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时代“三农”声音记录者小农君有话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1 02:06 2

摘要:在这次意义非凡的全国两会上,“乡村振兴”无疑是热词之一。在河南代表团团组开放日上,当我代表农民日报将有关乡村振兴的问题提给四届连任的全国人大代表、67岁的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时,他激动地端着话筒站起来,用浓郁的河南方言大声说:“啥是乡村振兴?要

农民日报上会记者手记

有感于“城市有啥咱有啥”

在这次意义非凡的全国两会上,“乡村振兴”无疑是热词之一。在河南代表团团组开放日上,当我代表农民日报将有关乡村振兴的问题提给四届连任的全国人大代表、67岁的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时,他激动地端着话筒站起来,用浓郁的河南方言大声说:“啥是乡村振兴?要我说,城市有啥咱有啥,这就是乡村振兴!”幽默质朴又充满力量的话语立即点燃了现场的气氛。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社会各界反响异常热烈,广大农民更是满怀热切期盼。李连成代表的“城市有啥咱有啥”道出了农民的心声。农民向往城市,盼着能有和城市一样的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能享受和城里人一样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资源和环境。

然而,振兴后的乡村一定不止于“城市有啥咱有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现场,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将来农村人不仅可以享受城里人那样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而且还拥有优美环境、田园风光。农村将来会成为稀缺资源,会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从农民向往城市,到城里人向往农村,这是一个巨大转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我们从事“三农”工作的人,也将为此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记者 施维

求新务实志存高远

又是一个春天来临,又是一段航程开启!随着今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又迈上了一段新的征程,“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也掀开了新的篇章。

回顾过去十多天的两会采访历程,所有的感受总结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字“新、实、远”。新,体现在代表委员们在新的发展阶段,围绕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需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提出的一系列新建议、新思考、新举措,志气高昂、精神振奋,洋溢着新时代干事创业、履职尽责的使命感、责任感。

实,体现在求真务实的会风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从《政府工作报告》到代表委员们的提案建议,从小组讨论、大会发言,到接受记者们的采访,既肯定成绩,也敢于直面问题,不说空话套话,不唱高调,处处展现着实干兴邦、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

远,体现在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高瞻远瞩的思考和建议。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城镇化建设到现代农业发展,代表委员们充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既立足当前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亦着眼于改革发展的长远需要,从长计议、深远谋划,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新、实、远”,其实也正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客观要求。在新的媒体格局下,要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要真抓实干、踏石留印;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征程上,当志存高远、砥砺奋进,不断谱写新时期“三农”新闻宣传的新篇章。

为什么庄严神圣之感会鼓荡心间?

来到天安门广场,站在人民大会堂前,我久久地凝望。在这座中国最高的政治殿堂里,一项项决议可能会让数千里之外偏远山区的老奶奶篮中的鸡蛋更快地卖出大山,一则则举措也许能促使2.6亿农民工这个庞大群体早日结束漂泊迁徙的悬浮状况,一条条改革举措则会如春日和风、冬日暖阳般惠及近14亿中国人的生活。

参与两会新闻报道是辛苦的,但又是幸运的。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既能够近距离观察两会、感受两会,看到我国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个横切面,观察到政治生活运行的细微肌理。

全国人大代表,既是一个共同拥有的身份,背后又是有着不同经历故事的鲜明个体。曾经的代表们的建议议案,通过一系列程序,被采纳后甚至上升为国家意志,最终惠及亿万人;而今的代表们,在全国两会上的选择和行动,若干年后也许会凸显出熠熠闪光的价值。这是他们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自豪和骄傲。

而作为一位“三农”记者,我有我的自豪和骄傲。向保安问路,当他看到我佩戴的“农民日报”记者证时,只见他两眼一亮,爽朗地说:“来,我带你过去。”分别时,向保安道谢,保安却说:“要感谢你们,为农民说话,为农民代言。”

记者 李朝民

一种视角引来一个金句

其实,每年两会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今年的两会更是如此,不仅仅因为换届年、议程多,还因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都是首次亮相。

抛开客观因素不说,我想,每一位上会记者,心里可能都会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在这场“新闻大战”中如何才能旗开得胜。我也不例外。

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我就“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主题向大会新闻发言人提问。面对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我的提问环节只有几十秒,不仅要说清楚自己媒体名称,还要把问题说清楚,整个过程比预期的还要流畅些。

发布会上,我自报媒体单位名称后,紧接着就嵌入一句话:“此刻我为中国农民代言!”我的提问引来同行刮目相看。会后,多位媒体同仁向我表示祝贺。

为什么?我认为,不单单是因为社会各界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关注,更重要的是提问的问题藏着“三农”视角。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我的提问得到了王国庆的回应,他说了一个金句:“《农民日报》为农民代言,名正言顺!”

