西侧。天山上其他河流水量就没有这么充足了,巴尔喀什湖东面的河流时断时续,主要依靠伊犁河补充水源。

巴尔喀什湖,古称夷播海,东西长605千米,南北最宽74千米,最窄处10千米,面积约1.7万平方千米,比我国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相加都要大。

图-巴尔喀什湖2

伊犁河在西部入湖后,由于湖面比河面宽得多,水流减速缓慢向东流,湖口是淡水,越往东水越咸。巴尔喀什湖中间最窄处,有一个突出的萨雷耶西克半岛,像一个水阀,乌泽纳拉尔水道南北宽只有10千米,东西湖水很难融合在一起,呈现一湖两味的独特风貌。西部由于伊犁河入水量大,湖面广阔,盐度约1.48‰,接近淡水湖,或者说是微咸水湖。湖东部入水量小,矿物质沉淀下去成了咸水湖,盐度约10.4‰。

乌孙原本依附匈奴,但匈奴独占河西走廊,令曾经唇齿相依的盟友关系破裂。乌孙占据伊犁河流域后,便不再向匈奴岁贡牛羊,右贤王曾多次对乌孙用兵。汉朝也是利用右贤王兵力空虚,逐渐收复河套地区与河西走廊的。

乌孙的王称为昆莫或昆弥,与汉朝皇帝、匈奴单于是一个意思。乌孙昆莫名叫猎骄靡,他的父亲难兜靡是被月氏人杀的。猎骄靡一生颇为传奇,婴儿期随部众寄居匈奴,少年青年期率乌孙军多次与月氏、秦汉军队交锋,中年时期收复河西走廊却被匈奴占据,老年时期率部众赶走月氏人占据伊犁河流域。

图-博斯坦古城

猎骄靡的王城莫昆城在特克斯河盆地中,称为赤谷城(可能是今新疆伊犁特克斯县博斯坦古城)。

博斯坦古城位于特克斯县城西南约两千米,地处特克斯河北岸阶地上,南距特克斯河约200米。博斯坦古城呈长方形,东西长206米,南北宽162米,城墙高5到7米。

猎骄靡又在西南侧的天山上筑赤谷城,每到夏季,猎骄靡就率子孙到赤谷城,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祭天、祭祖,那里是乌孙人的故乡河西走廊。因此乌孙有两座赤谷城,一座是都城,一座是祭天城。

猎骄靡的寿命很长,此时已经到了九十岁鲐[tái]背之年。张骞传达武帝之命,赐予金币丝帛。猎骄靡自称年老体衰,坐受不拜,礼如单于见敌国使臣。

张骞见猎骄靡身材肥大,像座肉山般横卧羊毛毡上,闭目养神,身旁四五个侍女给他捶打身体,一副没把汉使放在眼中的模样。

张骞愤然道:“我大汉天子远遣使者赐乌孙,大王若不肯拜受,则请将金币丝帛退还。”

猎骄靡闻言坐了起来,只见他的貂皮帽上嵌着大小不一的各色宝玉,细长的眼射出两道凌厉的目光,冷哼道:“听说张大人曾去大月氏,要夹击我们乌孙和匈奴,怎么今日又来挑拨乌孙与匈奴,是何居心?”

张骞不亢不卑道:“匈奴是我大汉心腹大患,匈奴的敌人就是大汉的朋友。“

简单的两句话,说到猎骄靡心里去了,现在乌孙与匈奴在天山山脉东北部争夺激烈,若非卫青霍去病屡败右贤王,乌孙与匈奴右部的交战规模只怕会越来越大。

猎骄靡一生大场面见多了,也就起身装模作样起身离座,拜了两拜,但其他礼节仍同单于和敌国使臣。

张骞赠完礼物,便进言道:“乌孙若能东归故地,为大汉戎守边疆,大汉当以公主嫁为夫人,结兄弟之好,同拒匈奴,破之甚易。”

