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河州历史悠久、物产丰饶、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各族群众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间积累的技艺,在浅唱低吟中孕育的艺术,在岁月洗练中沉淀的瑰宝,承载着远古的智慧之光,重新焕发出时代的璀璨光芒。2025年,“云南红河发布”系列平台开设“遇见非遗”专栏,与您一起探寻历史留
红河州历史悠久、物产丰饶、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各族群众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间积累的技艺,在浅唱低吟中孕育的艺术,在岁月洗练中沉淀的瑰宝,承载着远古的智慧之光,重新焕发出时代的璀璨光芒。2025年,“云南红河发布”系列平台开设“遇见非遗”专栏,与您一起探寻历史留给后人的文化密码,串起数千年的文脉风流,赓续祖先遗留的智慧之光。
“嘿,嘿!”
每逢周二、周三、周四
下午的课后时间
在开远市第八中学的操场上
便会传来这样铿锵有力的呼喊声
在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李登明的带领下
一群学生正全情投入地练习着“棒棒舞”
他们手中的棍棒上下翻飞
灵动转身、轻盈跳跃
一招一式尽显飒爽英姿
“棒棒舞”作为开远市碑格乡彝族濮拉支系的传统祭祀舞蹈,历经数百年岁月沉淀而成。表演时,舞者手持棍棒,巧妙融合武术与舞蹈元素,既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与观赏价值,又承载着先民对天地、自然、生命的敬畏以及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2005年6月,彝族(濮拉)祭祀舞蹈被列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同年11月,被列为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9年,碑格乡彝族(濮拉)传统文化保护区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保护名录。
一直以来
开远市第八中学
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并将其与课后活动紧密结合
学校精心制定“非遗进校园”活动方案
编写教材
定期开展培训、交流与展示活动
自2021年起
学校聘请当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李登明、付秀英
分别开设“棒棒舞”与彝族刺绣课程
其中
极具表演魅力的“棒棒舞”一经推出
便吸引众多学生踊跃报名
近年来
开远市第八中学
“棒棒舞”队成绩斐然
接连斩获市级初中学生
艺术实践活动一等奖
州级初中学生
艺术展示活动二等奖
60岁的李登明感慨道:“4年来,
我每周都会到这里上两节至三节课,
如今已培养出200多名学生。
他们学习态度认真,
还积极参与各级比赛和表演,
看到非遗传承有了接班人,
我深感欣慰。”
“非遗进校园”
宛如一颗希望的种子
轻柔地播撒在开远学子们的心间
随着时间推移
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让文化自信之花在校园中绚烂绽放
来源:云南红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