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部门主管张姐带着歉意的笑容对我说出这句话时,我条件反射般地回答:"没事,没事,我昨天也有安排。"
小王,真不好意思,昨天聚餐忘了叫你,你不会介意吧?"
当部门主管张姐带着歉意的笑容对我说出这句话时,我条件反射般地回答:"没事,没事,我昨天也有安排。"
可看到她眼中一闪而过的轻蔑,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又说错了话。
35岁的我,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竟然还在犯这种低级错误。
直到后来发生的那件事,我才明白这句看似简单的"忘了叫你"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复杂的职场潜规则......

01
我叫王晨,今年35岁,在一家中型广告公司做创意总监。按理说,这个年纪和职位,我应该在职场人际关系方面很有经验才对。可是最近一年,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在公司里的存在感很低,总是被边缘化。
这种感觉始于去年部门重组。
原来我们创意部有12个人,重组后被分成了两个小组,我带一个组,同事李明带另一个组。李明比我小两岁,但是很会来事,跟领导关系处得特别好。
刚开始我没有太在意,觉得大家都是同事,没必要搞什么小圈子。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李明那边的人总是有各种聚会,而我和我的组员很少被邀请。
第一次意识到问题是在三个月前。
那是周一早上,我到公司时听到几个同事在聊周末的聚餐。
"昨天那家火锅真不错,下次还去那里。"
"是啊,李总请客就是大方,点了好多菜。"
"拍的照片记得发群里啊,让没去的人也看看。"
听到这些对话,我心里有些不舒服,但也没多想。毕竟工作之外的聚餐,不邀请我也是正常的。
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
中午吃饭时,李明主动走过来:"老王,不好意思啊,昨天聚餐忘了叫你,你不会介意吧?"
"没事,没事,我昨天也有安排。"我习惯性地这样回答。
李明笑了笑:"那就好,下次一定叫上你。"
可是"下次"从来没有来过。
02
类似的事情开始频繁发生。
部门聚餐没叫我,事后说"忘了"。
同事生日聚会没叫我,事后说"以为你不喜欢这种场合"。
领导请客没叫我,事后说"看你平时挺忙的,不好意思打扰"。
每一次,我都是同样的回应:"没事,没事。"我以为这样显得大度,不会让场面尴尬。
但是我渐渐发现,我在公司里变得越来越透明。重要的项目很少分配给我,有价值的客户资源也轮不到我,连开会时大家都很少征求我的意见。
"老王,你最近怎么这么沉默?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有一次,人事部的小刘关心地问我。
"没有啊,挺好的。"我还是习惯性地回答。
小刘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老王,你是不是得罪什么人了?感觉大家对你的态度有些微妙。"
"不会吧,我跟谁都没有矛盾啊。"我真的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那你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几次聚餐你都没参加?"小刘提醒我。
"那些聚餐我又没被邀请,不去很正常啊。"我说。
小刘摇摇头:"老王,你想想,为什么其他人都被邀请了,就你没有?而且每次事后他们都会跟你解释一下,说是'忘了'或者'以为你不愿意来',你觉得这正常吗?"
小刘的话让我开始反思。确实,这么多次都"忘了"叫我,概率上讲不太可能。
"那我应该怎么办?"我问。
"至少你不应该每次都说'没事'吧?"小刘说,"你这样回应,别人会觉得你真的不在意,或者觉得你很好欺负。"
03
小刘的话让我开始观察其他人是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的。
上个月,销售部的张华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部门聚餐没叫他,事后领导跟他解释说"以为你不喜欢吃辣"。
张华的回应让我印象深刻:"谢谢领导关心,不过我还挺能吃辣的。下次这种活动还是叫上我吧,我也想跟大家多交流交流。"
领导听了有些不好意思:"那是我考虑不周,下次一定。"
果然,后来的聚餐张华都被邀请了。
还有一次,市场部的小李也遇到了类似的事情。同事生日聚会没叫她,事后说"以为你那天要加班"。
小李笑着说:"哈哈,看来我平时表现得太敬业了,让大家觉得我是个工作狂。其实我也很喜欢热闹,下次记得叫上我哦,我保证准时参加。"
大家听了都笑了,气氛很轻松,小李也顺利融入了集体。
我开始明白,原来面对这种情况,不同的回应方式效果完全不一样。
我决定下次试试新的回应方式。
04
机会很快就来了。
上周五,公司组织部门团建,我又没被通知。周一上班时,部门主管张姐找到我:"小王,真不好意思,团建忘了通知你,你不会介意吧?"