猎骄靡听了沉吟不答,左支右绌,他只想要汉朝的金币丝帛而已。

十几年前,张骞经大宛去大月氏,是约大月氏共击乌孙和匈奴,这笔账猎骄靡没给张骞算,就已经是看在金币丝帛的份上宽仁大度了。乌孙人已经在伊犁河谷安家多年,近两代人都对河西走廊知之甚少,当然不想回去与匈奴开战。

猎骄靡还有自己的难处,他有十几个儿子,太子早逝,太孙军须靡(官号岑陬)不能服众。另有一子大禄,此人能征善战,公开表示应该自己继承昆莫之位。

如今乌孙四分五裂,太孙军须靡领兵万余骑,大禄领兵万余骑,昆莫其他儿孙各有兵力数千或数百。各大势力虽表面上统属于昆莫猎骄靡,但都各有封地,对老昆莫表里不一。

就算乌孙上下铁板一块,他们也未必愿意为汉朝守土,何况伊犁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并不亚于河西走廊。

为了拉拢乌孙共击匈奴,张骞许诺嫁汉朝公主给猎骄靡。但匈奴在大漠以北仍强势存在,只要匈奴不主动攻击乌孙,猎骄靡不敢随便得罪匈奴而娶汉朝公主。

张骞坐镇乌孙,命副使分往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今伊朗)、身毒(天竺,今巴基斯坦和印度)等西域大国。汉使最远西至安息,南至身毒。

安息国,定都番兜城(今伊朗北部的达姆甘),地方数千里,有大小数百城。安息王令二万骑,东行数千里,迎汉使于东界。汉使回去时,安息王回赠大鸟卵(鸵鸟蛋)及犁靬(今埃及亚历山大港)眩人(西方幻术师或魔法师)给武帝。

身毒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大致范围是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广大平原,有数十国,数百城,各有国王和城主,都称身毒(天竺)。从大月氏往东南方向可至身毒,从汉朝蜀郡西南方向也可达身毒,身毒气候卑湿暑热,身毒人乘象而战,但战斗力不如大月氏。

公元前115年,张骞从乌孙归国,昆莫猎骄靡遣使护送张骞,赠战马数十匹回礼。

武帝见了乌孙所献之马,甚是雄壮,喜形于色,授张骞为大行令(九卿之一,官职二品),这是张骞第二次授九卿,但和亲未成,张骞没有再次封侯。

过了一年,张骞去世,此前去往大夏等国的副使,皆陆续带着他国使臣归来。于是西域诸国,始知汉朝之广大富庶,都想与之通商。张骞曾封博望侯,后来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臣,都尊称为博望侯。

乌孙昆莫猎骄靡的使者,从长安回去后,将汉朝之地大人众,物产富厚,绘声绘色报于昆莫。猎骄靡虽仍不愿与汉朝和亲共击匈奴,但态度好转了不少,双方建立了互访机制。

西域与汉朝往来频繁起来,各国只知博望侯张骞,不知汉朝皇帝姓名。张骞死后,汉使亦讳言张骞已死,只说是由博望侯所遣。

【赵破奴破楼兰、李广利监军】

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元鼎六年),汉军在东南方向出征闽越,在西北方向则兵分三路,出击河湟地区。

第一路,郎中令徐自为、大行令李息,领步骑十万,是汉军主力。

第二路,拜前从骠侯赵破奴为匈河将军,率两万骑出令居数千里至匈河水(今蒙古拜达里格河),主防匈奴右部南下。

第三路,拜前南窌侯太仆公孙贺为浮沮将军,率一万五千骑出九原两千里至浮沮井(匈奴境中井名),主防匈奴单于南下。

第二路的赵破奴,一年前在酎金案中削从骠侯爵位,他是在匈奴长大的汉人,没有根基也没有家底,削爵后就是个穷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赵破奴做了十年千户侯,花天酒地、挥金如土的日子过惯了,哪受得住一个苦字。赵破奴是毛遂自荐,希望再建战功,再度封列侯,但这次无功而返。

赵破奴军中,有一位特殊的羽林郎李广利。李广利、李延年、李季三兄弟是中山人,李延年本来是宫中宦官(太监),负责饲养宫中的狗,但他精通音律,喜欢唱戏。

一次平阳公主(汉武帝姐)入宫探望武帝,李延年献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问道:“果真有如此绝代佳人?”

