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月初三所处的时间也比较关键,从农业种植的角度来说,三月三前后,是春播春管的高峰期,古时的农户们,由于种植技术和设备有限,对于天气的好坏很看重。
三月初三上巳节,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不同地区有祓禊、踏青、祭祀、食俗等习俗。很
三月初三所处的时间也比较关键,从农业种植的角度来说,三月三前后,是春播春管的高峰期,古时的农户们,由于种植技术和设备有限,对于天气的好坏很看重。
有人说三月三上巳节下雨好,有人说晴天好?也有人说“最怕三月三一日晴”,那么到底怎么回事?
关于这些问题,小帮手结合民间所流传的农谚,详细和大家说说,相信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指,如果在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这一天下雨,那么接下来的“三夏”(通常指夏收、夏种、夏管的农忙时期)农事活动将会比较顺利,农民可以相对安心地休息,不必过于担忧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这里的“睡得酣”表达了农民在农忙季节能够安心休息的状态,也从侧面说明了三月三下雨,后续的天气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下雨是好事。
详细来说,如果三月初三下雨,预示着后续雨水充沛,这有助于农作物的灌浆和成熟。
雨水充足也为夏种提供了有利条件,前茬农作物收获后,农民可以在适宜的土壤墒情下播种下茬作物,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率。
在夏管季节,适量的雨水也可以减少灌溉次数,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家都知道,夏播之后的农作物,由于高温干旱,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如果在此期间,雨水相对充沛,那就再好不过了。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指,如果在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需要打伞,也就是这一天下雨了,那么预示着当年的小麦将会获得丰收,产量可能会增加一担。
这里的“一担”,并不真正指具体的一担,也可指多担,只是一个形容词。
三月三期间,正值多地小麦拔节孕穗期,适量的雨水可以促进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提高小麦的产量。
穗粒数增多意味着每个麦穗上的麦粒更多,而千粒重增加则意味着每个麦粒更重,两者共同作用下,小麦总产量提高。
另外,雨水充足还可以减少后续小麦的空秕率,再加上小麦吸收到充足的水分,自身的抗逆性增加,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也会提高,会进一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单从这句农谚的意思来分析,三月三下雨也是好事。
这句农谚的意思也很好理解,如果在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这一天下雨了,雨水充沛到能够满田流淌,那么预示着当年的谷物(如稻谷、小麦等)将会获得丰收,农民无需担忧粮食问题。
以水稻来举例,三月初三正值水稻播种或育秧的关键时期,此时下雨能让土壤保持湿润,为水稻种子的发芽和出苗提供必要的水分条件。
雨水也可以让土壤变得松软,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同时还可以促进水稻的分蘖,增加有效穗数。
对水稻的穗粒数和千粒重也有积极影响,有助于增加产量,因此,就不用发愁谷米的产量了。单从这句农谚来看,三月三下雨是好事。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指,如果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这一天不下雨,那么到了农历六月初六,农作物(比如水稻、玉米等需水量大的作物)可能会因为缺水而难以存活,影响最终的收成。
农历六月初六期间,正值高温时期,土壤比较干旱,如果不及时去灌溉浇水,对于播种后的夏播作物来说,是一个挑战。
如果此时去灌溉浇水,高温下会额外增加人力和物力。如果不去灌溉浇水,又不能看着农作物生长受阻。
按照该句农谚的说法,三月三没下雨,预示后续降雨也少,到了六月六,土壤比较干旱,而古时又没有灌溉设备,只能看着田间的农作物无法成活。
因此,单从这句农谚所表达的意思来看,三月三不下雨(晴天),则不是好事。
看到这,结合上述4句农谚,就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单从农业种植的角度来说,三月三上巳节下雨是好事,晴天或预示不好,这也是“最怕三月三一日晴”的原因。
但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说,可能更希望三月三上巳节是晴天,尤其是外出踏青旅游的朋友,更希望是晴天。毕竟,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晴天更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
今天就是三月三上巳节了,我们这里是晴天,你们那里呢?
来源:农民的小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