作为农民日报记者,坚持“三农”视角,是我们永恒的使命和担当。全媒体时代,视角是“新闻大战”的取胜法宝,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往往会形成好的观点和见解,让你的新闻报道意蕴深厚,独树一帜。

记者 刘久锋

两会采访:一场忘我的战斗

报社一位前辈经常这样教育我们:新闻记者要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想问题,到田间地头找答案。作为报社的驻站记者,尽管文章中有田间地头的泥土芬芳,却很少有“天安门城楼”思考问题的高屋建瓴。两会的采访让我走进人民大会堂,聆听来自高层的声音,描绘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蓝图;让我走进代表中间,汲取来自各个阶层的营养,听听来自基层最强有力的实践。

两会中,“围追堵截”人大代表是我两会采访的第一课。第一次“围追堵截”人大代表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团审议之后。从下午六点多抵达广东团驻地到快十一点采访结束,我们见到一个代表就“围堵”一个,从“围堵”中获取“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审议时哪些代表发了言”“总书记有哪些指示”“代表们将如何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等有效信息。回到报社,马不停蹄开工,听录音、整理文字、写稿、反复核实信息、成稿……夜已深沉,倦意弥漫,在稿件排上版的那一刻,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此次两会采访的另一个收获,是我在“部长通道”向时任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提问。这是我首次在全国的平台上,代表贫困山区的群众向部长提问,能够得到准确的回复,这不仅是我的荣耀,更是贫困群众的期盼。

历史性时刻,我当奋笔记录

大家说,两会是读懂中国的一扇窗。在采访中,问到今年两会有什么特点?“意义非凡”四个字几乎是所有的政协委员嘴边的词。追问原因,答案是新时代,新气象,新精神。也是,2018年的两会是近20年来最长的会议周期,涉及换届、修宪、新机构设立等多个新内容,还有新一届领导人进行宪法宣誓,还是历史首次。家人在看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手按宪法宣誓后,电话里说,心里非常激动,相信他能做好这个国家的领路人。

今年两会大家最关心的是修宪、乡村振兴等热点话题。如何做出独家、创新、有传播力的报道,是我在报道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要求真务实,发出建设性的声音。两会之前,走访了几位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会议期间,除了采访农业界别的委员外,还到经济、教育等界别会场采访,会场内外,委员们畅所欲言,对重大敏感的话题不回避,十几天下来,和他们成为了朋友,相约来年再见。很多采访内容作为资料留存下来,其价值会随着时间更加弥足珍贵。

两会闭幕,新时代开启,作为时代的关注者、历史的记录者,我们在两会上奔走奋斗是充实的,也是幸福的。

记者 李竟涵

与新时代变革同频共振

会期长、议程多、分量重,今年的全国两会不同寻常。记者是时代的见证者,而在参与两会报道的16天时间内,我始终感受到的,是革新的力量。

革新来自会议本身。换届、修宪、机构改革……多项关乎未来中国发展的议程浓缩在十多天时间内,重磅消息层出不穷。新当选领导人首次进行宪法宣誓,简洁而庄严的仪式展现出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权威性,体现了将权力关进法制“笼子”的坚定决心,让人印象深刻。除了“部长通道”,今年还增设了“代表通道”和“委员通道”,邀请代表委员回应民众关切,可见两会对新闻发布的日益重视,三条通道上农业话题占比高、干货足,成为亮点之一。

革新来自报道方式。白天跑团、晚上赶稿,是两会报道常态。微视频、网络直播、手持云台,则是我们今年的新武器。在“代表通道”上除了争取提问机会,还可以会前来段直播,揭秘“高大上”的两会现场;在采访代表时,除了完成文字稿件,还可以录段微视频,让报道动起来,拉近代表和读者的距离。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新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两会已经结束,乡村振兴征程方起,我们媒体人更需要保持求新求精的劲头,与新时代的变革同频共振,发出“三农”最强音。

让新时代的“三农”好声音越来越多

今年是十九大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全国两会也具有非凡的意义,它涉及换届、修宪、新机构设立等多个新内容。在这样的一个新时代,能有幸参与全国两会报道,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是一名记者的荣幸。

新时代下的新两会,展现出不同以往的新气象新气质。今年全国两会实现“部长通道”“委员通道”“代表通道”的全覆盖,这让更多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能有机会发声,回应人们的“三农”关切。

代表委员对“三农”问题的关切不仅限于人民大会堂的“发声通道”和发布会。我在今年政协的采访中发现,政协委员也比往年更加关心“三农”,更加关注新时代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土地问题、电商发展、生态治理、文明传承、农村养老,许多不是农业界别的委员拿出来的提案也多与“三农”有关。可以说,“三农”比任何时候都更引起人们的关注,“三农”好声音在会场内外越来越多。

作为一名“三农”记者,我们采访两会、报道两会,就是要让每一个“三农”的呼声和建议都能准确及时地传达出去,让他们感知到新时代中国“三农”的新气象,感受到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力量。两会已经落幕,新时代已经起航,“三农”记者的使命和担当,还将继续。

记者 李国龙

致敬乡村不懈奋进的力量

耿遵珠、赵会杰……两会结束了,我脑海里回顾着采访过的一位位人大代表。他们从一名名普通农民,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为6亿多农民的切身利益鼓与呼。在报道他们履职情况的同时,我被他们不懈奋斗的精神感动着,被他们传递来的乡村巨大变化振奋着,被他们为乡村振兴的执着追求激励着。

