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缘何多个地点以他名字命名?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0 20:54 2

摘要:故乡,处处镌刻着他的名字——向应。从鹤大高速公路驱车下道,沿亮普公路蜿蜒前行,很快即抵达关向应故居纪念馆,金普新区向应街道大关屯173号。纪念馆的南侧不远,是向应小学。

故乡,处处镌刻着他的名字——向应。从鹤大高速公路驱车下道,沿亮普公路蜿蜒前行,很快即抵达关向应故居纪念馆,金普新区向应街道大关屯173号。纪念馆的南侧不远,是向应小学。

关向应故居纪念馆,一直是大连乃至辽南地区人文景观的热点之一。因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名字。关向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优秀指挥员。

关向应故居纪念馆主展馆全貌。

数次来到关向应故居纪念馆,从参观、学习、受教育,到体会、思考、感悟,才逐渐理解关向应这位伟大的共产党员堪称传奇的一生。

求 索

凡伟大而迥异于常人的思想和脚步,都无愧于“传奇”二字。

22岁离家求索、斗争、奋战,直到生命在44岁的正盛时节遽然而止,他再也没有回到过故乡。

金县亮甲店镇大关家屯(今金普新区向应街道大关屯),是他的出生地。1902年9月,关向应出生在这里的一户满族贫寒农民家庭。关致祥是私塾先生给他起的名字,祖母则唤他喜麟子。

12岁开始,他先后就读于亮甲店蒙学堂、普兰店公学堂。日本殖民统治时代的黑暗,压迫着天资勤敏、一心求学的关向应。

20岁的关向应于1922年从大连伏见台公学商科学校毕业后进入日资企业大连日华兴业株式会社做职员,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令关向应决心不为日本人做事,愤然辞职,回乡务农,并发誓“再也不为日本人做事”。几经辗转,关向应来到泰东日报社庶务部工作。进入泰东日报社可以说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里,关向应还结识了时任《泰东日报》记者的刘恂躬和他的妻子石三一女士。刘恂躬是国民党左派,思想进步,时常和关向应谈些革命的事。

在夫妻共同开办的三一夜校,关向应从书本上认识了马克思和列宁,知道了十月革命,更痛彻地感受到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屈辱。

1923年,中共党员李震瀛与陈为人受李大钊委派来到东北,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织。关向应很快成为李震瀛的得力助手。

1924年4月,关向应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大连地区第一批团员,当选第一任团小组长。

觉醒年代,关向应成为辽南大地最早“觉醒”的年轻人之一。

为了信仰,为了国家,故乡、家庭也只能暂时割舍。但令人唏嘘令人感叹也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他的辞家离乡就是永诀!“到5月,李震瀛同志失败(指身份暴露),我亦随着他到上海。”

就这样,22岁的他,毅然离开故土大连;22年后的他,溘然长逝于圣地延安。

跃马征战的关向应。

志 坚

信仰,是神圣的。盖因为了信仰而生的人们,在用宝贵之生命、殷红之鲜血和绝对之忠诚求索、捍卫、奉献。筚路蓝缕,殚精竭虑,共同铸就,薪火相传。平凡的人,一旦有了伟大的信仰,就会拥有令人钦佩景仰的魂魄。

革命者都是行动派,个个步履匆匆但异常坚定。

1925年1月,关向应在苏联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前一年的秋天, 他受党中央派遣,从上海启程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但仅仅过了半年,五卅运动爆发,党中央决定从留苏人员中调回一批干部,关向应旋即中断学习奉调回国。

青年运动、工人运动、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最初的主要革命活动,可以说关向应都是亲历者;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他都参与其中。

征 战

贺龙和关向应,是一生一世的搭档——生活中的兄弟、炮火中的战友、工作中的同志。

1937年8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红军主力编为3个师:第一一五师、第一二○师、第一二九师。其中,第一二○师师长是贺龙,关向应任政训处主任,后改为政治委员。其实,“贺关”的搭档早在1932年就开始了。

