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小南辰王,有没有觉得这么一个人,做尽了“完美逆袭”的事,却还是落到个骨头都保不住的结局?电视剧《周生如故》播完时候,网上不是有那么句话,说他“身前无败,身后一刀”,人活成这份上,怎么看都够唏嘘。他一辈子打了无数胜仗,算得上皇室的靠山,却到头来,要命的不是沙
说起小南辰王,有没有觉得这么一个人,做尽了“完美逆袭”的事,却还是落到个骨头都保不住的结局?电视剧《周生如故》播完时候,网上不是有那么句话,说他“身前无败,身后一刀”,人活成这份上,怎么看都够唏嘘。他一辈子打了无数胜仗,算得上皇室的靠山,却到头来,要命的不是沙场的刀枪,而是龙椅后,皇帝心里的那点防备。最狠的一幕,就是剔骨。说白了,他的命运,比很多人想象得都要更复杂。
剔骨这事,光听名字就够人牙酸。你别以为只是皮肉之苦,说好听点是刑罚,实际跟活剥没两样。刀子一点点下去,蝴蝶骨、锁骨、膝盖骨,全被有经验的刽子手割下来。号称“不至哭号者不为壮士”,真正轮到头上的时候,估计连最硬气的人下场也好不到哪去。那些刽子手下刀的速度极快,手劲一没把握好,血肉分离,若不是经验老到的人,犯人往往当场丧命。可行刑讲究的,就是让人还能喘气,眼睁睁看着身上的骨头少一根又一根。这种折磨,比杀头还要难熬。有人说,这是古代最“讲技术含量”的酷刑之一——杀你于未死,痛入骨髓。
剧里的小南辰王,三四个时辰挺过来,好些观众都在弹幕说“简直不敢想”。但单拿“忍痛”来说未免太简单了。你细想,那可是满朝文武、无数百姓心中能顶起天的盖世良将。他被押进刑场的那一刻,恐怕心里最难熬的还不是疼,而是明明血还热、仗还没打完,身后却无一人敢上前,偌大的天子脚下,只听见自己的骨头断裂声。那种孤独,或许比剧里任何一场朝堂对峙都难受。
可这事真的是因为一身“美人骨”吗?八成不是。所谓“美人骨”,在剧里压根不是啥真骨头,是人品、风骨,是一身傲气和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威仪。可惜啊,人是这么个活法,骨头在别人眼里越“闪光”,到头反而是自己的软肋。“很多事不是做错,只是做得太对”,小南辰王的好名声传遍四海,兵将民夫都敬他三分。可皇帝是坐在金山上的人,对身边一山更高的忠臣,怎么可能真睡得踏实?“天家无亲”,功劳大了,皇帝怕你有二心,早晚得收拾。说穿了,他受的不只是肉体上的慢刀割,更是权力场上的无声厮杀。
这条道理,翻开中国历史,其实很少落空。比方说那位赵国的白起,秦国一员大将,百战百胜,却因为威风太盛,终还是被下毒自尽。他昔日跟着秦昭王一步步“东征西讨”,想必从没想过,最后倒在的,是皇权的冷漠。有一次他刚攻下楚国,战报送到咸阳城,老秦人放鞭炮、跳大神的气氛都有了——可是丞相范雎一句话点出,“勋名太极,皇权侧目”,那便是转折。摊开来看,哪一位头上顶星的将军不是朝廷的利刃,也是悬在皇帝头上的刀?
写到这不得不提岳飞。岳家军打得金人闻风丧胆,全国都喊着“迎岳将军回朝”,最后却是含冤“莫须有”,要说是社会不公也罢,皇帝多疑也罢,遇到这种事,连后人都忍不住唏嘘。杭州西湖边的岳王庙,游客络绎不绝,人人都要在秦桧像前吐口水,可真要把这口气咽下去,咽得下吗?不说别的,当年连岳飞九岁的小儿子岳雷都差点被满门抄斩,剩下的后代被赶去边疆,再没人敢提“旧将门风光”四个字。
回头想想小南辰王那段刑场,他肯定不是对死亡完全没准备。三小时的痛,他也许早看穿这出戏的意义,就是借着“美人骨”的传说,给天下人一个警告:哪怕你再忠心耿耿,烛火一旦比皇上亮半分,也要有人打掉你的灯芯。那一刻他脑子里会不会转过当初沙场的刀光剑影?会不会想起那些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伙计们?谁见过他没败过,如今却要败在一场无声的算计上。
说实话,这种人情事故放在我们普通人身上,一样有那么点影子。谁没见过工作里那个“能力太突出就遭防”的局面?单位里你干活多,领导嘴里夸,背后防得也紧。人生就是这样,天高地远,老话说的对——“聪明反被聪明误”。你有本事,大家服气,但服了之后更怕你抢了位置。就算没有剔骨,有时候一顿话、一份决定,也能把一个人赶到墙角。
所以有时候我们纠结不是没道理的。历史上这些大人物,身上的冤屈和痛,其实每个人都多少能体会一点。想想看,太刚烈、太出众,未必是好事。普通人或许不能左右大局,倒也得学着琢磨人情世故。懂得适当隐忍,知道什么时候该后退半步,兴许比只会冲锋陷阵更有用。毕竟,在这人来人往的人世间,能留下全须全尾的一身骨头,已经算不易。
故事写到这里,其实也就差不多了。小南辰王究竟有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这事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看剧、看史书,磕的未必只是情节,而是每个人命运背后的那些不平事。再多的血泪英雄,最后或许也抵不过人心深处的一点凉。你问我,要是换了我,会选哪条路?呵,也许我们终究都是凡人,活不了那样干净痛快,但我衷心希望——别再有人,为了一身的好骨头,被剥成了孤魂。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