耿遵珠是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党支部书记,耿店村这个原本普普通通的村庄,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赞誉的“鲁西小寿光”,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7万元,还都住进了设施齐全的楼房。赵会杰是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庙子镇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她把村里的发展变化汇报给了总书记。采访中,她多次表达了对党和国家惠农扶贫政策的感激。

他们是全国人大代表,他们更是千千万万为了乡村更美好而不懈奋进的农民代表。他们是乡村振兴的建言者,他们更是乡村振兴的实践者。他们是党和国家惠农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正是他们对惠农政策的伟力感受最深、体会最真。

春回大地,大好乡村,一片生机勃勃。在这场春天里召开的盛会上,在一位位精神饱满、干劲十足的农民代表身上,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希望与力量,鼓起乡村振兴的风帆,蓄势远航!

记者 毛晓雅

“我要先对农民日报记者说说心里话”

在今年两会上,一次政协小组讨论会后,我同一众记者去约一位“明星”委员,她开始表示为难:采访已经约到了两天后。但当我自报“家门”后,却又爽快地说:“我要先对农民日报记者说说心里话。”

这位委员名叫余留芬,是贵州盘县岩博村党委书记,因在十九大上向习主席“推销”家乡农产品一下子“出名”了。从十二届到十三届全国政协会议,作为一名年年参与采访报道的老两会记者,每年都能感受到委员们对“三农”问题的热切关注,且热度持续不减。尤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了全方位部署,不仅政协农业组的委员们聚焦于此,在经济、教育、民革、总工会等多个界别上都能听到委员们的“三农”好声音,从小组讨论会到大会记者会,再到一份份委员提案,他们从农村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环境治理、城乡融合等全方位、多角度地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在热点频现的两会新闻舆论场上,“三农”话题总能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一名“三农”媒体记者的幸运,更是亿万农民的幸福。书写和见证新时代“三农”事业的历史变迁,不负新时代,不辱新使命。在两会的新闻“战场”上,为农民带来更多福音!

记者 高雅

感受两会中的“三农”力量

3月,乍暖还寒的北京迎来了一场春日盛会。全国人大代表从全国各地赶来,共商国是。原本以为,全国人大代表离我很远,深入接触后却发现涉农代表们的亲切与可爱。尽管他们议程安排得很紧,但当听到我是《农民日报》的记者时,都希望“替农民多说几句”。

无论是老代表还是新代表,他们都在为中国“三农”事业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江苏盐城市耕地质量保护站站长秦光蔚的那句“我当人大代表,就是来为农民说话的”,令我永生难忘;“我呼吁为偏远山区农村小学教室解决采光问题,保护农村孩子的眼睛,就是保护祖国的未来。”贵州民族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曾丽这样说。代表们在人大会议上为“三农”发展建言献策,他们的话语是那样掷地有声、催人奋进。

眨眼间,两会已经闭幕,回想起每一次清晨走在人民大会堂西路,每一次“代表通道”前拉着同事们录制视频,每一次新闻发布会时抱着电脑回传文字消息和照片,每一次与人大代表的相谈甚欢,以及每一个整理录音写稿的夜晚,有太多不舍,却成长许多。这些天,我感受着砥砺奋进的足音,也感受着共襄伟业的“三农”力量。

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乡村振兴从十九大之后就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讨论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方面进行了论述。两会前后,我坚持跟踪当日热点,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本报报道主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确保采访内容不缺位、方向不跑偏,在采访中迅速找到瞄准星、航向标。

在3月10日的“委员通道”上,倡导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政协委员茸芭莘那用一首民族歌曲吸引了大家的关注。我们就在“委员通道”出口第一时间“截住”了茸芭莘那委员,写出了《我想为乡村文化振兴唱首歌》等应时应景的稿件。

每多采访一个委员,内心的自信就增强一分;每多跑一次会场,对两会的理解就加深一分。作为一名“三农”记者,正需要如锻钢炼铁一般,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意志,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认知和沉淀。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两会过后,于无人处静思,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诗的深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村战略的详细论述和周密部署,不仅为我们通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想彼岸提供了“桥”和“船”,更为我们驾船渡桥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桨”和“车”。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元年,用这句诗来描绘我们党和国家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情景,显得无比的生动和贴切。

摄影记者 戴军

打破常规的两会记录者

上文中许多照片都出自戴军之手,他虽然是上会记者中年纪最大的,却是最有活力的一个,登梯子爬高都不在话下。一场记者会大概1至2个小时,各路记者挤在会场,没有座位的时候站着听会都觉得很辛苦,但是戴军还要扛着几十斤重的机器站在梯子上拍摄,从头到尾,毫无怨言。

两会中,几乎全国媒体最好的一线记者都集中在此,如何打破常规,拍到不同以往的照片是最难的,戴军凭着多年摄影经验,勤加思考,除了常规拍摄,他奔走于各个会场、团组,记录下了许多两会中的美好瞬间。

来源:星辰下的祈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