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凡是自然界中的好东西都是缓慢的,就像太阳一点点升起,花一朵朵开,粮食成熟,细水长流,我觉得慢慢是个很好的词,慢慢成长,慢慢遇见,慢慢看世间沉浮,慢慢看岁月静好。相反,那些骤然发生的灾难……孔夫子说:欲速则不达。”
看到毕淑敏的一段话,非常喜欢,她说:
“凡是自然界中的好东西都是缓慢的,就像太阳一点点升起,花一朵朵开,粮食成熟,细水长流,我觉得慢慢是个很好的词,慢慢成长,慢慢遇见,慢慢看世间沉浮,慢慢看岁月静好。相反,那些骤然发生的灾难……孔夫子说:欲速则不达。”
但很多人会说,慢慢来,哪有那么多时间等?那不耽误事儿吗?
其实,慢慢来,不是让我们停下来什么都不做,不是让你躺平佛系。
而是让我们尊重客观现实,懂得事情发展的规律和节奏,不急不躁,张驰有度,你可以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也许能柳暗花明呢,甚至还可以收获一份好心态。
有时候,慢慢来,事情反倒有转机,人生反倒有机会,生活反倒有乐趣。
一、让子弹飞,水落石出,柳暗花明
让子弹飞,是因为有的事件发展需要时间沉淀,或者需要通过策略让真相自然浮现。
就像姜文电影《让子弹飞》中,张麻子策划了一起“假黄四郎斩首”事件,通过让子弹飞(舆论发酵)引发群众觉醒,最终推翻恶势力,这便是慢慢的意义,“时间会揭晓真相”的哲学。
还有《肖申克的救赎》的安迪,用19年挖通地道,揭露典狱长罪行,最终在暴雨中重生。
《琅琊榜》中的梅长苏,布局十二年,通过一步步揭露旧案真相,最终为赤焰军平反,这其中兼具“让子弹飞”的隐忍与“水落石出”的酣畅。
二、蓄势以待,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1989年,邓小平曾经就国际局势,提出过十二字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
国家如此,我们每一个国人更是在自己的工作中兢兢业业,不断积累实力,蓄势以待。
之前一个朋友,前几年他作为互联网公司新入职的程序员,因自知业务水平不够,就主动承担边缘项目。但不甘于此,又加上近些年AI的冲击,怕被减薪裁员。于是利用周末系统学习AI算法,两年后公司启动智能客服项目时,他开发的对话模型准确率超出竞品23%,成为项目负责人。
认识一位张老师,65岁退休后,她每天严格按"番茄钟"学习(25分钟学习+5分钟太极),三年如一日,在老年大学旁听。68岁时突发灵感将《论语》改编成课程,疫情期间抖音直播课单场观看破50万。她书房里整墙的学习笔记,按颜色区分哲学、心理学、新媒体运营等不同领域知识。
三、张驰有度,有劳有逸,乐而不慌
史铁生说:“人只有量力而行,该放就放,当止则止,才能在轻松快乐的节奏中,收获真正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在此,推荐几个非常好用的关键思维工具:
「峰谷律动」:像心电图一样主动制造节奏起伏,避免长时间平缓消耗;
长时间待机,看似转入后台运行,实则特别耗人、牵扯人。
「第三空间」:在家庭与职场外,建立咖啡馆、公园长椅等过渡性场景用于角色和思维切换;
「5分钟原则」:即使再忙碌,也保证每天有5分钟完全属于自己的「空白时间」。
悠闲是生命的一种乐趣,一种节奏。拿捏得住轻重缓急,忙而不乱,就是一种境界。
最后,还是那一句话,慢慢来,等孩子慢慢长大, 让父母慢慢变老 ,允许自己慢慢变好。
云在天上飘,风推着它走。皱巴巴的日子,晾一晾就平了。要相信:天总要黑透,才见得到灯。
来源:七小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