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则天在位时,通过打击勋贵门阀、发展科举制度、选拔寒门人才、鼓励农业生产,使得唐朝的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显著增加。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公认的女皇帝,武则天的一生成就不凡。
武则天在位时,通过打击勋贵门阀、发展科举制度、选拔寒门人才、鼓励农业生产,使得唐朝的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显著增加。
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掌握实权的女性统治者,如西汉吕雉、东汉邓绥、北魏冯氏、西夏没藏氏、辽朝的述律氏与箫绰、蒙古乃马真后与海迷失后、清朝慈禧等。
她们大多是以辅政者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最后随着新皇的亲政而逐渐淡出舞台,其中有极少数当权女性比如吕雉、慈禧虽然终身掌握权力直至去世,但敢像武则天一样打破男尊女卑的地位、主动登临皇位的却没有。
武则天总共在位15年,她在位时期主要有以下成就:革新政治、发展经济、推崇文化、完善制度。
然而,在她光鲜亮丽的背后,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与唐太宗、唐高宗相比,武则天在政治上的才能可以说丝毫不逊色,但其军事才能却相差得甚远,她对待边疆民族的政策也过于强硬,缺乏弹性。
作为女性皇帝,武则天的长处更偏向于是治国内政。
那么我们就来盘点历史上武则天在位时期的军事失利。
第一点、征讨契丹失利,初步影响东北格局
唐太宗贞观22年(648年),契丹与库莫奚因羡慕唐王朝富足,主动请求归附成为唐的子民,成为了唐朝的两个羁糜地区:松漠都督府、饶乐都督府。
鉴于契丹和库莫奚的游牧骑兵十分强大,唐朝多次征调他们的游牧骑兵进攻高句丽,此后唐朝与松漠都督府、饶乐都督府虽然偶有边境摩擦,但总体上能管理这两个民族。
直到武则天登基后,在政策上无法驾驭契丹与奚族这两个勇猛彪悍的游牧民族。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因不满武周(唐)朝廷对契丹人摊派的繁重兵役和剥削政策,契丹人首先在东北叛乱。
契丹的首领李尽忠攻陷了东北重镇营州,竟切断了唐朝辽东、朝鲜北与河北的联系,朝廷闻之震动。
武周时期,失去松漠都督府、饶乐都督府的控制
营州之乱期间,朝廷出动的军队的屡战屡败,遭到契丹人反攻。武则天先派遣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等28将讨伐契丹,又征发“天下囚犯及官民家奴有勇力的”前往充军,狼狈不堪。耗时13个月,花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才收复营州。
朝廷虽然镇压了营州之乱,但也从此彻底失去了对松漠都督府(契丹人)、饶乐都督府(库莫奚人)这两个都督府的控制权。
契丹攻陷营州,脱离武则天统治
此后50多年时间里,契丹、库莫奚两个强敌屡屡与朝廷中央作对,即使到了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唐朝的东北边境对营州地区以外的松漠都督府、饶乐都督府、安东都护府也鞭长莫及,无法控制了。
为此,唐玄宗不得不任命胡人安禄山担任掌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防范契丹、突厥)、平卢节度使(防范库莫奚)。也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安史之乱的隐患。
第二点、征讨突厥失利,漠北得而复失
唐太宗分别在630年、646年灭掉北方的两大强敌:东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尽得游牧民族的漠南和漠北地,后在唐高宗时又设置了安北都护府来管理理众多的塞外民族。
为了充实关内人口,唐太宗采纳群臣的意见,将一部分突厥部众迁移到内地生活。
而在唐与高句丽的战争中,也屡次征调骁勇的突厥骑兵东征,为唐军攻灭高句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唐朝前期曾将漠北纳入版图,后因突厥复国而丢失
唐高宗晚期,突厥贵族因民族矛盾再掀起复国的浪潮,至武则天统治时期由于判断失误,冤杀了大批对突厥作战有功的将领,引起突厥人脱离唐朝自立建国。
武则天虽能抵御后突厥汗国入侵,但也丧失了对漠北辽阔草原的控制。原先的安北都护府驻地被迫南迁,搬至靠近中原的内蒙古地区。
此后终唐一朝,再也没有恢复过朝廷对漠北的控制。漠北先后被突厥人、回纥人、黠戛斯所占领,变成游牧地区。
第三点、征讨靺鞨失利,进一步影响了东北格局
公元669年,唐高宗李治灭掉了东北强敌高句丽,在高句丽的故土上建立了安东都护府,但唐朝迫于西线的吐蕃战事,无法在东北建立稳固的统治。
所攻下的高句丽故土,先后被新罗国、靺鞨族所蚕食。其中,靺鞨族的首领大祚荣后来建立了渤海国。
696年营州之乱时,武周朝廷你连连战败使东北各少数民族对武则天权威产生了质疑。
生活在营州地区粟末靺鞨首领乞乞仲象、大祚荣父子也趁乱脱离武则天统治。
以大祚荣为首的粟末靺鞨在东北自立门户,因不满武则天对少数民族的高压政策,建立了“震国”。
武则天对大祚荣的军事征讨以惨败而告终,不得不默认现状。到了唐玄宗时,唐朝对其已经独立建国的事实也无可奈何,只能册封其为“渤海郡王”,渤海国的称号便由此而来。
渤海国聚众数十万,拥兵三万,后来占据了原先的一部分高句丽国故土,虽名义上对周(唐)称臣,实际上据有远东的大片土地,对外则联络唐朝的强敌契丹、后突厥、新罗互相牵制唐朝,对内实行君主统治。
可以看出,武周时期对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战略一直属于收缩状态,陆续失去了对契丹、库莫奚、粟末靺鞨的统治,这是武则天在军事上的一大败笔。
不过武周时期的战略重心一直在于对西线吐蕃作战,取得了大获全胜。武周时期与吐蕃暴发了13次大规模战争,大部分都击溃了吐蕃进攻,并将吐蕃攻陷的安西四镇又收复了回来。
武则天从吐蕃手中收复安西四镇
在与吐蕃的战争中,武则天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吐蕃扩张,保住了西域等地,维护了边疆稳定。这是武则天在位时期的成就。
武则天时期对外战争虽然频繁,但国内却处于安居乐业、经济繁荣的状态,因此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在唐朝开国时,人口普查仅300万户,经过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治理后,人口户数增加了一倍多。至武则天末年、唐中宗李显初年,全国有户615万,有口3174万人。
所以,我们在评价武则天时不能仅仅看到她的军事失利,还要包含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贡献。她的励精图治,革新风气都为后来唐玄宗开创著名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公认的女皇,武则天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令人遗憾的失误。如果要以客观、全面的视角去审视她,那么千古女皇这个称号是名副其实的。
来源:世界人文历史