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常识:地震应急物资与紧急自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0 22:14 1

摘要:2025年3月28日14时20分,在缅甸发生7.9级地震。据报道截止2025年3月30日15时20分,缅甸地震各受灾地区共造成1700人死亡,3400人受伤,另有约300人失踪。

引子

#本文摘自《公民自救手册——面对地震的自救与互救》(2008年7月)

2025年3月28日14时20分,在缅甸发生7.9级地震。据报道截止2025年3月30日15时20分,缅甸地震各受灾地区共造成1700人死亡,3400人受伤,另有约300人失踪。

虽然目前AI已大行其道,但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几乎没有能较准确预报的,只能自求多福。同时在突发情况下,绝大多数人不可能有所准备而镇静自若。不要说救人,能做好自救已经很难了。

关于应急物资的问题,2023土耳其大地震时,已经发过几篇文章。时间一长,即便我自己也不记得具体内容。不过从实用角度来讲,饮用水、食物、保暖衣物必不可少,尽管如此,估计也没几个人能做到常备不懈。瓶装水、铁皮罐头、冲锋衣可能是不四之选。

正文

一旦发生地震灾情,政府肯定会救助的,但作为家庭和个人,也要具备一定的自救和抗灾能力。为做好突发灾害的应急准备,地震多发地区居民应提前购买准备一些必要的物资。

①手电筒和充足的电池,地震后断电是必然的。

②饮用水,至少准备一周左右的饮用水。

③医用纱布和止血带,以备万一。

④铁皮罐头,不知道啥时救援物资才会到,这个时候铁皮罐头是最好的抗灾物资。

⑤饼干,至少准备一周所需。

⑥消炎药和痢疾药,灾后最常见的急性传染疾病就是痢疾。

⑦雨具和保暖服装,虽然是夏天了,但地震后通常天气会有很大的变化,大震大多伴随着暴雨。

⑧准备一双鞋塞到包里,要知道通常深夜地震时90%以上的人都是光着脚跑出来的。

⑨简单工具:裁纸刀、老虎钳、改锥、扳手,各准备一把,以备逃跑时不时之需,跑出去了应付露天生活时也很有用处。

⑩时刻充满电的手机电池和备用电池,灾区通信一般是第一时间优先抢修恢复的,省着用,每半小时开一次机检查,有信号了立刻告知家人和朋友报个平安,最好约定整点通信,其他时间关机。

⑪有摩托车头盔或建筑头盔的也和大包放在一起,这样生存的概率又大了至少三成。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物资千万不要搞一个巨大无比的包裹,会严重影响逃生时的速度,一定要分开来,按照家里大人数量分成两到三个小包,灾情发生后可以逃离时一人一个,抓起来出门就走。

同时还要做好其他一些准备。

①准备好所有的个人重要证件和细软,放在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包里,睡觉时放在枕头边。

②把备用物资准备好,住在农村、平房或有条件的就放在室外,没条件的就放在门口,出门躲避时方便随手拎上。

③晚上睡觉最好不要脱衣服,穿上袜子。

④每晚睡觉时找几个空啤酒瓶倒过来口朝下放在桌子边上,很重要,大震前一般都有一次小的晃动,这种小晃动会将倒立的啤酒瓶子震倒,并发出响声,从而起到报警的作用。

⑤住在套房内卧室的最好临时搬到客厅居住。

⑥最重要的一点:地震时千万不要乘坐电梯,包括余震时千万远离电梯。

1.保持镇静,不能惊慌失措

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迅速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发生。

但是,向外撤离时,也不要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地震目前虽然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在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

△专家提示:地震突发是跑还是躲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马上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同时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注意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2.在家中如何进行地震避害

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要动作机灵地躲避。

①在房屋里,则赶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墙角,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气管道的支撑,减少伤亡。

②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职工,震时可头顶被子、枕头或安全帽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注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使鼻子上方双眼之间凹部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一般来说,不要跑出建筑物,最好就近找个安全处躲避,地震后,如果需要疏散,再沉着离开。

△专家提示:如何选择避震空间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之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①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②内墙墙根、墙角;③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③地震时,门框会因变形而打不开。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这时应想办法迅速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在防震期间,最好不要关门。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④夜间地震时,要争分夺秒地向安全地方转移,不要因寻找物品和穿衣而耽误时间,如有可能,要立即拉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明灯。照明最好用手电筒,不要用火柴、蜡烛等明火。

⑤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埋在倒塌物下面,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千方百计想办法出去。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喊大叫,要静听外面的动静,如听到有人走过的声音,可敲击铁管或墙壁使声音传出去,以便救援。同时要在狭小的空间里,寻找食物维持生命。

3.在室外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身在室外,则是你的大幸,不过,也不要掉以轻心,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开危险。

