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血腥的反而越安全:拳击比赛为什么比UFC打死的人多得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6 10:18 1

摘要:提起拳击比赛,我们印象中最血腥的场面基本上都是参赛选手的眼角被打破了,鲜血流了一脸!看起来不过是最轻微的皮外伤,似乎也并不是那么血腥,毕竟拳击比赛中选手佩戴的拳套还是挺厚的,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杀伤力!可是UFC比赛拳脚并用,拳套薄的跟闹着玩似的,不光是场地上经常

提起拳击比赛,我们印象中最血腥的场面基本上都是参赛选手的眼角被打破了,鲜血流了一脸!看起来不过是最轻微的皮外伤,似乎也并不是那么血腥,毕竟拳击比赛中选手佩戴的拳套还是挺厚的,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杀伤力!可是UFC比赛拳脚并用,拳套薄的跟闹着玩似的,不光是场地上经常被选手的血染红,而且选手被打的什么奇形怪状的都有!

所以很多在人心里面UFC是一项比拳击比赛要血腥的多的运动,可是有意思的是,实际情况是拳击比赛所造成的选手死亡的数量要比UFC多得多,1890年至2011年间,全球有1604名职业拳击手殒命拳台,平均每年超过13人,而表面血腥暴力的UFC综合格斗,27年来从未出现过选手死亡的案例!那这到底是为什么?

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这场比赛,1982年11月13日,韩国釜山的拳击台上,金得九在与曼西尼的比赛中被活活打死了。当金得九在第14回合被击倒时,他的大脑已经承受了超过200次击打。裁判的10秒读秒看似给了他喘息机会,其实却成了这个南朝鲜人的催命符。就像游戏里残血的角色被强制留在战场上,金得九每一次站起都在加速脑损伤。最终他因急性硬膜下血肿死亡,这场悲剧直接促使拳击回合从15回合缩短到12回合。但2025年的日本拳击赛证明,即使回合减少,风险依然存在,2025年8月的日本东京后乐园会馆,28岁的浦川大将在12回合制拳击赛中被击倒,最终因脑部重伤死亡。

更让人觉得的是,拳击规则禁止倒地补拳,看似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选手,可是实际上这反而使得比赛不能迅速分出胜负,如果倒地的选手不主动认输,那么他就要在站起来之后再面临新一轮打击。

我这有个反面例子,就是2000年,戈洛塔在与泰森的比赛中被泰森一拳击倒,然后他不顾教练的阻拦执意认输,哪怕现场观众一起骂他是个怂货他也不在乎!不过事后的检查说明这哥们儿的决定太特么正确了,X光片显示他的脖子已经被打错位了,如果站起来继续打下去,这哥们儿大概率就嗝屁着凉了,最次也是个高位截瘫!

另外职业拳击手佩戴的10盎司厚拳套,看似提供了保护,打身上不是那么疼,实则更为致命。厚拳套能让大脑承受震荡的时间延长了近3倍。裸拳击打时,大脑震荡仅持续0.008秒,而厚拳套将这个时间拉长到0.023秒,虽然单次冲击力度减弱,但时间却增加了,换句话说一拳打脑瓜子上的能量没有被拳套吸收,还是脑瓜子自己承受了,这就跟大火爆炒哈小火慢炖一样!

反观UFC的4盎司分指手套,虽然穿透力更强,但比赛时间更短(最多3回合,每回合5分钟),且允许地面缠斗。2016年马克斯·霍洛威与奥尔多的对决中,霍洛威仅用3回合TKO获胜,全程头部受击不足50次。这种短平快的打击方式,就像用手术刀精准切割,虽然单次伤害高,但总伤害量反而更低。更关键的是,UFC裁判一旦发现选手意识模糊,会立即终止比赛,例如2022年黑龙阿迪萨亚被佩雷拉打懵时,裁判的及时干预避免了可能的头骨骨折。

还有就是‬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两种运动的规则设计。拳击比赛只允许使用拳法攻击,而且攻击目标主要集中在对手的头部和上身。当拳手被击倒后,裁判会进行数秒,然后允许他们继续比赛。这意味着一个已经受到脑震荡的选手,可以依靠意志力重新站起来,继续承受更多头部击打。

综合格斗则提供了更多结束比赛的途径。选手不仅可以使用拳法,还能用踢腿、擒拿和地面技等多种方式获胜。当一名选手遭到重击倒地后,比赛往往不会给他恢复的时间,对手可以立即跟上攻击,裁判则会迅速终止比赛。UFC没有倒地数秒规则,当选手遭受重击时裁判会视情况结束比赛以保护选手。这种规则设计实际上减少了选手承受不必要的持续击打的风险。

还有研究表明,拳击手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短7-10年,因脑部疾病死亡的概率是其他运动的3倍,所以珍惜一下泰森他们吧,估计他们那批人寿元将尽了。而UFC选手的伤病更多集中在肌肉骨骼系统,比方说2024年保罗·菲尔德手臂骨折后,6个月就重返赛场。这种急性损伤虽然痛苦,但就像骨折的骨头可以愈合,而大脑一旦受损,那就是一个崭新的植物人诞生了!

而UFC每年投入超过1000万美元用于医疗检测,包括赛前脑部MRI和赛后CT。2016年UFC205甚至为每位选手投保100万美元脑损伤险。反观拳击,许多赛事连基本的赛后CT都无法保证。白大拿曾直言:拳击手每年有4-5人死亡,因为他们不愿在医疗上花钱。

科学家们还‬对拳手脑部健康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令人担忧。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查尔斯·伯尼克博士及其团队发现,有6年以上拳龄的拳手,其脑部的海马区和丘脑的体积有所下降,大脑的这两部分负责处理记忆或警觉度等功能。

更令人担忧的是,职业生涯6年以上的拳手的认知功能并未立即出现下降,但有12年以上拳击史的拳手的认知功能却出现了明显下降。这意味着伤害是累积的,当症状出现时,损伤可能已经存在多年。许多拳击手在退役后都出现了记忆丧失、认知功能下降等问题,甚至出现帕金森症状。

我个人感觉拳击比赛很类似西方国家讲究的绅士风度,表面上谦谦有礼,给你读秒,让你缓冲一下,对手倒下之后不能继续攻击,因为那有违绅士风度,但实际上都是在要对方的命,而这一切也都是让选手在场上可以打更长的时间,这样商业收益也会更高!像UFC这种满地打滚,倒下后还可以补拳的比赛,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雅,实际上却是充满了务实的态度,也真正符合人性理念!

来源:胡铁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