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无废日“天津分会场活动举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30 21:45 1

摘要:3月30日是“国际无废日”,由天津市生态环境局主办、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协办的“‘无’中生绿 让未来充满无限可能”2025国际无废日天津分会场活动在中新友好图书馆举办。

2025-03-30 19:09 津云

津云新闻讯:3月30日是“国际无废日”,由天津市生态环境局主办、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协办的“‘无’中生绿 让未来充满无限可能”2025国际无废日天津分会场活动在中新友好图书馆举办。

“国际无废日”的设立,旨在唤起人们对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鼓励全社会共同行动,变成一个更加绿色更加可持续的未来。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城市,天津一直走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前列。此次活动,汇聚了“无废城市”建设科研力量,促进了国际合作交流,展现了天津“无废经验”,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二级巡视员郭福吉表示,“十四五”以来,天津以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工业领域,成功推动华北区域综合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落户天津,打造了全国首例危险废物跨省“点对点”高质化利用的典范。在生活领域,全市共建设1600余个“两网融合”的回收网点,实现了区域、街道、乡镇的全覆盖。在建筑领域,全面推广了使用再生建材,促进了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利用。新建的民用建筑绿色标准执行率达到了100%。在农业领域,全市主要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平均回收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居全国前列。

生态城自2019年成为国家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以智慧赋能高效治理,搭建了无废信息化管理平台,借助多个小程序实现固废全流程闭环监管,提升了资源化利用率。并实名制管理推动垃圾分类,高标准建设智能箱房,以数据可视化促进居民养成分类习惯。同时,全民参与激活绿色动能,组建志愿服务团队,打造特色模式,融合无废理念与生态文明实践。在搭建“无废”智慧化管理平台,打造“无废”志愿服务体系等各方面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典范和创新做法。

中新天津生态城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孙晓峰表示,今后,生态城将统筹推进绿色低碳经济和城市建设协同共进,着力在发展低碳产业绿色生活方式上走在前列。生态城将进一步深化中心合作,充分发挥中心绿色低碳资金小组的作用,编制施工期间无废城市建设和蓝图,特别是在无废城市建设领域实施监管差行模式,积极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模式。服务支撑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中环集团打造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低碳产业的桥头堡和主阵地,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不断完善固废循环体系,将垃圾器械输送系统无废城市深度融合,打造高效绿色智慧的固废收运新模式,在绿色低碳创新能力上发挥引领作用。大力弘扬无废文化,强化对工作无废理念的认知和理解支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健康生活新时尚。

近年来,天津市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市生态环境局与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国内外机构保持密切合作,积极争取全球环境基金等国际赠款资金支持。在“无废城市”建设、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医疗机构无汞替代产品应用示范与推广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取得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活动中,天津市生态环境局、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UNDP领导共同点亮国际合作桥。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副处长张斌表示,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充分利用国际双多边赠款等多种资金来源,高水平完成试点示范任务,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环境管理模式和创新技术,以示范带动相关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更好地传播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

活动中,天津市生态环境局青年代表宣读了零废城市建设合作宣言,倡议广大市民将“无废理念”融入生活的每个细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坚持物尽其用的节约原则,推行光能计划,实现节能降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骑行或者是步行的绿色出行方式。现场还举行了天津“无废城市”技术研发中心启动仪式和精品“无废细胞”授牌仪式,天津渤海石化有限公司、中新生态城中新友好图书馆、天津中环领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河北区芳草园小区、津药达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药厂、西青区杨柳青镇中心幼儿园被授予本市的精品“无废细胞”。

为进一步宣传“无废城市”建设,今天,主办单位还在中新友好图书馆广场设置了市民互动活动项目:“无中生绿 一叶生签”让市民利用现有资源将叶子,花朵变废为宝,现场手工 DIY制作书签;“春风催新绿 无废正当时”,市民们在用再生纸制造“无废树”上写下无废宣言;“旧书再就业 换绿色回家”,市民们将闲置书籍兑换绿植;“开启盲盒 探索无废奥妙”,通过开启盲盒参与知识问答的形式,向公众普及无废、环保、低碳等知识。市民每参与一项无废活动就可以获得特色“无废印章”,为绿色环保打卡。印章集齐,可换购环保礼品。(津云新闻记者 霍艳华 摄影 蒲永河)

来源:网信静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