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静谧夜幕下,大鹏湾的海面泛起幽蓝光芒,宛如星辰坠入海浪——这是频频“刷屏”的“蓝眼泪”奇观。然而,这片梦幻般的蓝色之下,也隐藏着生态危机——夜光藻的过度繁殖不仅降低水体含氧量,还会释放毒素,破坏生态平衡。
静谧夜幕下,大鹏湾的海面泛起幽蓝光芒,宛如星辰坠入海浪——这是频频“刷屏”的“蓝眼泪”奇观。然而,这片梦幻般的蓝色之下,也隐藏着生态危机——夜光藻的过度繁殖不仅降低水体含氧量,还会释放毒素,破坏生态平衡。
藻类暴发不仅出现在海边,同样威胁着水源水库。怎样第一时间洞察“美丽危机”,防患于未然?近日,记者走进深圳水务科技公司一线,揭秘一款能够24小时监测水域健康的“黑科技”——藻类在线监测仪(AOMS),它如同一双洞悉水底奥秘的“智慧之眼”,默默守护着城市水生态安全。
“显微镜级视力”,洞悉水下微世界
近日,记者在清林径水库看到,藻类在线监测仪正没入水中。它如同一台水下显微镜,能准确识别藻类形态、数量与运动状态。
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清林径水库从年初开始启用藻类在线监测仪,该设备通过高速高清图像采集器实时采集藻类群落信息,同时可对多项水质、气象关键指标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并通过4G/5G双通道传输数据,使工作人员在指挥中心即可掌握水质变化趋势。
当藻类密度增殖超过阈值时,系统会自动触发预警并生成处置建议,为水源保护争取应急响应窗口,助力快速遏制藻类扩散风险。
“与传统监测方式相比,藻类在线监测仪改变了藻类镜检周期长、效率低、数据滞后的状况。”相关技术人员说,该系统配备的高速高清图像采集器犹如一台水下显微镜,即使是水深50米以下,10微米的浮游生物也可精准捕捉。目前,系统已经可以自动准确识别60余种藻类及浮游动物、原生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而统计群落信息。
实时预警+趋势预测,监测平台变身“智慧中枢”
在水库监控中心,记者站在大屏前,仿佛正在观看一场“水下直播”:藻类群落结构如何变化,藻密度时空分布如何波动,系统自动研判、第一时间“挂藻上报”。系统还可通过实时采集的水质及气象信息,结合AI算法模拟温度、降雨等环境因素对水生态的潜在影响,实现从“实时观测”到“趋势预测”的跨越。
这一技术的应用,标志着深圳在智慧化水生态治理领域取得新进展。藻类在线监测仪不仅服务于日常水环境管理,也为公共环境风险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依据。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守护城市的绿水青山。
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
来源:深圳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