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岁月中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将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一环。立足实践向度,探索延安精神与大学生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岁月中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将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一环。立足实践向度,探索延安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需要各高校以历史为镜、以现实为基、以创新为翼,通过各项创新举措,使延安精神从历史记忆转化为青年学生的精神自觉和行动指南,以培养出更多扎根祖国大地、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新人。
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是探索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向度的重要手段。其一,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思政课堂上,教师可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B站等新媒体平台,围绕延安精神设置线上问卷、线上投票等环节,收集学生意见,提升思政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感,让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的同时,主动接触和了解延安精神。其二,开展案例教学。课前,教师可依托网络平台,收集延安精神相关素材,将其作为思政教学案例有机融入思政课堂;课中,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案例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其三,实现情景模拟。教师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延安时期的会议、战斗、生产等虚拟场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演绎延安精神的实践场景,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其四,运用翻转课堂。课前,安排学生自主观看学习视频、阅读相关资料,预习课上会讲到的延安精神相关内容;课中,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活动,分享课前预习环节中的收获和见解,并进行重点答疑和价值升华,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其五,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调研延安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状况,让延安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丰富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是探索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向度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将延安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程。将延安精神的核心内涵,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等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教学内容相结合。具体而言,在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课程时,可以结合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革命实践的历史,让学生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在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通过引入延安时期军民鱼水情的案例故事,激发学生对于延安精神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积极鼓励各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学科专业内容与延安精神的契合点,将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最大限度发挥延安精神的思政育人价值。例如,在文学专业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延安时期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解读延安精神的内涵;在史学专业课中,教师可以详细讲述延安时期的经典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延安精神在当时发挥的重要作用。另外,开发特色选修课程。邀请专家、学者编写与延安精神有关的思政教育特色教材和读本,并配套开设特色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进一步丰富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营造文化氛围。营造文化氛围是探索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向度的拓展延伸。高校可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建筑设计等方式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拓宽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可定期在校内举办以延安精神为主题的讲座、演讲、报告会、论坛交流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革命前辈或专业人士进校演讲,让延安精神在讲述与分享中鲜活起来;开展以延安精神为主题的文化艺术活动,鼓励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在艺术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和传承。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各高校可在食堂、宿舍、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等地张贴宣传延安精神的标语、海报等,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娱乐之余,随时随地接受延安精神的熏陶,有效发挥隐性思政教育的独特价值。在校园建筑设计上,高校应主动将延安精神的价值内核有机融入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在校园内设计以弘扬延安精神为主题的文化长廊、主题广场,或是在校园道路上设置主题雕塑等,以此营造浓厚的文化浸润氛围。
打造师资队伍。打造师资队伍是探索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向度的必要选择。一方面,实施导师引进计划。相关高校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聘请革命后代、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等担任客座教授,定期进校进行专题讲座和经验分享交流,以弥补校内思政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局限和不足,在交流对话中深化学生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开展思政教师专项培训。高校可定期举办延安精神主题培训班,通过系统培训帮助思政教师精准把握延安精神的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熟练掌握融合教学方法,使其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承担起价值引领和文化传承的双重使命。此外,还可选派青年思政教师赴延安地区开展研学,在参与当地乡村治理、红色旅游开发等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并最终反哺教学。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延安精神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专项项目“延安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立项号:2022YA12〉的研究成果)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