这一次,我没有说"没事"。
我深吸一口气,微笑着回应:"张姐,看来我平时存在感太低了,连团建都容易被忽略。不过这次错过了确实挺遗憾的,我听说大家玩得很开心。下次这种集体活动记得叫上我,我也想为团队建设出一份力。"
张姐的表情明显有些意外,她大概没想到我会这样回应。
"当然当然,下次一定不会漏掉你。"她连忙说道。
"那就谢谢张姐了。"我笑着说,"对了,我看群里的照片大家玩得很尽兴,下次我也想参与进来,为团队氛围做点贡献。"
这次对话之后,我明显感觉到张姐对我的态度有了变化。她开始主动找我讨论工作上的事情,也会征求我的意见。
但是真正让我醍醐灌顶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
这件事让我彻底明白了"忘了叫你"这句话背后的深层含义,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在职场中真正保护自己的利益。
但就在我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应对技巧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这让我意识到职场的水远比我想象的要深......
上周三下午,公司突然宣布要跟一个重要客户举办商务晚宴,这是我们今年最大的一个项目,成功签约的话能给公司带来上千万的收入。
按理说,作为创意总监,这种重要场合我应该参加才对。可是到了下班时间,我也没收到任何通知。
"算了,可能这次真的不需要创意部门参与。"我这样安慰自己。

第二天早上,我看到朋友圈里同事们发的晚宴照片,不仅李明在,连我组里的几个下属都参加了。
我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上午十点,李明走过来,脸上挂着那种我已经很熟悉的"歉意"笑容:"老王,昨天晚宴忘了叫你,你不会介意吧?"
这一次,我没有像以前那样说"没事",也没有用我刚学会的那套说辞。因为我忽然意识到,这件事情的性质完全不一样。
"李明,你说忘了叫我?"我平静地问。
"是啊,当时太忙了,一时疏忽。"李明依然笑着。
我点点头,然后说:"那我想问一下,谁负责统计参加晚宴的人员名单?"
李明的笑容僵了一下:"这个...是人事部统计的。"
"那人事部是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邀请名单的?"我继续问。
"应该是...按部门和职级吧。"李明显然没想到我会追问细节。
我拿出手机,打开昨天的朋友圈截图:"我看到小张小李都参加了,他们的职级比我低,参与这个项目的程度也不如我深。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忘记'我吗?"
李明的脸色变了,周围几个同事也停下手头的工作,目光都集中到了我们这里。
就在这个尴尬的时刻,部门主管张姐走了过来。她看了看现场的情况,皱了皱眉头。
"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张姐问。
我正准备解释,却看到李明眼中闪过一丝我从未见过的冷笑。他看着我,缓缓说道:"老王,其实有些事情我本来不想说的,但是既然你这么较真..."
我的心跳突然加速,预感到他要说出什么不得了的话。
05
"既然你这么较真,那我就实话实说吧。"李明看着我,语气变得严肃,"昨天的晚宴确实没有叫你,但这不是忘记,而是客户方面的要求。"
"什么意思?"我感到一阵不安。
"客户那边反映,说你在上次提案汇报时表现得比较...怎么说呢,不够professional。所以这次重要场合,他们希望不要安排你参加。"李明一边说一边观察我的反应。
我的脑子嗡的一下,完全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这不可能!"我脱口而出,"上次提案我准备得很充分,客户现场反应也很好啊!"
张姐在旁边听着,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李明,这件事你为什么不早点跟我汇报?"
"张姐,我也是今天才收到客户的正式反馈。"李明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邮件打印件,"您可以看看,这是客户昨天发来的。"
我和张姐凑过去看那份邮件,内容大致是说对我上次的提案表现不满意,希望后续的重要会议能够安排其他人员参与。
看到这份邮件,我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老王,你先回去整理一下思路,我们稍后单独聊。"张姐对我说,然后转向李明,"你跟我到办公室来。"
回到座位上,我的大脑一片混乱。我努力回忆上次提案的细节,想不出哪里出了问题。
"老王,你还好吧?"小刘走过来关心地问。
我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她。
小刘听完后,沉思了一会儿:"老王,我觉得这件事有些奇怪。"
"怎么奇怪?"
"你想想,如果真的是客户对你不满,公司应该早点知道并且处理这个问题。为什么要等到现在才说?而且,我记得上次提案后,张姐还夸奖你来着。"
小刘的话提醒了我。确实,上次提案后,张姐还特意夸奖了我的表现,甚至说客户对创意方案很满意。
"你觉得李明是在撒谎?"我问。
"我不敢确定,但是这整件事的时间线很有问题。"小刘说,"而且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几个月李明的表现越来越活跃,而你却越来越边缘化?"