平阳公主一生最爱给武帝介绍嫔妃,当即回应道:“此倡优之妹便是绝代佳人。”

于是李氏从平阳公主府上入宫,她生得姿容秀媚,体态轻盈,而且能歌善舞,颇得武帝欢心,李氏长兄李广利颇有军事才能,做了羽林郎,二兄李延年迁为小黄门(太监)。

平阳公主身在河东郡,牢牢掌控长安城武帝后宫,卫青的姐姐卫子夫(皇后)本她府上婢女,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也从平阳公主府入宫的。

为国羽翼,如林之盛,汉朝羽林郎是皇帝的亲兵,俸禄是比三百石,军职在百夫长(统率100人)与屯长(统率50人)之间。

李广利首次出征时,只是一名普通的羽林郎,李夫人也刚入宫,赵破奴并不认识他。

三年后,李广利再次出征,仍是追随赵破奴。

汉朝与乌孙未能立即和亲,战争的方向转向其他地方,等汉朝相继平南越、西南夷、朝鲜,焦点再次来到西域。如果说汉朝占据河西走廊是断匈奴右臂,那么控制西域就是再断匈奴一条右腿。

公元前108年(西汉武帝元封三年),汉军灭卫满朝鲜同年,武帝对西域楼兰和姑师(车师)用兵。

图-楼兰的大致位置

楼兰和姑师都是吐火罗人,来自北欧,与凯尔特人、日尔曼人相近,头发金黄、眼睛蓝、鼻梁高、须髯浓密。在我国夏商时期,吐火罗人迎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东迁,在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建立了龟[qiū]兹[cí]、楼兰、焉[yān]耆[qí]、姑师等国。

后来雅利安人从东欧到伊朗高原、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比吐火罗人要晚,吐火罗人与雅利安人无论语言相貌都不同。

楼兰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处盐泽(蒲昌海、罗布泊)旁,位于孔雀河下游,是塔里木盆地东出入口,在汉朝与西域交通必经之道上。

罗布泊地势低洼,湖水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来自天山山脉方向的塔里木河、孔雀河;二是昆仑山脉方向的车尔臣河;三是祁连山脉方向的疏勒河。罗布泊面积的大小,取决于这几条支流的流量。

罗布泊极盛时期,距今约18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千米。但罗布泊这一带的自然环境一直在变迁,汉朝时盐泽面积可能达到5300平方千米,但盐度高,岸边不适合放牧。南北朝时期气候干旱,鄯善(楼兰)人口剧减,被柔然麾下的高车所灭。后来罗布泊逐渐干涸,唐朝玄奘西行归来时,楼兰已经黄沙莽莽中的古城了。

后来罗布泊又有水了,1959年,罗布泊湖面达5350平方千米,比青海湖还大。随着人类活动增加,特别是上游用水量增加,导致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迅速干涸。

图-罗布泊盐田和“地球之耳”

罗布泊现在虽然干涸成戈壁沙漠,但钾盐储量丰富,建有大型盐田。盐田以南的部分,形似人类耳朵,称为“地球之耳”。

从罗布泊逆孔雀河西北而上,沿天山南麓走,这是丝绸之路北线;如果逆车尔臣河西南而上,沿昆仑山北麓走,是丝绸之路的南线。罗布泊是河流汇聚之地,楼兰也成了东来西往的必经之地,更是兵家必争之地。作为东来西往贸易中转站,楼兰迅速繁荣起来,沿孔雀河修建了不少驿站。

