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此,王小婷(庖丁解news)特别对话中国空军首任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大校。他从2013年至2022年,在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岗位上履职十年。
你也说AI,他也说AI,AI一时兴起,一拥而上。
AI能撰写通稿、算法能主导流量,新闻发言人的角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此,王小婷(庖丁解news)特别对话中国空军首任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大校。他从2013年至2022年,在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岗位上履职十年。
这位亲历新时代中国军事传播变革的资深新闻发言人,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揭示智能化浪潮中,新闻发言人如何守住“人”的价值。
新闻发言人的“KPI”
申进科大校将新闻发言人定位为“官方与公众的桥梁”,他将新闻发言人的核心职责概括为四大重点:
信息沟通:精准传递政策要义
情感沟通:建立公众情感认同
思想沟通:引导主流价值观念
责任沟通:彰显政府担当作为
新时代新闻发言人的必修课
在10年“战位发布”实践中,申进科大校总结出优秀新闻发言人的五大核心素质:
坚定的国家立场:始终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发声;
开阔的国际视野:用全局眼光解读事件,避免片面性;
敏锐的问题意识:敏锐捕捉公众关注的核心议题;
真诚的服务态度: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提供有效信息;
强烈的责任担当:对每一句话负责,确保信息的权威性。
他同时对新时代的新闻发言人提出“三个‘新’”的能力建议: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能,掌握新手段,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更多的探索和作为。
发言人要重视“化专业为通俗”
在新闻发布会上,“专业术语”如何变身“百姓语言”?申进科大校给出破题关键——“话语转换”。
“新闻发布工作,主要是发言人和老百姓沟通说的话,不仅自己要能听得懂,更重要的是要让受众听得懂,让老百姓听得懂,当然也包括让记者能听得懂”。
申进科大校作了十年一线经验总结:面对军事术语等专业内容,需主动做“翻译官”。他强调,新闻发布要带着“说人话”和“说大白话”的行为自觉:每句话先过“百姓听力关”。
“既要重视‘新闻联播’,也要重视‘新浪微博’,还要重视‘国际传播’!”
申进科大校强调,作为新闻发言人,要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平台来传递信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同样重要。同时,还要重视用好外宣媒体,把中国声音传向全世界。
“我们要重视传统媒体,这是一个主渠道;当然也要特别重视新媒体,这是一个新渠道、新平台。可以通过新媒体和更多的青少年、更多的老百姓去沟通。”
在担任新闻发言人的十年间,申进科大校坚持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发布和民众互动,“所以有一句话叫既要重视‘新闻联播’,也要重视‘新浪微博’,还要重视‘国际传播’!”他说,运用好新媒体技术是一个必做的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AI是新闻发布“助手”而不是“主力”
AI正逐步渗透到新闻发布工作的各个环节。这一新技术既带来了挑战,也孕育了机遇。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浪潮,申进科大校给出明确界定:“AI只是新闻发布工作的助手,而不是主力。”
“人脑在对事物的判断上还是胜于人工智能!”新闻发言人以其独特的共情力、研判力和传播力,成为联结公众与信息的桥梁。这些人类专属的技能和灵活性,是AI难以复制和替代的。尤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舆情环境时,新闻发言人能够凭借深厚的政治素养和新闻敏感,做出精准的研判和决策,这些人工智能是无法完成的,更无法替代人类。
申进科大校指出,AI在信息收集、传播和舆论反应分析等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它能够快速收集信息,为新闻发布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公众的反应和需求。然而,AI的研判结果有时可能存在偏差,需要新闻发言人进行审慎的校验和判断。
申进科大校以十年经验总结,当AI能写出更华丽的通稿时,真正的发言人价值,恰恰在于那些无法被量化的部分——最基本的思考能力和研判能力、最基本的国家意识、最基本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技术迭代越快,新闻发言人的传统基本功越要夯实。新时代的新闻发言人,必须筑牢“传家本领”,“要把自己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传播能力,作为一个保留项目来去巩固、去发展、去提高!”
申进科大校这位见证新时代中国军事传播现代化的新闻发言人特别强调:发展人工智能还需要平衡与媒体人就业之间的关系。在新技术、新技能、新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应把握好人机和谐共生,确保新技术不剥夺就业岗位,这对社会稳定和谐至关重要,是各行业都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来源:小周科技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