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视频中,姓宋的白金卡旅客要求进入服务区摆餐,被乘务长以“食品安全”为由拒绝后大声呵斥机组人员,并坚决让乘务长独自完成摆餐工作,后者只能无奈配合,直到安全员介入才结束这场闹剧。
近期,一段川航白金卡旅客闯入飞机后舱的视频引起关注,并以“川航宋白金”的词条登上热搜。
视频中,姓宋的白金卡旅客要求进入服务区摆餐,被乘务长以“食品安全”为由拒绝后大声呵斥机组人员,并坚决让乘务长独自完成摆餐工作,后者只能无奈配合,直到安全员介入才结束这场闹剧。
图源:潇湘晨报
有媒体透露,该乘客已经不是第一次有此等行为了,几乎每次搭乘川航都会刁难空乘人员,甚至是辱骂同一行程的旅客。
事情发酵没多久,川航就回应称:“乘务员拒绝旅客不合理诉求的操作符合公司规范,不会对当班乘务组进行处罚。”
但这则避重就轻的声明并没能让网友买账,公众关心的是:航司怎么处理滥用权利、骚扰空乘的白金卡旅客,以及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航班的秩序和安全等问题。
类似的行为在国内并不少见,很多空乘人员也因此遭罪。
现实中不少高卡会员用“投诉”做要挟,变相享受特权服务。
经典案例如大众熟知的“民航三害”,这三人个个都是各航司的高卡常驻会员。
比方说廖白金,一位航空测评博主,因频繁骚扰/偷拍空姐、篡改字幕制造各种对话歧义等被网友讨伐;再比如赵白金,在航班因管制延误后,依旧要求机长开快点,不顾他人死活的行为被多次骂上热搜;还有小虎行,常常在航班里充当纪律监督员,三番两次给空乘人员下马威,并在直播炫耀战绩,最后因扰乱机场秩序被拘留并封号。
图片说明:小虎行抖音账号被封
这些白金卡旅客,通过各种骚操作试探航司的底线,让空姐们做出超规服务(为旅客多做服务之外的事)来得到更多特权,后者只能陪笑,因为空姐多付出公司基本不理会,但一个投诉,带来的问题就多了。
大部分航司规定,无论投诉是否成立,乘务员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还原当时的情况,写一份详细的事件报告,证明自己当时做了些什么、是否有责任。
图片说明:某个空乘人员对于旅客投诉内容的自述
更难过的是,空乘人员大多时候没法用客观事实来证伪。
某航司的空姐透露,高卡旅客深谙航司规则,他们知道怎样投诉不可能被驳回,比如用“个人觉得态度不好”这类主观笼统的问题来投诉,根本没法取证,她在职时超过60%的金卡会员都会用这招,几乎百试百灵。
一旦空乘人员无法证实投诉内容的真假,按规定,轻则被扣10%-20%的工资,重则停飞一段时间,并被当作免费劳动力去公司打杂。
对于这类问题,2024年,民航局发布改进新时期客舱管理的规定,明确以“谁主张,谁举证”为原则,降低无效或恶意投诉对机组人员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此纠正航司长期“投诉至上”的机制问题。
图片说明:民航局对于乘客投诉的内容细则
但实际落地中,有的航司积极应答,靠新规减少了投诉量,有的依旧无止境地满足高卡旅客的巨婴要求,甚至到了牺牲航班安全的地步,业内的畸形服务仍然存在。
部分航司把金卡、白金卡当太上皇宠着,忽略空乘的人权,与航司本身的经营制度有关。
高端会员制,是航司的一座庞大利润矿。
每年动辄数万甚至十多万的消费,高卡会员作为忠诚客户,确实为航空公司带来了不少收益。
某航司的财报透露,金卡和白金卡全年的贡献累计超过5万元和10万元,与高端会员相关的业务占辅助营收的40%-60%,在经营困难时,高卡旅客成了公司仅存的优质现金流,关键时刻能救命。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航司对高卡用户变得更加重视,在各个环节上争取,努力提升高端客户的忠诚度。