八千里路、关山横渡,戎马倥偬、纵横驰骋。

1932年1月,关向应从香港辗转到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员、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湘鄂西红军第三军政治委员。

1934年6月,关向应和贺龙率部转战贵州。枫香溪会议通过了恢复红三军党组织和政治机关,停止“肃反”,建立黔东革命根据地等正确决议。关向应在会上严肃批评了“左”倾错误。枫香溪会议把濒临绝境的红三军从“左”倾错误的危害中挽救出来。

贺龙得以真正认识了这位中央派来的政治委员。

1934年10月,红三军与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在木黄会师,中央为两军会师发来的贺电中决定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

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突围长征,历经艰险,于1936年7月初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

党中央指定红二、红六军团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后任红二方面军政治委员)。

长征结束时,红二方面军还有1万余人,从相对数字来看,在三大主力红军长征途中,红二方面军是减员最少、保存力量最多的一支队伍。

图为关向应(左2)、和贺龙(右1)、周士第(右2)、甘泗淇(左1)在雁门关前线。

进 击

晋西北,扼黄河东岸,居吕梁西麓,山峦起伏,易守难攻;与莽莽秦川遥望, 为晋陕之间要冲。晋西北地区,是抗日战争期间贺龙、关向应部第一二〇师的主要活动区域。

1937年9月,贺龙、关向应率领第一二〇师东渡黄河,挺进山西。10月,他们在雁门关附近伏击日军辎重部队,摧毁汽车上百辆。首战告捷,军心大振。

1939年1月,第一二〇师主力挺进冀中,四战四捷,4月发动了齐会作战, 经过三昼夜连续作战,全歼日军吉田大队700余人。

关向应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倾注心血、饱含深情,对抗战到底始终信心不退。1940年9月,晋绥边区机关报《抗战日报》正式刊行。关向应给创刊号的题词是:“团结人民,巩固统一战线。”

但人毕竟不是铁打的,多年超负荷的工作和戎马倥偬,让关向应积劳成疾,他病倒了。

病榻上的关向应,念兹在兹的还是党的事业。1946年7月21日,关向应在延安病逝。弥留之际,他仍叨念着“我还要为党工作10年到20年”。

任弼时(右2)、贺龙(左2)、续范亭(左1)、彭真(左3)看望病中的关向应。

流 芳

巨星陨落,全党悲恸,军民皆哀。毛泽东为关向应题写的挽词是:“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

他的名字,镌刻在家乡故园,也永铸在曾经战斗过的红色热土。

1946年,晋绥边区将边区政府所在地的山西兴县图书馆更名为关向应图书馆,1952年,贺龙、李井泉分别为之题字;1961年,向应人民公社在金县成立;1987年,金州和平广场更名为向应广场,关向应戎马雕塑于广场奠基;1987年,经大连市教育局批准,金县二十中学更名为向应中学;1989年,金州区政府将金州人工湖更名为向应公园;1995年,向应乡撤乡设镇。

关向应故居纪念馆,无疑承载了更为完整的记忆和纪念。

关向应故居纪念馆始建于1964年,每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受到中央、省、市、区领导及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

2005年,关向应故居纪念馆被纳入全国10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2010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关向应故居纪念馆是国家级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辽宁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基地”“辽宁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辽宁省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等称号。

关向应故居纪念馆内的游客留言册,总是被来自全国各地的留言填满。留言真挚朴素,读来就像在读一本书。

有小学生写道:“关向应爷爷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有大学生写道:“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与时代共同奔跑!”

延安四八烈士陵园关向应同志之墓。

有三种渠道

大连市新华书店(图书大厦店)一楼

中山区万祥街5号木文堂书店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韩晓东

图片:由关向应故居纪念馆提供

编辑:徐琳

美编:张强

校对:魏红

责编:秋菊

主编:李元臣

监制:穆军、高忠华

来源:大观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