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4日,长沙市教育局召开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在规范政策性优待项目方面提到:自2025年起,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
近日长沙教育局一纸公告登上热搜,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声讨。
3月24日,长沙市教育局召开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在规范政策性优待项目方面提到:自2025年起,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
消息一出,就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热议。网友纷纷质疑长沙市教育的公平性,甚至有网友直接表示教育公平沦为了“拼爹”,“要明来了,终于不装了”等等。
通过网络搜索,在长沙市人社部网站找到了《长沙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分为A、B、C、D四类:
A类:国际顶尖人才(如诺奖得主、两院院士);
B类:国家级领军人才(如茅盾文学奖得主);
C类:省市级领军人才(如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得主);
D类:高级人才(如重点产业领域年薪50万元以上的高管或研发人才)。
ABC类还好理解,毕竟数量较少,而且确实是高级人才。尤其是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他们确实给国家做了很大贡献,付出就该有收获,这类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不会对二三线产生太大影响。
但是D类人才就引发了质疑,一方面是门槛有了变化,出现了年薪50万这样的字眼,更重要的是D类人才占比最高,超过了80%。
今年3月,长沙公布的“第42批认定名单”中,A类0人、B类1人、C类12人,D类达到了81人。
更关键的是,前面的ABC三类还需要去努力学习、奋斗,获得奖项,而D类明显简单的多了。
举个例子:
2024年华为人均年薪84万元;腾讯2024年人均年薪为102万元;字节跳动技术类岗位年薪普遍在40万以上,部分岗位可达60万。
这些企业在长沙都有分公司,按照这样的平均薪酬计算,符合50万年薪的应该不会少。
这是网上可以查询到。还有很多金融类企业,工资保密,但是由于过去出现过泄密事件,有些普通员工年薪月收入达到了82500元,可以想象有多少跨过50万这个门槛了。
再来看总部位于河南许昌的胖东来,最新执行工资标准:店长实发工资80000,店助实发工资50000,处长实发工资30000,他们都能达到年薪50万的标准。
如果这个“高层次人才享受教育单列”扩大范围的话,有的班级会不会出现这样有趣的一幕。“你爸爸年薪多少?”50万可是最穷的啊!
所以说,D类标准弹性空间很大,概念也比较模糊,有很大的可操作性。甚至不排除某些家长自己临时注册公司,任命一批“家长高管”,至于工资,可以左手倒右手!孩子入学后,再注销公司。
可以说,一旦教育和金钱挂上钩了,那普通家庭是真的没有竞争力了。
实际上,长沙市在人才引进方面,已经有了相关的优惠政策。
2022年,长沙发布的《长沙市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若干政策(试行)》第43条规定:A、B、C类高层次人才子女,可在市属中小学校、幼儿园选择就读入园,D类高层次人才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人才意愿和实际情况,相对就近统筹安排。
对此,长沙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和统招计划互相不影响,其子女需参加中考,试卷与普通考生一致,但录取时结合成绩和政策安排。
那么既然互不影响,也需要考试,为何还要多次一举的搞“单列”呢?是因为教育局闲的没事干?找点事情做?
此次长沙的教育改革,搞“教育单列”,恰恰说明了没有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
如果一个地方的教育资源是均衡的,学生们都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在当地享受到公平和优质的教育,那就没必要搞什么照顾政策了。
既然提供照顾政策就说明当地的教育资源是不均衡的,是有优质和普通区别的,而且优质教育资源固定且稀缺。
单列会压缩普通考生名额。比如:某校原计划招100人,单列录取2人后,普通考生实际名额或从100变为98。那么考进这所学校的难度就会增大。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教育资源作为一种公共资源,是有限的,具有排他性的。把一些人列为照顾对象,可能会影响其他人享受这个资源。”
D类人才会不会演变为“合法拼爹”?
年薪50万以上的企业高管或研发人员被归为“高层次人才”,他们的社会贡献与学术成就不一定匹配得上教育优待。
很多企业高管拿着几十万年薪,实际上对企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甚至有一部分还在反腐中锒铛入狱。
不管实际贡献,只看50万年薪,也被网友认为是“合法化拼爹”。一旦他们的子女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势必会在社会中引起反响。
大家会更加重视“金钱效应”,企业高管们可能会腾挪操作,通过挂名项目或虚报履历获取人才资格。
长期发展下去,教育资源向“二代”倾斜,可能加剧代际优势传递,削弱社会流动性。其他城市可能效仿,进一步扩大特殊化招生范围。后果越来越严重。
那么教育的公平性还会剩下多少?对普通学子影响有多大呢?
目前来看,只有长沙市公布了改革制度,并且受到了民众质疑。这种情况下,长沙教育局的操作空间会大大降低,并且其他城市不会贸然跟进。
短期来说,对普通学子的实际影响力并不大,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落差。
大家普遍认为,官方所谓的“单列不占统招名额”,但实际上优质高中资源有限,普通家庭学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尤其是重点学校录取率或隐性下降。
部分学生会认为现在的政策就是“拼爹”,普通家庭的学生对教育公平的信心受挫,引发社会不满,对未来没有信心。
有些学生目前的成绩可以进入重点中学,但是因为“父母不够努力”,自己需要付出更多才能进入重点中学,会对其身心产生一定的冲击。
相关政策也会误导社会价值观,更多人会认为“身份优于努力”,削弱普通家庭通过自身奋斗改变命运的动力。
教育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石,14亿人为之努力、为之奋斗,只是想让它更加公平,更加合理。
现在很多网友已经对“教育公平”产生了质疑,而长沙教育局一纸公告,相当于“明牌了”。若其他城市效仿,可能形成全国性的教育特权化趋势。
人才引进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在人才引进与教育公平间寻求平衡点,是当下教育需要考虑的一件大事。
我是科技铭程,欢迎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
来源:科技铭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