例如,有的航司金卡会员在购票、乘机各环节均享受优先权,包括优先订座和候补;还有的规定终身白金会员可在航班起飞前48小时内致电保证购买到所需舱位机票、额外积分类奖励、免费升舱券、行李优先提取等福利。
图片说明:某航司的会员权益
通过这些差异化服务,航司希望提高会员的归属感和满意度,增强用户粘性,从而获得长期利益。
所以,有时候白金卡的“过分”请求,航司为了稳住会员忠诚度也愿意选择让步,特别是他们与乘务员的争执中,航司会倾向信任前者。
这种制度设计的成本,最后的风险都转移到了一线空乘人员身上。
比如班机延误本该是运营和天气的原因,却常被归结到“乘务员没能安抚好”;在滑行阶段不给使用洗手间,明明是航司想节省各部门的沟通成本,结果埋怨“乘务员不会变通”;闹过多次热搜的毛毯数量争议,还得乘务员递温水、调温度等方式弥补。
图片说明:曾有人因毛毯数量问题被网暴
总的来说,乘务员的作用,一来是充当省钱的工具,二来是消化客户因航司会员制带来的心理预期差异。
空乘服务被无限加码的现实背后,暴露出近年来国内航司的经营开始变省了。
2024年,国内三大航空整体亏损的第五个年头,即便去年行业整体回暖,亏损大幅缩窄,但国航还是亏了2.3亿,南航也亏了17.7亿,东航则亏了42亿,亏损的势头持续到了今年上半年。
图源:Wind
于是,在服务和硬件上能省则省,成了各大航司追求的“版本答案”。
社交媒体上,有关乘客对航班的吐槽越来越多,首当其冲是潦草的飞机餐。
如今在普通经济舱,如果能遇到“一小份鸡肉饭+一小盒酸奶+一包榨菜+一瓶水”的标准组合,那运气已经十分不错了,虽然称不上多好吃,但总归不会让胃太受罪。
如果是赶上一趟只发面包和水,连饭后水果都只有两三片的航班,那旅客的肚子只能用怨气消化了。
还有更离谱的,有些航司直接上了四个馒头加一片白菜,妥妥的晕碳组合,此举给航司收获了2.1亿的关注度。
图源:微博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多数航司的餐食成本都被控制在了人均二三十元,最少的被压到14元以下,航餐质量直线下降。
规格缩水不止体现在吃食,就连座椅也来了个舒适降级。
某航司将原本经济舱的沙发座椅换成了超薄硬座,美其名曰是为了贴合人体工学,不少人体验过后直呼硌得慌。
图片说明:某航司的座椅更换成超薄款
对此,一名民航业内人士道破真相:“采用超薄座椅,一来能腾出空间增加更多的空位置挣钱,二来是薄椅子的采购成本低,且因为重量轻还能在飞行途中降低油耗。”
还有其他服务,像是休息室的点心质量、免费托运行李额度等等全面降低档次。
运气好些的航司,能通过上述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法子撑过去,运气不好的,连工资都发不出。
《搜狐财经》报道,幸福航空的财务告急,因拖欠机场服务费、航油费,其法定代表人被多地法院限制高消费,正式于今年五一假期前取消所有航班,欠薪长达9个月,旗下飞行员、空姐开始了靠送外卖、卖爆米花维生。
图片说明:幸福航空发不出薪资相关的报道
而活下来且对非会员群体进行降级服务的航空公司,为了在业绩上更进一步,它们会更在意高端会员的脸色,因此对于各类金卡会员肢体上的“出格”行为,只要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只能委屈一线空乘人员受着,他们的处境不会有太大改变。
只是长期这么忌惮高端客户,未来航空业的畸形服务很难被纠正。
来源:巫师火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