公元前108年,武帝令匈河将军(军职三品)赵破奴、中郎将(军职四品)王恢领兵,以骑都尉(军职四品)李广利为监军,出征楼兰与姑师。王恢是汉使,楼兰和姑师都去过,熟悉道路。

三年前赵破奴远征无功而返,没有再次封侯,三年来枕戈待旦、厉兵秣马,只等一个合适的机会。

这三年中李夫人生下龙子,长兄李广利青云直上,授骑都尉。

羽林军的主将是羽林中郎将(军职四品),副将是骑都尉(军职四品)。羽林军是汉朝地位最高的一支骑兵,天子出宫必有羽林郎护卫。李广、卫青、霍去病等人,都是从羽林郎起步的。

李夫人二兄李延年授协律都尉(官职四品),意思是音乐都尉,不是常设官职,算是武帝不拘一格的一个任命。

骑都尉李广利带了一百个军官来到西域,有两层意思。一是监军,武帝并不完全信任赵破奴。二是锻炼李广利,日后好拜将对抗卫霍集团。

李广利家族属中山李氏,与卫霍集团展开夺嫡之争,也正式拉开帷幕。赵破奴是卫霍集团的顶梁柱之一,当然要想办法甩开李广利。双方阵营不同,立场不同,留在身边太危险。

楼兰有1570户,14100人,控弦2912骑。姑师有1544户,12381人,控弦4144骑。

武帝给赵破奴的军队,一百羽林郎,七百属国骑兵,一千北军,一千边郡兵,三万郡国恶少年,成分非常复杂。

属国骑兵主要来自六大属国,大多是当年霍去病河西受降后的匈奴后裔,这些属国骑兵当年还是孩子,如今各个弓马娴熟。北军是长安城外的守军,长期以实战来练兵。边郡兵主要是北方各边郡的守军,作战经验也比较丰富,但骑射不如属国骑兵,强项是摆方阵和各种防御战。郡国恶少年来自各郡国,不说单兵和团队战力,首先战斗意志就不高,几乎是一盘散沙。

沙漠中行军极易迷路,骑兵可以带干粮和水袋,战马却无法两天不喝水不吃草。沙漠上的绿洲,面积都不大,汉军只能分兵多路,一支队伍最好不超过两千人。赵破奴当年跟随霍去病作战,战法灵动迅速,这次他打算率轻骑突袭楼兰,兵力要百里挑一,七百属国骑兵足矣。正好借机将李广利留在后面,统率剩下的三万多兵力,这样也说得过去。

李广利与王恢率七百属国骑兵出了玉门关,先北渡疏勒河,再沿河西下。一路林木稀疏,不见人踪。高挂天上的太阳,把荒漠的各种色彩,浑融在眩目的白光里,远处的景物变得模糊不清。骑队走半个时辰,战马就要聚在河滩喝水吃草,骑兵则坐在岸旁石上,喝水吃干粮。

进入疏勒河下游,河道与盐泽(蒲昌海、罗布泊)连在一起,河面非常宽广,水也几乎不流动,变成咸水了。队伍改为昼伏夜行,夜间仍沿着疏勒河西行,白天则在北边石山里面找遮阴的谷地睡觉。

旷野布满砾石,间或突兀起伏的山岩、乌黑的石块。一连数日,景色再没有丝毫变化,时间似乎停止,每个景象都只是在重复,死一般的静寂。

一轮红日升起,赵破奴亲率骑哨离开谷地,在骆驼的带领下寻找绿洲。太阳从令人赏心悦目的曙色,变成火热的白光,沙石灼热起来,骑哨人人神色紧张,期待早些找到水草,马蹄则包裹两层牛皮以防灼伤。

赵破奴看着一堆被风化了的骆驼骸骨,它的脖子扭曲,似在说明离世前的挣扎。良久,赵破奴自言自语道:“这风就像旁边有一堆篝火,有人拿着扇子往人身上煽火。”

王恢拧干白头巾又戴上,一边道:“将军,西域最大的敌人就是沙漠。经常有整队上百人的商队忽然消失,不过只要找到淡水就有马草,熬过这几天就好了。”

这块地方叫白龙堆,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极目四望,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

赵破奴拉着王恢,扯着嘶哑的嗓子道:“这条路你确定走过好几次吗?”

