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不少家长群里疯传“育儿补贴申领倒计时”的消息,点开链接还能看到红头文件和高仿官网,结果填完银行卡号存款就被转走。这种骗局今年在全国多地爆发,连警惕性高的年轻人也频频中招——为什么看似老套的套路总能得手?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背后的心理陷阱和防骗指南。
最近不少家长群里疯传“育儿补贴申领倒计时”的消息,点开链接还能看到红头文件和高仿官网,结果填完银行卡号存款就被转走。这种骗局今年在全国多地爆发,连警惕性高的年轻人也频频中招——为什么看似老套的套路总能得手?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背后的心理陷阱和防骗指南。
一、焦虑感被精准拿捏的诈骗剧本
骗子们早摸透了新手爸妈的软肋:尿不湿涨价、早教班学费上万,这时候突然收到“国家发放育儿补贴”的短信,就像溺水时看到救生圈。邝女士的经历就很典型,她在支付宝收到链接后,对方以“缴纳保证金才能提现补贴”为由,半小时就骗走她2万元。这种诈骗利用的是双重心理:
政策信息差
很多人不知道正规补贴必须线下社区申请,更不会注意网址里多出的字母。骗子伪造的“国家政务服务平台”页面连LOGO阴影都1:1复刻,唯独域名把“gov”写成“g0v”,就像用康师傅包装的“康帅傅”方便面。
饥饿营销话术
微信群疯传的“最后3天过期作废”,和直播间“限量秒杀”套路如出一辙。有受害者回忆:“看到群里有人说领到了,怕错过机会就赶紧填了信息”,这种从众心理让骗子批量收割。
二、比AI换脸更可怕的“官方cosplay”
现在的诈骗早已不是“猜猜我是谁”的初级阶段,而是搞起了全套角色扮演:
短信变装秀:带【卫健委】抬头的短信,点开却是钓鱼链接。警方发现这些号码伪装成96开头的政务热线,连退订回复功能都做得逼真。
证件照生成器:有骗子视频通话时出示“工作证”,其实是用PS模板5分钟制作的。更专业的还会用屏幕共享功能远程指导操作,实则偷看支付密码。
情景剧式话术:冒充财政局客服时,他们会说“系统检测到您符合条件但未登记”,听起来比真客服还专业。
三、防骗要像给手机贴钢化膜
上海警方今年拦截了19亿诈骗资金,但更关键的是提前筑好防火墙:
官方通道验真身
记住所有补贴都不会要求垫付资金。查询政策可以:
① 直接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
② 在电脑端搜索“省名+政务服务网”,认准域名结尾的“”
③ 去街道办当面核对红头文件
信息防护三不原则
不接Facetime/QQ视频认证(政府机构从不用人脸识别发补贴)
不开启屏幕共享(相当于把家门钥匙给陌生人)
被骗后黄金30分钟
如果已经转账,立即做三件事:
① 连续输错密码锁住网银
② 报警时要求启动“保护性止付”(能冻结对方账户)
③ 删除手机里可疑APP(有些木马会持续窃取信息)
说到底,骗子不过是把保健品会销那套“恐吓+利诱”搬到了线上。下次再看到“错过等三年”的补贴通知,不妨默念:真有钱发,政府巴不得敲锣打鼓通知你,哪会偷偷摸摸发链接?
来源:一根薯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