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3月30日),三万名跑者穿越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扬州,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回忆过往、感知现在、畅想未来。创办于2006年的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赛是江苏第1个城市马拉松,已经连续11届获得世界田联金标赛事称号,成为众多跑友心目中“最想跑的半程马拉松”。然而,“扬
今天(3月30日),三万名跑者穿越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扬州,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回忆过往、感知现在、畅想未来。创办于2006年的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赛是江苏第1个城市马拉松,已经连续11届获得世界田联金标赛事称号,成为众多跑友心目中“最想跑的半程马拉松”。然而,“扬马”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扬州城市精神的具象符号。鉴真精神与马拉松精神的交融,不仅是扬州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回响,更书写着这座城市的蝶变与新生。
上午7点半,市民中心广场前人声鼎沸,彩旗飘扬。随着发令枪响,三万跑者如潮水般涌出起点。59分31秒,来自肯尼亚的选手亚历克斯-恩齐奥卡-马塔首先冲过终点,以打破赛会记录的成绩夺得2025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男子组冠军;1小时07分05秒,来自肯尼亚的选手凯瑟琳-瑞琳-阿曼昂奥莱,同样以打破赛会记录的成绩夺得女子组冠军。
记者徐日升介绍,手上的这一枚就是今年“扬马”的完赛奖牌,正面是扬州标志建筑五亭桥,前衬市花琼花,背面用扬州非遗文化“扬州剪纸”作为底纹,融合了扬州的园林文化和扬州版图,最妙的就是滚轴设计,沾上印泥拓印一下,一幅唯美的“鉴真远行图”就出现了。
公元753年,双目失明的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传播盛唐文化;1200多年后,扬州人从鉴真纪念堂前的长明灯采集马拉松的火种,让“坚韧、开放、对话”的精神以奔跑的方式再度破浪而行,这一跑就是二十年。二十年来,赛事累计吸引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跑者参与。
埃塞俄比亚马拉松选手塔菲塞·德莱根告诉记者,她喜欢中国,也很喜欢扬州,去过很多其他城市比赛,但是跟这里比起来,这里更好非常喜欢。
坦桑尼亚选手阿尔方斯·菲利克斯·辛布告诉记者,他在世界上各个城市参加了很多的马拉松赛事,在扬州的赛事也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帮助自己以后更好地发挥,这座城市的市民热情而友好,非常喜欢这里。
从“渡”到“路”的千年回响
这条21.0975公里赛道,是扬州递给世界的靓丽名片。如今,每年的“扬马”都有一支特殊跑团——“友城和外交官跑团”,扬州官方邀请国际友城、驻沪领馆及外国在沪商会等选手共同参赛,让友城分享“烟花三月跑扬马”的独特喜悦。这条赛道,更是串起扬州作为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的文化长廊。在“扬马”赛道沿线,13处特色加油站通过文化非遗、文体活动等表演形式,展示扬州“好地方”人民的幸福生活。杖头木偶、古琴演奏、太极拳、舞龙舞狮……将扬州的文化铺满“扬马”赛道。
表演者认为,舞龙舞狮表演主要体现争强好胜、勇于竞争的体育精神,马拉松长跑要有毅力,其表演更能体现对马拉松毅力的表现。
悉尼奥运会竞走冠军王丽萍告诉记者,她觉得扬州已经把马拉松做成了一种文化,落地后吃早茶、游瘦西湖、参赛,王丽萍认为,其实“扬马”已经打通了一个闭环,一定会身体力行参与其中,向更多人去传播“扬马”文化,让更多人来感受这条赛道,感受我们“扬马”。
在扬州迎宾馆,记者徐日升看到,“跑‘扬马’·投扬城”产业招商推介会正在这里进行。“扬马”的赛道,是一条产业升级的“黄金走廊”。这场产业招商推介会邀请了跨国公司高管、境内外商会协会负责人、专业咨询机构负责人等企业跑者来扬参赛,期待以一场马拉松为支点,撬动起体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杠杆。
启德航管理服务(昆山)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杜力山表示,扬州这座城市非常有名,尤其对于意大利人来说,扬州是与马可·波罗有着不解之缘的城市,来跑“扬马”既能运动又能感受扬州的文化,将马拉松与商业相结合是非常好的主意,相信将来会有一些机会进行合作。
带可隆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财税主管马泰奥·佩科拉里表示,作为一名运动爱好者,这次想用马拉松的形式更好地探索一下扬州,他认为,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的注意,更多外国投资者可以以这种方式来进入扬州,认识扬州。