王恢答道:“沙石是流动的,同一条路回来肯定不一样了,就算绿洲的位置也不是固定的。不过我们一直往西走,在抵达盐泽前不远处肯定有绿洲。”

地平线出现个令人赏心悦目的绿点,在烈光下如真如幻。一阵风刮起漫天黄沙,扑面打来,本已干涩的眼耳口鼻更是难受。幸好从那点绿色让人联想到河流和青草,心中燃起的希望,盖过了所有因沙漠而来的折磨。

骑队牵马坚持前进,半个时辰后,绿色的点终变成山谷中一片绿洲,湿润的感觉随风而至。战马兴奋起来,不用催促便放蹄奔去,沙石地变成松软的土地,前方绿草如茵,连风也变得清凉舒爽。

人和马解下负载,忘情在小湖里饮水泡身体,从没有一刻觉得淡水是如此令人心旷神怡。

小湖边有不少胡杨木,粗壮的树身因干枯龟裂而扭曲,枝叶却不屈地在沙漠中四处生长延展,从枯死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王恢感叹道:“这些胡杨,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腐。”

楼兰古城,是一座有众多石楼拱卫的城邑,主城位于塔里木河北岸,两岸十几里范围内,还有几百座大小石楼和石屋。主城并不大,城墙也不高,里面人数不上千。大部分居民、军队、商旅,都住在外围。

夜幕降临,楼兰城却不设防,因为东西方向从未有骑兵能威胁楼兰。汉军铁骑突入城中,战马的奔腾声,惊碎了楼兰人的美梦。城内城外,一时杀声震天。赵破奴疾驰如飞,在战马上来回指挥,捷若猿猴,轻如飞鸟,不愧霍去病帐下猛将。

楼兰人吓得人人紧闭门户,守军丢盔弃甲,楼兰王逃无可逃,献城投降。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赵破奴在城外设营立寨,构筑防御工事,截断沿塔里木河西方的道路,摆出防止龟兹、焉耆、车师等吐火楼人来援的姿态。

楼兰王称臣,赵破奴知道自己再次封侯已板上钉钉,至于下一步是否攻击车师,立即上表天子请旨定夺。

从楼兰去姑师,常规路线只有一条,逆孔雀河西进,在孔雀河与塔里木河交界处转而北上,进入焉耆盆地,然后从博斯腾湖东北侧绕过觉罗塔格,进入吐鲁番盆地西半部,最后才是攻击交河城。这条路线沿途经过5000人的山国,9600人的尉犁国、30000人的焉耆国。假设这三个国家配合,汉军也只能抵达博斯腾湖,接下来绕着觉罗塔格东部这段路并不好走,没有孔雀河这样的大河可以依托。

王恢作为汉使,曾去过姑师,走的就是这条路。最大的问题就是距离太远,即使沿途国家配合,姑师国也早有准备,甚至还会惊动匈奴右部来援,届时恐怕会凶多吉少。

赵破奴每日仍率骑哨西进探路,忽然前方报警声传来,只见三百步外,几骑呼啸而来,勒马停定,隔着沙丘打量他们。对方牧民打扮,腰佩马刀,年纪最大的不过十五六岁,最小的一个顶多得十一二岁,全都稚气未脱,却个个神色傲然,有的还把手按在刀把上。

王恢忙道:“将军,不要惹他们,免得节外生枝。这些是山国人,他们就在山里游牧,没人知道他们的安身之所,只在河边建了一个土楼,名为王城,实为他们与商旅易物之处。山国人从不打劫商旅,但本性彪悍,绝不会臣服任何势力。”

赵破奴饶有兴致地问道:“他们有多少人马?”