06
我仔细回想,确实如小刘所说。李明最近经常主动承担一些重要项目,在领导面前的曝光度也越来越高。
"你的意思是,他在刻意排挤我?"我问。
"很有可能。"小刘压低声音,"老王,你想想,如果你被边缘化了,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答案显而易见:李明。
如果我被排挤出核心圈子,李明就能顺理成章地成为创意部的实际负责人。而现在的情况是,我们两个人的地位相当,他需要找机会把我踢出局。
"那我应该怎么办?"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
"首先,你要确认那份客户邮件的真实性。"小刘建议,"如果是假的,你就有了反击的机会。如果是真的,你也要弄清楚具体是什么问题。"
下午,张姐找我单独谈话。
"老王,关于客户的反馈,你有什么想法?"张姐开门见山地问。
"张姐,我想确认一下那份邮件的真实性。"我直接说道,"因为我对上次提案的表现很有信心,而且您当时也给了正面评价。"
张姐看了我一眼,然后说:"我已经跟客户那边核实过了。"
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确实有这份反馈,但是..."张姐停顿了一下,"内容跟李明给我看的有些不一样。"
"什么意思?"
张姐从抽屉里拿出另一份打印件:"这是客户发来的原始邮件。他们对你的创意能力很认可,但是觉得你在团队协作方面有些问题。"
我仔细看了那份邮件,发现确实跟李明之前给我看的不太一样。客户主要的意见是说我在提案过程中与其他同事的配合不够默契,希望下次能够改进。
这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更不足以成为不邀请我参加晚宴的理由。
"张姐,那李明为什么要..."我欲言又止。
"我也很想知道答案。"张姐的表情变得严肃,"老王,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最近几个月,你有没有感觉到公司内部的氛围有些微妙?"
07
我点点头:"确实有这种感觉,总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了。"
"那你知道为什么吗?"张姐问。
我摇摇头,确实不知道原因。
张姐叹了口气:"老王,你是个技术能力很强的人,但是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确实有些问题。"
"什么问题?"
"每次有什么冲突或者误会,你总是选择回避,总是说'没事'。这样看起来是大度,但实际上是在放弃自己的权益。"张姐说,"久而久之,别人就会觉得你好欺负,会故意忽略你的存在。"
张姐的话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以为的"大度",在别人眼里却是"软弱"。
"那李明那边..."我问。
"李明确实有些问题,他可能利用了你的这个弱点。"张姐说,"但是老王,你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如果你早点为自己发声,事情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接下来的几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场行为。我意识到,所谓的"忘了叫你"根本就不是简单的疏忽,而是一种试探和排挤。
当有人说"忘了叫你"时,实际上是在测试你的反应。如果你说"没事",就等于默认了这种忽略,下次他们会更加理直气壮地排斥你。
正确的回应应该是:
首先,要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让对方知道你并不是真的"没事"。比如:"确实有点遗憾错过了这次机会"或者"希望下次能够参与进来"。
08
其次,要适当表达自己的价值,让对方意识到忽略你是他们的损失。比如:"我觉得我在这个项目上还是能贡献一些想法的"或者"我也想为团队出一份力"。
最后,要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但同时要获得承诺。比如:"不过我相信你们不是故意的,下次记得叫上我就好"或者"我期待下次能够参与这样的活动"。
更重要的是,如果类似的情况反复发生,你要有勇气追问原因,不能一味地忍让。
经过这次事件,我开始重新建立自己在公司的存在感。我主动争取重要项目,积极参与各种活动,适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李明看到我的变化,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他不再试图排挤我,而是开始主动跟我合作。
三个月后,我得到了晋升机会,成为了创意总监的副总监。在庆祝晚宴上,张姐对我说:"老王,你终于学会为自己发声了。"
现在的我明白,职场如战场,善良可以有,但绝不能软弱。当有人说"忘了叫你"时,千万别说"没事",而应该让对方知道:你有事,你很在意,你不好欺负。
35岁才学会这个道理,虽然有些晚,但总比永远学不会要好。在这个充满竞争的职场环境中,保护自己的权益不是自私,而是生存的必需品。
只有当你学会为自己发声时,别人才会真正尊重你,重视你,不敢轻易忽略你。
而那些真正聪明的人,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从不轻易说"没事",而是用智慧和策略保护着自己的每一寸利益。
这,就是成熟的职场人应有的觉悟。
来源:不凡艺术家VMBzJ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