如今,“扬马”早已超越体育竞技的范畴,演变为产业与人文深度共振的“超级平台”。在七河八岛,300多名跑步爱好者带着激情与活力,踏上5.1公里的炫彩“旅途”。连续八场“欢乐夜光跑”绵延整个夏天,让参赛者既能在白天体验精彩刺激的水上运动,也能在夜晚感受灯影婆娑、人影攒动的烟火气息。
跑步爱好者石可玉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大二学生,暑假想锻炼自己,夜跑活动既好玩,还能让自己体能得到一些锻炼。
扬州凤凰岛生态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范益民表示,比赛选的线路中,把目前七河八岛现有的文旅点位串起来,在跑的过程中可以体验七河八岛的美食美景和一些水上运动。
创新与人文交织的“产业马拉松”
扬州还设立了300万元市级体育产业发展扶持引导项目资金和市属协会50万元高质量发展项目资金,重点支持体育赛事、品牌创建、体育消费场景等,形成以政府资金撬动、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投入的办赛格局。赛事期间,扬州文旅市场呈现出的消费热潮更加突出。参赛者不仅可以免费乘坐扬州公交所有线路,还可以免费游览瘦西湖、大明寺、个园等近50家国有A级景区。
“扬马”参赛者李女士告诉记者,下火车的时候就看到有扬马宣传明信片的发放,这次有机会来到瘦西湖,对马拉松跑者也是免费的,感觉这个政策很好。
瘦西湖景区管理处文创演艺部副部长李丽表示,该部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也是配备了非常充足的志愿者,为广大的扬马选手以及裁判员等等提供非常好的游园咨询服务和体验。
城市马拉松,实际上展示的是一座城市以怎样的姿态拥抱世界、拥抱未来。不久前,扬州成功入围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城市的竞争力不仅在于经济数据的增长,更在于能否将文化基因转化为创新动能,让每一次奔跑都成为产业跃迁的里程碑。
市体育局副局长乔志刚表示,2006年第一届“扬马”以来,每年有百余人的境外人员参与“扬马”,到现在吸引了三四千境外人员来扬参赛,不仅使扬州的国际影响不断提升,带来东亚田径锦标赛等一批国际重要赛事落户扬州,也吸引了一批企业家来扬投资建设。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陈玲春表示,真正让扬州成为人人向往的城市,成为值得回味的城市,将扬州打造成国际有影响、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名城。
在“扬马”的终点——明月湖畔,记者徐日升看到,移动厕所在这里一字排开,今年“扬马”起终点和赛道沿途的厕位配置较往年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820台厕位较去年增长53%,实现了厕位比例36.5:1。
“厕所革命”的背后,是扬州对公共服务痛点的精准破解,根据往年的人流监测数据,城管环卫部门预判如厕高峰,并且通过智能调度平台实时分配保洁资源。赛事前期,环卫部门通过加密洗扫、赛前演练等多种方式,为这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打造“最干净赛道”。
广陵环卫业务科科长谢彧介绍,每天最少有两轮次的冲洗,在赛事前一天,广陵环卫准备组织车辆进行一个夜间的冲洗,争取在赛事开始前,把所有的路面再进行一个全覆盖的冲洗。
针对起跑时选手可能散落的雨衣、包装袋等杂物,环卫部门还组织了演练,数十名保洁员在发令枪响后对路面垃圾进行快速处置,实现“跑者起跑、市容复原”的高效闭环。
广陵环卫市场化作业单位项目经理陈晨表示,选手跑离赛道之后,第一批由B点开始往起跑点进行地毯式快速保洁,要求10分钟内全部清扫完选手扔的饮料瓶以及一些呕吐物等杂物,然后到达起跑线之后,第二批10名保洁由起跑线往西边推进,也是进行地毯式捡拾。
从“金标赛事”到“文明标尺”的久久为功
这种精密配合源自“扬马”20年积累的“城市治理算法”。“扬马”二十年,累计超10万人次志愿者参与服务,形成“党员先锋队+专业团队+市民义工”的多维服务体系。今年“扬马”赛事志愿服务更是全新升级,5000多名公安及安保警力、161名医护人员、57人组成的AED救援队、4400余名志愿者在赛事全周期各岗位为跑者提供专业的服务保障。
“扬马”志愿者殷瑜联告诉记者,5点50分就来到这里,主要工作是分派香蕉和面包,不要造成现场的拥堵。
“扬马”志愿者李海星告诉记者,参加这个志愿者,可以感觉到非常浓烈的体育精神,也可以感受到参赛者对于运动、生活的热爱。
马拉松是一把标尺,量出了城市治理能力的成色。从金标赛事的标准倒逼,到市民文明的自觉生长,再到数据赋能的治理升级,这场持续了20年的“半程马拉松”逐渐让扬州找到了将赛事标准转化为治理能力的密码。
乔志刚表示,经过20年的打造,“扬马”已经成为一张名片,当前马拉松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扬马”要持续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坚持文化立赛、强化最美春天的马拉松的品牌形象,让扬州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用赛事吸引更多人来扬、留扬、发展扬州。
这场马拉松早已超越了21.0975公里的数字定义,它用二十年丈量着扬州、重塑着扬州,将鉴真东渡的坚韧、运河基因的创新、现代治理的智慧熔铸成一座城市的精神图腾。以一场马拉松“窥见”更好的扬州,“扬马”一直在路上,扬州一直在奔跑,让我们一起在奔跑中照见自己和这座城市更好的样子。
来源: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