王恢答道:“他们有国王,总人数可能有五千,没人知道他们的具体人数,不过至少有二十几个部族,人数在几十到几百不等,各自占据山谷,对西域诸国没有任何威胁。”

赵破奴道:“他们会帮楼兰人吗?”

王恢肯定道:“绝对不会,山国是塞人,楼兰和姑师都是吐火罗人,只要我们不动手,大家就是朋友,他们不会率先动刀。”

不久李广利的大队人马也开拔到楼兰,不过只有一百羽林郎、一千北军、一千边郡兵,三万郡国恶少年却一个都没来。李广利练兵一个多月,也看出来郡国恶少年难堪大用,就留他们在敦煌继续训练,只率两千一百骑兵赶来。此举令赵破奴感觉如芒刺背,假以时日,李广利或许真的能威胁到卫霍集团。

接着武帝诏书也到了,封赵破奴为浞野侯,食邑不详,责令楼兰王将太子送到长安为质。武帝令赵破奴镇抚楼兰,威示西域诸国,至于是否顺势拿下姑师,由几个将领便宜行事。

王恢见武帝只封赵破奴一人为列侯,自己连个关内侯都没拿到,白跑一趟,以为赵破奴贪天之功,便主张赵破奴坐镇楼兰,自己率军攻击姑师。

赵破奴受封浞野侯,个人目的已经达到,他绝不会轻易犯险。王恢认为不必绕路焉耆,直接北上从库鲁克塔格穿过去,这里有一条捷径。

赵破奴与王恢僵持不下,如果没有李广利在,赵破奴会借机杀了王恢。然而李广利也不是泛泛之辈,这段时间把两千多骑兵训练得如臂使指,也想建功立业,便力挺王恢,要求北上一战。

转眼到了初冬,不宜开战,汉军屯兵楼兰,但也征骑四出,特别是对楼兰北方的库鲁克塔格进行了重点侦查。库鲁克塔格东侧的哈顺戈壁,是没有道路的,汉朝使臣和商队从不走这里,没有人会放弃孔雀河不走去穿越戈壁。

赵破奴也逐渐改变了想法,他的如意算盘是,如果王恢和李广利兵败,正好借刀杀人除掉李广利,到时候还可把责任推给王恢。

公元前107年春天,赵破奴坐镇楼兰,王恢率三百属国骑兵北上。李广利率一百羽林郎、一千北军、一千边郡兵,共两千一百骑跟随,仍作为监军。

赵破奴率军逆孔雀河而上,不断营造声势,以误导焉耆、姑师等国;而王恢和李广利走库鲁克塔格东侧的哈顺戈壁北上,偷袭姑师王城交河。

图-交河故城

博格达山南麓有个高台,呈柳叶形,地势北高南低,海拔约在65米至120米,南北长约1650米,中间最宽约300米。一条大河从北往南,从高台两侧穿过再汇合,因此这里称为交河城。高台为石质结构,侧面平均约30米高,而且非常陡峭,只有两个狭窄但勉强能爬上去的入口。交河城这种地理结构,防御固若金汤,平时很难攻破。

汉军千辛万苦穿过哈顺戈壁,减员达到五六百,战马损失过千。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还好姑师人并未设防,汉军一举捣破姑师王廷交河城。姑师王闻风而降,情愿内附,从此汉朝称姑师为车师。

武帝封王恢为浩侯,食邑不详。骑都尉(军职四品)李广利迁为羽林中郎将(军职四品),相当于从羽林军副将转成正将。

【汉朝与乌孙和亲,大宛杀汉使】

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元封五年),45岁的卫青去世,导致卫霍集团群龙无首,另一个外戚李广利风起云蒸,以主角的姿态站在历史的舞台上。

武帝征服楼兰、姑师(车师)之后,使者往来西域诸国再无阻碍。

乌孙昆莫猎骄靡闻楼兰、车师皆为汉兵所破,汉使往来大宛、大夏,想起十年前张骞和亲之言,与孙子商议之后,派使臣来和亲。

来源:风长眼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