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群山环抱的乡村,在人声鼎沸的直播间,在洪水泥泞的田埂,总有一个身影穿梭其间。他就是中医大师周贤良,一位用脚步丈量医者仁心,用行动诠释中医担当的守护者。四十载春秋流转,他以山为邻、以药为伴,在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道路上,写下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佳话。
在群山环抱的乡村,在人声鼎沸的直播间,在洪水泥泞的田埂,总有一个身影穿梭其间。他就是中医大师周贤良,一位用脚步丈量医者仁心,用行动诠释中医担当的守护者。四十载春秋流转,他以山为邻、以药为伴,在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道路上,写下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佳话。
翻山越岭的 “健康摆渡人”
“周大夫的药箱,比村里的老槐树还熟悉山路。” 这是乡亲们对周贤良最朴素的评价。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背着沉甸甸的药箱走进深山,那时许多村寨不通公路,最远的病人家要翻过七座山、蹚过五条河。有一年寒冬,一位产妇产后大出血,他踩着没膝的积雪赶路,鞋冻成了冰壳,却在抵达后立刻为病人施针配药,守在床边三天三夜。如今虽已年过六旬,他仍坚持每月进山巡诊,手机里存着数百个村民的号码,哪个老人该换药了,哪个孩子该推拿了,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药箱上磨出的包浆,是他踏遍千山万水的勋章,而村民们房前晾晒的草药、墙上挂着的锦旗,则是对这份坚守最温暖的回应。
洪水中的 “药材守护神”
2016 年那场特大洪水,至今让乡亲们心有余悸。当时周贤良培育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被淹,那是他耗费十年心血建立的 “药库”,也是周边村镇药材供应的重要来源。“药材没了,乡亲们看病拿什么?” 他二话不说跳进齐腰深的洪水里,和村民们一起抢救板蓝根、金银花等药材。浑浊的洪水卷着杂物冲击着身体,他却始终把药箱护在胸前,直到将最后一批种子转移到高处。事后有人劝他:“您都这把年纪了,何必这么拼?” 他却说:“这些药能救命,比我的命金贵。”
直播间里的 “健康播种机”
“家人们,这个艾草泡脚方记得收藏,对老年人失眠特别好。” 每周三晚七点,周贤良的 “卫民大中医” 直播间准时开播。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医,他从零开始学直播,对着手机反复练习讲稿,把晦涩的中医理论变成 “接地气” 的家常话。有次直播时突发心绞痛,他含着硝酸甘油坚持讲完,只为不辜负在线等待的 thousands of 观众。两年来,他累计直播 120 余场,解答健康问题 8000 多个,整理出《家庭中医养生手册》免费发放,让中医智慧走进了千家万户。
孤老孩童的 “暖心守护人”
村里的孤寡老人张奶奶总说:“周大夫比亲儿子还亲。” 每月他都带着药材上门问诊,逢年过节送去米面油;留守儿童小宇患有哮喘,他坚持免费治疗,还教孩子母亲穴位按摩。有人算过一笔账,这些年他为困难群众减免的医药费超过 30 万元,而自己却住着几十年前的老房子,一件中山装穿了十几年。“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 他常对徒弟们说,“中医
不仅要治身体的病,更要暖心里的寒。”
从深山药田到直播镜头,从救死扶伤到文化传承,周贤良用一生践行着 “大医精诚” 的誓言。他就像一株老药草,在岁月的风雨中扎根大地,把苦涩留给自己,将芬芳献给人间。这份对中医的执着,这份对生命的敬畏,正是中医药文化生生不息的密码,也是照亮时代的精神火炬。
来源:落入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