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具身智能,简单地说就是有了物理身体的智能体,当下正引领着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浪潮。记者今天(3月30日)从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专场论坛——中国具身智能大会上了解到,去年我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突破4800亿元,未来将在制造、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发挥关键
具身智能,简单地说就是有了物理身体的智能体,当下正引领着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浪潮。记者今天(3月30日)从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专场论坛——中国具身智能大会上了解到,去年我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突破4800亿元,未来将在制造、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四足仿生机器人/记者拍摄
大会展示区,伽南科技带来了一款名为“Adam”的机器人,现场丝滑地做着打太极、跳舞、弹琴等动作,吸引了不少关注。技术负责人介绍,这是首款高度类人髋部设计的人形机器人,骨盆部分能够执行类似人类的运动,基于强化学习的控制算法,在行走、奔跑和复杂动作中都表现出与人类相似的敏捷性。
这个机器人的髋部仿生性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比较独特的,传统正交型的设计,比较简单,但是灵活度会有一些限制。因为人的灵活性目前是最高的,越像人那机器人的灵活性就越高。机器人的全身运动控制,走路、跑步,包括在实验室里面做过抓取的一些测试,也在开展模拟工业应用场景的前沿研究,在物流、分拣等方面都是比较有前景的。
Adam人形机器人/记者拍摄
灵巧手/记者拍摄
在灵巧智能展台,一台灵巧手轻松地活动五指,快速地模拟操作员作出抓握、双指打开等动作。业务拓展总监范祥如介绍,这款灵巧手有19个关节度,仅比人类少2个,能完成人类常规的33种动作姿态。可以与人形机器人协作,运用在工业、特种作业等多种场景。比如它可以单手玩魔方,一手抓动的物体,最小可以去拿一些牙签,也可以自主进行采摘抓取,甚至会做分类。现在我们5个手指的指尖都有传感器,在物体接近1厘米的环境下,它可以去判定大概会有什么样的物体,保证拿握的时候它不会往下去滑。更好的赋能具身智能领域的数据采集跟应用。
中国具身智能大会/大会提供
随着大模型端的技术突破,预计2031年我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孙富春表示,具身智能在医疗、教育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第一个就是那些危险作业环境,包括像消防、化学车间、矿山等,这些地方让机器人去。第二个赋能咱们的制造业,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机器人可以不分昼夜地给人类做事。第三个就是大健康,中国正式进入老年化社会,那么人形机器人有交互能力,可以陪老人交流,把情感放在里面,还能帮老人倒杯茶、吃药之类的,这在中国非常需要,也是现在很多人在做的方向。
大会发布北京具身智能协同创新矩阵/大会提供
今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全国人工智能发展“领头羊”,北京市今年2月率先发布《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领域。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信息科技处处长韩健表示,将会同国家电网、京能集团、万达集团、科兴生物等行业用户,联合发布首批具身智能领域标杆示范场景,围绕智能巡检、负重跟随、动态监测、起居辅助等场景,释放2千余个具身机器人替代岗位。“我们希望到2027年,北京能够成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高地。”
记 者 王琛琛 编 辑 朱艳婷 主 编 程 艳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