①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②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天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

③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此外,也要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④地震时在户外的人,千万不要地震时进屋去救亲人,只能等地震过后,再对他们及时抢救。

⑤如果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要迅速躲到高楼的门口处,以防被碎片掉下来砸伤。

如果在山坡上时地震发生,千万不要跟着滚石往山下跑,而应躲在山坡上隆起的小山包背后,同时要远离陡崖峭壁,防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

⑦在海边,如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就要警惕海啸的突然袭击,尽快向高处转移。

△专家提示:户外场合要保护好头部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因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4.在工作岗位上如何应对震魔

一旦地震发生,在工作、生产岗位上的人员,首先应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阀门,个人根据所处的环境,当机立断迅速避震。

①地震时,在办公楼里的工作人员,要赶紧躲到办公桌下面,震后迅速从楼梯撤离,千万不要跳楼。

②在厂区上班的工人,地震时,要立即关闭机器、断掉电源,迅速躲在车床、机床及高大的设备下,绝不要慌张乱跑。

③井下作业工人,地震时,应立即停止生产,不要急于往外跑,地面下一般较地面上安全。避开巷道或竖井等危险地区,选择有支撑的巷道避震。地震过后,有组织、有秩序地向地面转移。

一些生命线工程中的在岗人员,应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规范,立即采取措施避震。

如化工厂在地震时,要紧急防止易燃、易爆、有毒气体和液体外溢,立即关停各种闸门和电源,关闭运转设备,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5.在公共场所如何紧急避险

在群众集聚的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最忌慌乱,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而应有组织地从多个路口快速疏散。

①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②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③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避震。

△专家提示:学校师生的避震方法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④正在进行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混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体育场外疏散。

△专家提示:公共场所的避震措施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

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6.自驾车行驶中的避险自救措施

如果没有经历过地震,我们在开车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发生地震时车子会是什么状态。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

当地震真实地发生了,我们也真实地坐在车子里时,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很多处在震中的驾驶员,就在这样的无助状态下失去了生命。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自救:

(1)立刻靠边停车不要贸然前进

如果我们处于城市道路上或周围没有宽阔地可以临时躲避,那么我们应立即减速停车,将车停靠在路边,打开双闪应急灯,等地震过后再上路行驶。

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2)停车场里躲在两车之间

如果在停车场遇到地震,而这个停车场周围又是高楼林立的话,那么就赶紧下车,在两车之间的位置抱头蹲下,这样当建筑物倒塌的时候,两辆车之间的空隙可以成为你救命的空间。很多地震时在停车场丧命的人,都是在车内被活活压死的,在两车之间的人,却毫发未伤。

(3)远离桥梁、隧道和堤坝

地震时不要驾车进入桥梁、堤坝、隧道,因为这些地区比普通公路的危险更大,一旦发生变形、垮塌,后果严重。

(4)巧妙地停车,防止车被倒塌物砸坏

地震过后尽量不要在树木、围栏、墙壁、平房、电线杆附近停车,防止其倒下时砸坏你的车。

(5)震后行车多留意路面变化

地震结束后有些地方的地面会出现裂纹或鼓包,因此在驾车时要更加留意路况,不要开快车。

(6)关键时候弃车求生

如果你的车被陷在地震造成的坑洞时应该立即离开车辆,寻找附近安全的地方临时避难,汽车再宝贵也比不上你的一条命。

(7)别穿高跟鞋开车

地震时,如果你穿高跟鞋,那么对避难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车上备一双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作为应急之用。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适,高跟鞋绝对不行。

(8)正确处理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

地震发生时,道路、桥梁都会被毁坏。比如这次大地震,四川汶川一带都是山区,山体滑坡现象十分严重。这就给行进中的驾驶员带来了更大的考验。车轮悬空、车辆侧翻、车辆相撞以及车辆入水等紧急情况肯定比较多发。

在遇到这些紧急情况时,司机应当保持冷静,要小心地避险自救。

7.震后被压埋困陷的自救方法

一次大震发生后,到处是残垣断壁、危楼及倒房构成的瓦砾堆。在没有外来人员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斗争。时间就是生命,从历次大地震的经验得知,地震发生后,当天内扒出的人,救活率可达80%,第二天为30%~40%,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地震对人体的伤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①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至关重要的是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是自救过程中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

地震中被埋压在废墟下时,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②被压埋后,注意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室息及意外事故,尽量活动手和脚,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扩大安全活动空间。

条件允许时,应尽量设法逃避险境,朝更安全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

③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递信息求救。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食物和水,并有计划使用,乐观等待时机,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⑤在极其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⑥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被砸死的,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保全性命的。

资料来源:

《公民自救手册——面对地震的自救与互救》(2008年7月)

来源:自然与社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